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政协提案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752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 : 2020-09-17 16:31 来源 : 本网原创稿 作者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周厚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港澳青年文创园区,促进大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提案》(第20200752号)收悉。经综合省港澳办、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市政府、佛山市政府、惠州市政府、江门市政府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设港澳青年文创园区,促进大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工作情况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指出要“共建人文湾区”,并将“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确定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为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战略,而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您提出的建议与我省推进“人文湾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举措一致,对我们进一步促进湾区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以来,省财政不断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力度,一批面向农村的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实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省文化和旅游厅累计投入近4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用于推动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共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61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865个,基本实现全省全覆盖,有效夯实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同时立足群众需求,创新举办了群众艺术花会、“同饮一江水”劳动者歌唱大赛、粤曲私伙局大赛、民歌民乐大赛、“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活动、广场舞展演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等一批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积极推动落实省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的打造“粤美乡村”乡村旅游品牌,2019年我厅共给予乡村旅游奖励资金4000万元。认定一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制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评定标准、评审方案,评选出99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并给予资金奖励扶持。开展“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评定工作。为发挥旅游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的指导,开展了旅游风情小镇验收工作,推动建设一批旅游主题鲜明、旅游经济活跃、文化特色浓郁、空间品质优秀、旅游配套完善、凸显全域引领、创建工作到位、发展思路清晰的小镇。推进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覆盖。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将文化和旅游点串珠成链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评定了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给予资金奖励扶持。大力挖掘具岭南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有效促进乡村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注重保持乡村特色,注重文化传承发展,注重乡村文化融合,积极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二)促进粤港澳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人文湾区建设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省出台《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及任务分工,具体量化指标任务,加快推进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指示,推进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推进大湾区建设部署要求,进一步明确今后三年我厅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合作发展工作重点,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文化和旅游高地建设,我厅专门制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就加强与港澳规则衔接、构建一流湾区文化旅游环境、传承创新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共塑湾区人文精神、深入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打造大湾区精品文艺品牌、共建共享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粤港澳青少年文化旅游交流、加快大湾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力推进大湾区全域旅游建设等方面做了具体细致的安排部署。积极推动大湾区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文博、旅游市场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的规则衔接。探索演艺人员、博物馆展览、图书借阅交流等方面的便利化政策,落实港澳赴广东展演审批便利措施。积极探索打造大湾区文物活化利用先行示范区,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各类文化遗产展览、展演活动,保护、宣传利用好湾区内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价值提炼和规划设计,指导各地文化遗产游径建设,打造孙中山、海上丝绸之路、华侨华人、古驿道等9条富有特色的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线路,推动与港澳步行径、历史文化街区结合,共同展示三地的包容性和岭南文化特质。延伸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发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在推进粤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目前人文湾区建设开局良好,各项工作都在积极推进之中。    

(三)推动港澳青年文创园区建设,实现人文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深圳华侨城集团)、在创建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4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28家、在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6家。各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吸纳港澳青年和港澳企业参与建设、创业,与园区共成长、共发展。特别是深圳、珠海发挥地缘优势,对接港澳,聚集各类人才,培育优质项目,在创意设计、影视制作等方面推出了众多成果,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引导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提升大湾区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以文化+科技、文化+创意为推手,催生新业态,推动港澳青年创业创新。广州市建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0家,每年投入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资金逾1000万元,并利用增城1978电影小镇、大埔围村“花海”种植加工基地,打造乡村创客基地,吸引港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建设港澳青年文创园区。佛山市依托佛港澳青年融创基地、澳门城文创园等积极建设港澳青年文创园区。惠州市利用东坡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秋长谷里乡村文化主题景区等逐步打造港澳青年文创园区。江门市结合“侨梦苑”一苑多园建设把港澳青年文创园区和青年人创业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等工业文旅专业深入到江门四市三区,促进粤港澳三地创新创业融合发展;推动开平市塘口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创小镇”,积极推动开平塘口空间、台山美国芦荟庄园创建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设,将塘口墟打造成集图书馆、小剧场、餐厅、青年旅社、公共社区于一体的创新空间。大湾区内其他地市也积极利用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契机,利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特色文化村等资源,开展港澳青年文创园区建设工作,吸引港澳青年前来创新创业。并坚持将人文湾区建设、乡村振兴和生态环保三者有机结合,展开美丽乡村建设,深度挖掘特色乡村文化,实施粤美乡村文旅振兴工程,推动乡村文化旅游提质升级。推广“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文创”“乡村+演艺”“乡村+游乐”等乡村文旅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开展乡村创客行动,计划到2022年建成3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实现人文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港澳青年文创园区建设,拓展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空间。鼓励湾区内各地市在加强现有港澳青年文创园区或创客基地建设基础上,选择条件较好的旅游风情小镇、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再推进建设一批港澳青年文创园区或创客基地,并争取出台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港澳青年来粤开展文化创新创业,从财税政策支持、配套设施完善、交流合作深化等方面为港澳青年从事文化创新创业提供良好发展基础,拓展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空间,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

(二)进一步挖掘乡村文旅资源,形成湾区特色文创文旅品牌。依托大湾区内丰富的绿水青山、滨海海景、田园风光,文物古迹、红色革命遗址、南粤古驿道等特色乡村优势资源,推动乡村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将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效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一批一程多站式乡村康养休闲游、历史文化游、亲子体验游等精品游径和特色文旅品牌。将农村地区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优秀戏曲曲艺等合理有效融入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实现乡村+文创,促进乡村振兴向更高层次发展,并把港澳青年文创园区纳入乡村精品游径中,形成品牌和亮点。

(三)加强粤港澳青年文创交流,推动美丽人文湾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粤港澳青年文化创意发展大会等,搭建粤港澳青年文创交流平台,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为宗旨,以增强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文化创意设计作品为载体,汇聚优秀设计资源,挖掘和培育创意设计人才,发挥港澳文化创意人才聚集、创意产业成熟、联通国际市场等优势,促进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持港澳青年文创项目申报文旅部“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根据申报情况给予配套资金扶持。待项目成熟时,我们将积极协助香港、澳门旅游部门把文创项目纳入到粤港澳“一程多站”旅游线路以及我厅组织的各类旅行商、媒体采风踩线行程中,提高项目对外知名度,推动美丽人文湾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7月30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