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专题 > 党风廉政建设 > 廉政文化
清廉自守
2024-11-06  09:5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自守”一词出自汉代扬雄《解嘲》:“位极者高危,自守者身全。”其意为越是位高权重,越要敬畏权力、居安思危,注重控制自己的欲望,守德守道才能得以周全。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写道:“其为官也,刚方正直,清廉自守,而讼断如流,虽老吏莫能窥其奥,一时有神君之目。”此言中的“清廉自守”,指为政者要清正廉洁,自觉坚持自己的操守,这是应有的本分。

  “守”,会意字,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为法度。“守”字始见于金文,字形如同一间大房子里有一只在整理东西的手,表示官员在官署里按法度办事。所以《说文》称:“守,官守也。”因此,“守”的本义就是官吏的职责。正如韩愈在《争臣论》中写道:“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守字本身就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古代朝廷派人到某地为官,称为郡守、太守,包含“治理”与“守护”等多层含义,治一方事务、守一处太平,同时也得一任政声。汉代召信臣和杜诗,先后担任南阳郡太守,他们为民兴利、务在富民,故南阳人为之谚语:“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汉代还有贤臣刘宠,在卸任会稽太守时,白发老人感其美政,各赠百钱,刘宠推辞不过,象征性地取“一钱”,表示不“却”民之“盛情”,离开后又掷于江中,后世遂将“一钱太守”作廉吏之称。

  外在守职,内在守心,为官者守住廉心是永久必修课。守心的基石由“守正”筑成,汉代刘向在奏章中说:“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认为君子应始终秉持公平正直的原则,不随意屈从众人错误的意见。刘向品行忠诚正直,他屡次谏言惩处罢免宦官,遭到打压,被贬为庶人,但他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依然坚守正道、百折不回。唐代柳宗元说:“守正为心,疾恶不惧。”因内心有坚定守护的准则,其信念与言行便不会因处于逆境而迷茫消沉,自然也达到了不为利害所动、不为私心所俘的廉洁境界。宋代苏轼也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一思尚存,此志不懈,一个“守”字折射的是坚如磐石、至死无悔的立场。

  “自守”的落点在于“守”字,而核心在于“自”字。《礼记·中庸》记载:“克己慎独,守心明性”,当面临各式各样的诱惑时,能否时刻自省自警自重自律,考验的是“不畏人知畏己知”的高度自觉。明代薛瑄提出清廉自守的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涵养“不想腐”的廉洁之心,关键在于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

  守不是一时一事,而是终生不移的坚持,无处不在的恪守。《孟子》中讲:“守孰为大?守身为大。”清廉操守如白璧、似白衣,最怕由于个人松懈导致被污染,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旦“总开关”动摇失守,那么贪欲的闸门就容易打开而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在艰难困苦时固守本色、固守良知,既是建功立业的必然要求,也更加彰显由内至外对个人德行主动约束的可贵与重要。

  说到底,守是一种智慧。能够清醒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清晰地认知自己的追求,善于坚守原则的人,不为外物所惑所役所累,一定会内心宁静而执着,步伐坚定而从容。(蔡相龙)

附件下载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