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专题 > 广东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信用体系建设 > 公共服务

文化惠民践宗旨 情满广东暖人心——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坚强有力

时间 : 2021-02-23 09:55 来源 : 本网 作者 : 中国文化报 编辑 : 徐娆琪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目前,广东省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460.5平方米,比2015年增长23%;图书馆总藏量达1.05亿册,比2015年增长50%;共有备案博物馆340个,博物馆城市群建设积极推进……“十三五”以来,广东省以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增强公共文化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完善便捷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先后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等重点工作,出台重要政策文件,做好公共文化服务顶层设计,搭建起“四梁八柱”。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共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29.6亿元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3.2倍。目前,全省已建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46个、文化馆14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4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921个,基本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共有备案博物馆340个,其中国有博物馆239个、非国有博物馆101个;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57个,其中一级博物馆6个、二级博物馆24个、三级博物馆27个,一、二、三级博物馆总数居全国第二,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同时,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7700座,建成自驾车旅居车营地32个,珠海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被认定为首批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广东从2016年起,在“五个有”村(社区)文化室基础上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5年来,共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4.29亿元扶持粤东西北地区建设3652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全省共建成2592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面覆盖,为乡村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阵地。其中,中山市以村区党组织和委员会为主导、社会组织和社区专业人才参与运作,建成三元服务空间,形成“小平台”承载“大服务”,“小中心”整合“大文化”的基层文化工作格局。梅州市活化利用传统民居建成农村文化俱乐部,将服务延伸至自然村,有效破解了山区空间不足、交通不便、资源不聚的难题。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优质高效

2020年11月6日晚,“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在东莞塘厦镇落幕。该活动创办于2006年,至今已举办1200多场次。赛事历时6个月,近3000名音乐追梦劳动者参加,网络观众近200万人次。近年来,广东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目标,创新举办了群众艺术花会、粤曲私伙局大赛、民歌民乐大赛、广场舞展演、创排基地优秀作品展演季、社区文化节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展览方面,广东省博物馆“东西汇流——13世纪至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深圳博物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等7个展览,先后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等相关奖项。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近年来,广东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水平,着力破解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的问题。群众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为残疾人、孤寡老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文艺演出、辅导交流、展览展示等文化志愿服务。如广东省文化馆积极推进老年大学建设,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成立“乐龄俱乐部”,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文化活动。2015年以来,广东共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5.45亿元,用于推进包括民族自治县(乡)和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在内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小康和振兴发展。2019年,共安排中央、省级资金4730万元,对粤东西北地区县级馆达到国家二级以上馆标准的县(市、区)进行补助。2020年争取中央免费开放经费11650万元,省免费开放经费1459万元,推动博物馆建设及免费开放,超额完成省十大民生实事“支持189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任务。

2020年12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交流展示活动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圆满举办。广东省文化馆“美好生活”广东公共数字文化进万家服务推广活动、中山市“山与海的对唱”乌蒙山的文化慕课获一等奖并在活动中精彩展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大赛为契机,指导各地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培训、阅读推广、数字文化、古籍保护、文明旅游、景区讲解等类别志愿服务并积极参赛,推荐的14个项目9个入围终评,7个项目获奖,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最佳组织奖,获奖数量列全国首位。

广东还积极推进流动图书馆建设,鼓励各级文化馆大力开展流动演出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广东流动图书馆建成93家分馆,累计接待读者9638.7万人次,阅览17098万册次。“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现有成员单位120多个,每年在全省各地博物馆、展览馆、学校、社区、乡镇以及贫困山区巡展100余场次,历年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3000万,使基层及偏远地区的群众也能够看到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和不同文化内容的展览。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已经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特色化、分众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广东省着力推进公共文化重点领域改革。

为推动均等化发展,广东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体系。2015年7月出台的《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在《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2个指标上增加了10个广东特色指标,全省122个县(市、区)全部制定实施了服务标准或目录,推动形成了“1+21+122”省、市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体系。

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有助于激发活力、增强动力。2014年以来,广东省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推动省博物馆、省立中山图书馆、省文化馆、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佛山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等8个单位开展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如佛山市图书馆探索成立了决策型理事会,明确了理事会业务绩效考核权、班子任免建议权、中层干部竞聘方案审议权、业务经费预算审核权、建设发展规划权5项权力。目前,全省共有169家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建立理事会,有81家博物馆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其中国有博物馆39家,非国有博物馆42家,超额完成任务。自2020年6月起,广东省文物局委托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广州市文物总店、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广东省文物行业协会4家单位,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咨询鉴定试点服务,有效遏制假借文物鉴定之名实施诈骗活动的乱象。

广东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2017年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3年来向社会采购近1000场讲座、展览和群众精品演出,向县、镇、村以及企业、厂矿、军营、监狱免费配送,受到广泛欢迎。东莞市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全国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云上采购大会,把“菜单”和“遥控器”交到基层单位和群众手中。

在博物馆公共服务中,同样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广东省民办博物馆工作指引》,并与广东省民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广东省非国有博物馆备案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解决文物部门和民政部门的衔接等问题。在全省范围开展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非国有博物馆工作,每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均有一家以上国有博物馆对接帮扶,帮扶内容包括新馆设立、藏品管理、陈列展览、人员培训、科学研究等,促进非国有博物馆提高专业化水平。目前,广东省正在抓紧出台《广东省非国有博物馆管理办法》,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全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