首页 > 走进广东 > 旅游信息 > 旅游大图

广州杨家祠4月30日开馆 红色革命遗址入选省级文保单位

时间 : 2019-04-23 09:03:42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杨家祠.jpg

杨家祠修缮项目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将于本月底竣工。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笔者近日来到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的杨家祠(杨匏安旧居)所在地,改扩建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施工中。现坐落于原省轻工业厅大院内、原为香山县南屏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祠又名“泗儒书室”,是昔日杨氏子弟读书的邸舍。这处藏身于老城区闹市中的红色革命遗址,历经三个多月的文物修缮,即将重焕新颜,4月3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曾是联系共产党人的场所

  入选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杨匏安旧居(下称“杨家祠”)的主人杨匏安,在广州宣传唯物论和社会主义的历程要追溯到1918年举家搬到广州,住进杨家祠开始。他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华南地区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还与李大钊在京同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齐名,载入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册,因此有“北李南杨”之称。其著作介绍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脍炙人口。

  1921年,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他代理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杨家祠成为杨匏安联系共产党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此后,不少共产党人经常到访杨家祠,研究党的工作。

  “杨家祠是大革命期间我党重要的活动场所,具有重要的政治、历史文化价值。”杨家祠修缮布展项目负责人、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黄广宇告诉记者,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的杨家祠本体修缮项目自今年初启动,省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和农讲所派出的团队进驻杨家祠,三个月来相继完成拆除内部后期加建物、本体建筑修缮等,目前修缮工程已接近收尾,预计本月底竣工。

  拓宽建筑过道 抢救珍贵壁画

  2月底动工的本体修缮,杨家祠修缮布展项目团队遇到的困难不仅是工期紧的问题。“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杨家祠达到博物馆参观的标准。”黄广宇回忆刚刚进驻杨家祠施工现场,本体建筑北面的过道与周边居民楼共用一道围墙,过道宽度只有1米,既达不到消防要求,也限制了展示效果。

  “仅仅这道墙,就占据了大约半米的宽幅。”对杨家祠修缮布展的规划而言,空间是最重要的资源。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道围墙得以拆除并向北移0.58米,使杨家祠本体建筑过道从1米拓宽至1.58米,既满足了消防要求,又确保了参观线路设计落地和整体环境提升。

  一座古建筑里埋藏着大量的历史信息,解码这些“历史痕迹”就成了杨家祠修缮布展项目专家组心系的一件大事。据介绍,1月份,省有关领导在调研杨家祠修缮工作时,意外地在杨家祠正门门楣上方发现了壁画的遗迹。

  “但这一块壁画遗迹大部被泥沙覆盖,非常不易辨认。”专家组为此调动一支文物修复技术力量,数位身怀先进修复术的“精兵”小心翼翼地从年久失修的古建门楣上清理出三幅珍贵的壁画。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三幅壁画同出自清代广府祠堂壁画画师陈灼文,名为《雁塔题名》《东坡笠屐》《兄贤弟孝》。

  雨季无阻工期 本月底完成布展

  适逢今年广州入汛早,雨季连绵数月,这给施工进度造成了不小的阻碍。负责修缮项目的团队在开工初期就特别赶制了一个“顶天立地”的防护棚,把整座待修缮的建筑本体“罩”进雨棚,使杨家祠在修缮施工期间避过了春夏之交的几场大暴雨侵袭,施工进度没受天气因素拖延。

  在紧锣密鼓开展建筑本体修缮工程同时,农讲所积极开展征集杨匏安的珍贵文物资料、着手杨家祠纪念馆的陈列展览筹备工作。农讲所专家先后走访杨匏安后人和中央档案馆、中山大学历史系、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珠海杨匏安纪念馆等单位,征集到一批珍贵的杨匏安文物资料,由此编写“华南明灯——杨匏安旧居史迹陈列”展陈提纲。并在今年春节前于杨家祠道的公开展示基础上,深化设计杨匏安旧居基本陈列,近日已进入布展施工阶段。

  “我们将以杨家祠入选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契机,继续深入挖掘杨家祠红色革命文物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使之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课堂。力争在4月30日前完成日常开放管理的筹备工作。”黄广宇表示。

