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文函〔2018〕364号(B)
刘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合理利用保护祠堂,拓展祠堂文化当代使命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主要工作情况
祠堂作为祖先崇拜和集科学技术、审美综合为一体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地方建筑的典型代表。目前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1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约5000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5000多处,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很大一部分为祠堂建筑。祠堂文化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社会、净化心灵的重要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
目前,全省有不少祠堂由于年久失修和疏于保护,损坏严重,而有些祠堂后期修缮遭受破坏性改建,失去了其应有
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祠堂建筑的保护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对祠堂及其文化的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有:
(一)积极出台祠堂建筑保护利用政策
2017年、2018年我厅先后出台《粤东地区文物保护利用行动计划(2017-2020年)》、《粤北地区文物保护利用行动计划(2018-2020年)》、《粤西地区文物保护利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文物保护利用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导当地文物行政部门做好包括祠堂建筑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固本提升、日常养护和活化利用等工作。印发《广东省贫困村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指引(2018—2020)》,公布《广东省贫困村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和《广东省贫困村可开发利用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普查出贫困村内祠堂文物建筑433处,其中336处列入可开发利用名录,有效指导当地做好贫困村祠堂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体育局、省旅游局联合发布《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当地做好古驿道沿线的祠堂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作。会同省旅游局、人行广州分行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当地文化行政部门、旅游部门做好祠堂与旅游融合发展。
(二)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支持祠堂建筑保护
2016年至今,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3246万元用于祠堂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主要项目有:揭阳市丁氏光禄宗祠872万元,潮州市从熙公祠754万元,汕头市深澳康氏宗祠200万元,清远市东坑黄氏宗祠200万元,韶关市崇益堂200万元、五汪村谭氏宗祠180万元、光明陈氏宗祠100万元,汕尾市五星祠100万元等。
(三)注重对祠堂建筑的保护研究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我省登记的25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祠堂建筑约占三分之一。我厅在普查完成后出版了《广东文化遗产》丛书,其中祠堂卷对广府祠堂、客家祠堂、潮汕祠堂分门别类进行专题研究介绍,并收录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祠堂资料及照片。近年来,我厅积极指导各市文物行政部门开展多项祠堂建筑的保护工程,省文物局多次委派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赴现场进行论证、指导,如从熙公祠修缮工程及文物保护规划、五汪村谭氏宗祠修缮工程、东坑黄氏宗祠修缮工程、学发公祠修缮工程、龙崖陈公祠修缮工程、己略黄公祠修缮工程、五华刘氏宗祠抢险加固工程等。2017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顺德乐从陈氏宗祠修缮工程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修缮工程”称号,2018年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石楼陈氏宗祠(善世堂)修缮工程入围“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全国共16个项目入围)。在对祠堂建筑保护的同时,也开展对其历史、艺术价值的研究工作,总结和传承修缮过程中的各类技艺,如己略黄公祠木雕工艺、从熙公祠石雕工艺等。通过对这些祠堂建筑的工艺和做法的总结、展示,既有利于今后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又能使祠堂的设计风格、营造技艺发扬光大。
(四)联合多方拓展祠堂活化利用方式
积极倡导各地创新祠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祠堂的活化利用工作。在文物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对祠堂文物进行适当改造,作为地方非遗项目展示馆,同时经营相关的文创产品,部分收益再投入到文物保护中,形成良性循环。按照《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的“鼓励结合祠堂、旧民居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要求,积极指导梅州、中山、江门等地利用祠堂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中梅州市活化利用祠堂形成的“建设三多三促模式农村文化俱乐部”项目于2015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
(五)不断创新祠堂旅游发展模式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拓展媒体渠道、创新营销模式,推广祠堂文化产品。一是境内新媒体整合营销,2015-2018年,省旅游局通过“OTA+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的多维度新媒体渠道,在蚂蜂窝、新浪网、爱奇艺、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专题微网站等平台,以话题营销、专题页面、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推广祠堂文化旅游产品与资源。二是境外新媒体组合式营销,自2014年起,省旅游局与全球最大旅游评论网站TripAdvisor合作,建立8个语言版本广东旅游网页,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打造广东祠堂文化品牌,发布祠堂文化旅游产品信息。2015-2016年,在领英(LinkedIn)开设visit guangdong 账号,并通过海外新闻联动系统,在境外数百家主流互联网媒体传播。2017年,省旅游局与新华社合作,借势发力,在新华社8个语言版本的海外FACKBOOK账号开展推广。
