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专题 > 《广东建设年鉴》专题 > 年度关注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2021-02-01  15:22    来源:广东建设年鉴 2020

  2019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贯彻落实《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污水管网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聚焦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生态环境厅制订《2018年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评估审核方案》,审核各地上报的整治评估情况。截至2019年底,据各地自评上报,全省525个城市黑臭水体被列入国家监管平台,各地上报461个达到“初见成效”要求。其中广州、深圳、佛山、惠州、汕尾、东莞、清远、潮州8市自评达到“初见成效”的比例达到100%。广州、深圳、东莞等市成功案例多次受到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扬。

  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2019年,深圳市、珠海市全力推进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两市重视规划体系构建,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通过健全机制,为海绵建设提供立法保障,通过制定标准技术体系,实现精细化管控。深圳市光明区海绵城市PPP试点项目成功入选财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库,在全国创新性地将水量水质双提升纳入绩效考核要求,成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和PPP模式的亮点。珠海市系统性开展水资源监管、水污染治理、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防洪排涝减灾、水文化保护和传承五大任务,通过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年内,两市成功通过国家试点城市绩效考核。截至年底,全省41个设市城市基本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全省在建可满足海绵城市要求的面积1654.4平方千米,建成并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面积507.49平方千米,累计完成投资967.2亿元。

  三、加快城市内涝治理

  2019年,广东省督促指导各地加快排水防涝补短板工作,排查易涝点隐患,制订整治方案,定期公布易涝点整治进展情况。截至年底,全省41个设市城市全部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全省有城市内涝点453个,其中重要易涝点从2018年初的211个减少至97个,实现大部分内涝积水在短时间内排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已实现内涝防控自动化监测,深圳市大力推进源头减排、防洪防潮、海绵城市建设;珠海市在地下车库设置防汛挡板,取得较好防汛效果,各地排水防涝体系更加完善。

  四、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能力

  2019年,广东省建管并重,全面提速,全力落实《广东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截至年底,全省城市(县城)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8座,新增处理能力248.05万吨/日,建设通水污水管网7606.25千米,年度建设通水里程再创新高。2018—2019年全省城市(县城)累计建设污水管网1.9万千米,是“十二五”期间建设总量的2倍。

  五、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数量和总处理能力

  2019年,广东省化解“邻避”,推进生活垃圾设施建设高速度发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数量和总处理能力居全国首位。年内,全省树立多个生活垃圾焚烧标杆项目,建立9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培训基地,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对外开放。截至年底,全省建成运营143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总处理能力13.07万吨/日,总处理能力比上年提升21%,全省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0%,提升10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王海玲)

附件下载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