  ■纵深

  穗新增五处省级文保单位

  近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拟推荐名单公示,省文化和旅游厅此次公布名单的五大类175处文物保护单位中,广州有5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笔者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了解到,此次广州新增的文物保护单位类别包括1处古文化遗址、1处古建筑以及3处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均已评定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北京路古道遗址、善世堂、平和大押旧址、沙路炮台旧址、杨匏安旧居。

  拥有千年的城市记忆,广州的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截至目前,广州现有已挂牌的34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单位筛选晋级工作广受关注,广州文化部门对此专门制订相关规定,依照申报、汇总、初审的程序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的评级工作,重点组织专家对申报的文物点逐个进行现场踏勘、评估,“形成专家推荐意见后,复核专家推荐名单中的文物点申报材料,拟定市局推荐意见报送市政府核定公布。”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人文艺术价值突出

  广州选择申报晋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的衡量标准有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文物保存状况、保护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等。市文广旅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负责人表示,这5处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上述方面得分较高,便于今后进一步开展更高层次的文物保护工作。

  此次唯一入选的古文化遗址、千年古道遗址地处越秀区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北段,由2002年夏季北京路整饰商业步行街开挖路面工程中出土大量砂岩石条与古城墙砖而来。考古遗址总发掘面积为420平方米,揭开了层层叠压的11层路面,长约44米,宽约3.8米,距地表深3米以上,分属民国、明代、宋元、南汉、唐代等五个历史时期。

  专家表示,北京路的千年古道遗址是广州古城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确证了北京路为广州古城的传统中轴线,为广州古城研究提供重要的地理坐标和历史线索,其历史人文及社会价值不可估量。

  新增的古建筑类别中,广州番禺区的石一村陈氏宗祠(又名“善世堂”)入选,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至1723年历时41年竣工,是“番禺四大古祠”之一。祠堂梁架及各装饰工艺做工精细、构图丰满匀称,岭南特色浓郁。

  专家称,善世堂在建筑空间格局、建筑材料使用上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方特征,对研究岭南祠堂的形制发展、营造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次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别之一的沙路炮台位于番禺区化龙镇沙亭村北约坊兵岗和马腰岗上,始建于1884年(清光绪十年)的沙路炮台抗战期间被日军摧毁,直到2004年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期间,部分炮池、坑道才得以清理,2008年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的考古发掘行动清理出9座单体炮台、3处附属设施遗址以及交通道路遗存。

  “沙路炮台与长洲炮台、鱼珠炮台、牛山炮台互为犄角,共同扼守由狮子洋进入广州的珠江水道,是虎门海防体系的后方阵地,对研究清末广州江防格局、广东近代海防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见证。”专家分析。

  现为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平和大押曾是广州城北最有名的当铺、省内现存最大的当铺旧址,是当地乡绅于1917年筹资兴建。由营业铺面、碉楼式仓库、庭院等组成的平和大押楼顶为四坡攒尖顶瓦面,顶部四墙角建有外凸形角堡,风格独特;与之紧邻的商铺街市、商铺管理机构可一窥当年独具特色的“广式市井生活”,当铺与墟市组成的商业格局,在文物保护专家看来,平和大押如同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商业繁荣的缩影,历史人文价值不言而喻。

  继续加大投入 实施文物保护单位提升工程

  目前,这5处新增文保单位除杨家祠和沙路炮台仍在修缮施工中,其余3处已在日常接待公众参观。接下来,广州将在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提升工程上继续加大投入,各项修复、提升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善世堂祠堂前广场和风水池已修缮一新,祠堂也已对市民游客开放。北京路的千年古道遗址计划结合北京路纳入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契机,拟用VR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千年古道的展陈方式和文化体验感。

  作为此次唯一一处开辟为区级民俗博物馆的文保单位,目前馆内有中国典当业简史、均和墟历史展、白云区代表性文物建筑展以及白云风土人情特色展4个常设展览。平和大押旧址保护规划编制于今年初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加紧完善。据透露,平和大押旧址720°全景制作项目正与该区摄影家协会合作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与市民见面。

  此外,正在推进的沙路炮台马腰岗六个炮池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计划到明年完成。随后对炮台之间的联结路径展开修复。管理方计划将沙路炮台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开发为文旅景点,将策划举办以海防和江防为主题的文物展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