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政协提案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986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 : 2020-09-16 16:14 来源 : 本网原创稿 作者 : 交流合作与推广处 编辑 : 交流合作与推广处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杨鸿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多元文化融合发展项目及人才梯队的提案”(第20200986号)收悉。非常感谢省政协和杨鸿海委员对我省“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对进一步培育多元文化融合发展项目及人才梯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吸收和借鉴。经认真研究,现综合省委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动申遗,深化“一带一路”保护的共识

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我省持续推动海丝保护和申遗各项工作。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根据国家文物局整体工作部署,将着力突出牵头城市广州作用,深化与海丝沿线城市文化交往合作,带动各联盟成员在遗产保护、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加强广州与海丝沿线城市、地区的历史交往和文化交流研究。广州会同南京、宁波、上海、澳门等26个城市组成海丝申遗城市联盟。2019年5月11日,在南京召开海丝联席会议,出台实施《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二)共建人文湾区。邀请香港、澳门参加2019年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正式与澳门签署《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吸纳澳门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同年11月,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会同澳门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开展海丝文化价值研讨,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合作模式。

(三)拓宽合作领域。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建立文物合作协调联络机制,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界定、遗产梳理、保护理念、申遗策略等主题,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海丝申遗专家项目组支持下,策划“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文物展,完成展陈大纲初稿的编写工作。

(四)夯实主题研究。指导广州出版《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文化遗产价值研究》等专著。指导广州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知名专家与国内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研讨。

(五)开展文化交流。广州市赴文莱、印尼、菲律宾等地开展“丝路花语—海丝文化之旅”文化交流活动,与当地文物专家、学者召开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会,签署《关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合作保护和成果共享的合作备忘录》,建立了海丝保护合作机制。下一步广州还将赴埃及、沙特、肯尼亚、英国等国家开展活动,带动更多联盟成员参与活动,持续扩大海丝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以多种手段活化我省文化遗产

(一)组织重大展示展演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秋、国庆期间,全省各地推出近500场大中型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全面提升了广东非遗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我省成功举办。围绕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全面展示了相关项目的保护成果,总结探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功经验,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和范例。

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广东日”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包括广东醒狮、粤剧、杯花舞、木偶戏、普宁英歌、梅州客家山歌等近20项广东特色的非遗项目、节目和创意产品,向广大观众游客展示了广东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筹办海丝文物展,创新传播手段

2020年完成“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文物展陈大纲的评审,深化内容及陈列设计,分阶段开展布展工作。推动南海一号出水文物赴欧洲展览。开展全媒体宣传,利用好海丝申遗中英文官网和网络媒体宣传平台,建立以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城市的历史交往和文化研究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和网上交流中心,组织和研究文化展示活动。

利用新媒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赋能。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创新传播渠道,开设广东非遗微信公众号、非遗官方小程序、抖音号、快手号等。在我省承办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会场活动之际,推出“一个非遗IP形象,一本会刊,一张创意门票,一首非遗主题歌,一个非遗手势”等“五个一”宣传活动,树立广东非遗良好形象。

(三)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加强产品研发

为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全省非遗资源分布特点结合旅游市场运营情况,策划设计8条非遗主题线路,其中广州老城市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沿海经济带粤东文化遗产体验游、沿海经济带粤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等3条线路推荐申报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从“寻根”“节俗”“美食”等多角度出发,将全省各地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串珠成链,发挥文化旅游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非遗资源可持续发展。

发展非遗时尚文化产业。在尊重非遗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前提下,通过挖掘整理、设计创新,推动岭南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打造文化遗产对话平台和国际性艺术节

(一)建立健全申遗管理机制

下一步,将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邀请香港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吸纳有意向的国外海丝沿线城市加入联盟。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指导下,依托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以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历史交往和文化交流为基础,建立开放式的国际研究学院。邀请海内外机构、高校、专家、媒体等召开海丝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发掘、研究海丝文化遗产价值。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吸纳国内外遗产保护、考古、历史、规划、航海等领域专家学者,为海丝遗产的保护、管理、申报等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依托海丝研究学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开展国内外海丝相关主题研究和调研活动,出版研究成果。

(二)开展非遗交流合作

继续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原生态民歌节、全国非遗曲艺周等全国性非遗交流活动。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传播活动,积极打造我省与兄弟省份、海外友城之间非遗保护与活化利用的交流平台。2019年我省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2019“魅力中国——广东文化周”活动,期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韩国京畿道文化观光旅游体育局签订《建立推进非遗传承者交流合作的协议书》,这是我省非遗领域首次与国外建立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今后将加强与境内外机构在非遗保护领域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跨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合作举办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广泛传播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成果。

(三)打造国际性品牌活动

近年来,我省成功打造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广东现代舞周、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中国国际马戏节、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等一批本土国际文化交流品牌,活动的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内涵与形式不断丰富,深挖岭南文化彰显城市特质,成为对外展示广东现代风貌和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今后除了继续办好上述活动,还将以高层互访为契机,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助推我省重点文化项目“走出去”。继续用好友城、外国友好组织等资源,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合作渠道。利用“广东公共外交周”“广东国际青少年交流周”等平台,对外展示广东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成果,扩大中华文化、广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培养文化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一)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专技人才

目前我省有文化产业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在站博士后约288人。2019年我省启动实施“广东省博士后人才引进计划”,最大程度引进海外高层次青年优秀人才来粤。实施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为博士博士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平台。推动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通知》(粤厅字〔2019〕71号),对专技人才在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突出发挥职称导向作用等方面作出规定。

(二)完善机制集聚和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人才

2019年成立了面向国内外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管理研究中心,打造海丝研究人才集聚高地,不断提升联盟城市海丝史迹保护水平。2020年将修订《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完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条件和程序,规范传承人传承活动,建立健全我省传承人退出机制,实施传承人动态管理。推动全省非遗保护机构深入开展多领域研培研修研习,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等教育实践活动,深植非遗保护理念,打造合理有序的非遗人才队伍。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7月6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