虽然近年来我省在祠堂及祠堂文化保护利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有很多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许多公布为文物的祠堂建筑,其保护主要还是以政府或集体主导,由于数量庞大,地方财政投入偏弱,使得许多祠堂缺乏维修和保养的资金,特别是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经常因为缺乏维修资金,得不到有效保护而造成损坏;二是地方政府、社会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违规改扩建祠堂等文物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三是缺乏文物保护人才储备,祠堂建筑所采用的木雕、石雕,以及营造技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艺术价值,但专门从事此类传统工艺的工匠人数正在快速减少,使得优秀技艺技法的传承与发扬受到限制;四是祠堂的活化利用措施仍相对欠缺,“祠堂+旅游”模式仍有待完善。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厅将结合各区域的文物保护利用行动计划,会同省旅游局从如下几方面做好祠堂建筑保护利用工作:
(一)落实保障,拓宽文物保护经费渠道
我厅建立了粤东、粤北、粤西和珠三角地区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库,分轻重缓急,按计划分步实施各年度文物保护项目。对文物保护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每年6月对上半年文物保护项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于每年10月前对下一年度项目进行适度调整。目前项目库中祠堂建筑保护项目有23项,包括修缮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保护规划编制、安防等项目。在省级财政进行补助的基础上,我厅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补助资金,同时要求各市文物行政部门多方面、多渠道积极筹措、申请文物保护经费,确保文物安全。要求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辖区文物保护的需要,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拓宽社会资金投入。
(二)培养人才,夯实祠堂文物建筑保护人才储备
有计划地依托重点工程或重大项目,通过以干促学、边干边学、实地培训等方式,帮助各地扶持和培养一批祠堂文物建筑保护人才。今年,我厅将指导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举办文物保护工程培训班,对全省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拟邀请非遗传承人、广东省建筑名匠,开展木雕、石雕、嵌瓷、祠堂建筑营造技法等专题培训。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继续落实“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下乡”机制,为祠堂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技术帮助。
(三)树立典型,打造祠堂文物保护利用标杆
继续加大力度宣传祠堂建筑的独特技艺、文化内涵,建立一批传统工艺祠堂典型,如从熙公祠的石雕技艺、己略黄公祠的木雕技艺、丁氏光禄公祠“百鸟朝凤”的平面布局等。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打造“示范祠堂”、“文化祠堂示范村”等,以宣传推广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的祠堂。我厅也将考虑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对“示范祠堂”、“文化祠堂示范村”进行适当倾斜。
(四)合理利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祠堂保护
鼓励和支持各地利用互联网推动文物与教育、文创、设计、旅游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指导和支持城乡群众自治组织保护管理使用区域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文物建筑。由于目前祠堂文物建筑大部分为集体所有,我厅在加大对非国有祠堂文物建筑修缮、保养的支持力度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村集体设立公益性祠堂保护基金,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多方筹措保护资金。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探索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与祠堂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新途径,通过将祠堂改造为村史展览馆、举办“文化祠堂”寻根之旅等行动,丰富新时期祠堂活动的内容和内涵。
(五)加大力度,创造条件提高祠堂文物保护等级
指导各地逐步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实施全部挂牌保护。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划定各级祠堂文物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完善“四有”工作,并启动“韩文公祠保护规划”“从熙公祠保护规划”等一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以规范周边建设行为。结合“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对古驿道沿线的祠堂类文物和历史建筑开展保护工作。目前,我厅已启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我厅接下来将积极指导各市将优秀的祠堂建筑申报为国保和省保,以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提高祠堂文化的影响力。
(六)扩大宣传,大力推广祠堂文化旅游产品
继续把祠堂建筑作为广东传统文化的宣传载体,将木雕、潮绣、工夫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祠堂文化相结合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开展定向大赛、骑行比赛、摄影比赛、旅游线路推介等活动,对祠堂文化进行宣传。与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记住乡愁》等栏目积极协调争取,为我省优秀的祠堂文化录制一期专题节目。会同省旅游局进一步创新营销模式,扩展媒体合作渠道,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组合平台,以“内容营销+产品设计”的方式,大力推广祠堂文化旅游产品,推动祠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诚挚感谢您对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的关心与支持。我们今后将与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继续做好祠堂文物建筑的保护及利用相关工作。
广东省文化厅
2018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