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特色服务 > 公共文化资讯

深圳市扎实推动“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

时间 : 2022-09-15 11:10 来源 : 本网 作者 :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以“四态工程”建设为抓手,扎实推动“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深圳市会同各级文化力量举办“非遗在社区”活动约1750场次,涵盖134项非遗项目,邀请117位传承人在各社区常态化开展传承传习活动,服务培训时长达4000课时,充分发挥非遗在城市更新中的“粘合剂”作用,构建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的深圳样本。

动态保护工程,挖掘社区引导服务深度

以南园街道为试点,以扎根当地、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试点先行、资源统筹为原则,成立深圳首家街道级非遗馆——南园非遗馆,搭建“一十百千”梯队,在街道配备一名非遗专干,重点培养十位社区非遗传承人,全面培训百名社区非遗志愿者,广泛培养千名社区非遗爱好者。截至目前,入驻社区传承人15位、进驻社区非遗项目28项、成立1家非遗艺术团。

常态体验工程提升社区本土特色温度

福田区打造“围村风情季”,设立1个主会场和16个分会场,其中香港马草龙村分会场展示深港两地围村文化的魅力。大鹏新区特有的“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已在南澳10个社区举办22场活动。南园街道对巴登社区围村传统美食茶果技艺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并积极引进了“绳编、剪纸、折纸、脸谱面具绘画”等8项非遗项目。航城街道积极鼓励“谢氏核雕”开展“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传统插花”项目惠及区内11个社区和单位,受众人数达4700人。

新态发展工程,再攀社区文化认同高度

采用“1+1”模式,每个社区设立1个非遗名家工作室和1个传习坊,每年举办1次集中展览,每年通过民生微实事等项目在社区培训百名社区非遗志愿者,培养千名社区非遗爱好者。打造非遗街区、非遗民宿等特色非遗产业,推动非遗+旅游融合;设立非遗创新产业园,让传统文化进入生产、消费和生活的全链条。倡导非遗传承人创作社会正能量的艺术作品,2021年支持创作了《东纵英雄》原创皮影戏作品,结合本土实际创编了《巴登茶果情》舞蹈。

活态传承工程,加大社区宣传推广力度

努力打造“非遗在学校”“非遗在景区”“非遗在商圈”“非遗在企业”等模式,从社区渗透到学校、企业、商圈等。每年定期开展演出、培训、讲座等线上非遗活动上百场,受惠群众数量达万人。注重与粤港澳文化品牌项目进行融合传播,以“欢乐‘闹元宵’”“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深圳非遗周”为契机,组织了“深珠港澳粤剧粤曲交流展演”“首届深港澳手绘非遗美术作品展”“粤港澳大湾区龙狮汇演嘉年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