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政协提案

广东省文化厅关于政协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20160107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 : 2016-09-01 16:49 来源 : 厅办公室 作者 : 秩名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粤文函〔2016〕292号(B类

民盟广东省委会:

  贵会提出的《关于提升我省抗战遗址保护和宣传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案》(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0160107号提案)收悉,经会省档案局,现答复如下:

  抗战文物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见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加强对抗战文物保护利用的宣传,充分发挥抗战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铭记国耻、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省文化厅高度重视全省抗战文物的保护、利用与宣传工作,将其作为近几年文化文物工作的重点督办项目。为推进我省抗战史迹及纪念设施保护、展示和宣传工作,更好地发挥抗战史迹及纪念设施的教育功能,2015年,省文化厅组织两个检查组抽取了珠海市、中山市、云浮市、东莞市、深圳市、韶关市等六个抗战文物比较集中的市进行检查。重点抽查珠海市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中山市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云浮市蔡廷锴故居、三罗民众抗日指挥部旧址,东莞市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深圳市土洋东纵司令部旧址,以及韶关市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薛岳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场察看了抗战文物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配套设施建设情况、修缮保护情况、展陈情况、资金投入情况、文物安全情况和教育功能发挥情况等,并听取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汇报。2015年5月,以上线民声热线为契机,我厅同时还对广州的新一军公墓、粤军第一师纪念碑、增城正果镇白面石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亭、白云区日军修建机场和飞机库遗址和侵华日军碉堡群进行专题调研、督促整改。

  一、我省抗战文物保护、宣传与信息化工作的现状

  我省共有抗战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家,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家。全省各地普遍重视抗战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建立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加强文物安全检查,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依托现有资源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一)我省抗战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主要成效

   一是开展对全省抗战史迹调查与保护工作。2015年,我厅专门印发通知,对全省文化文物系统抗战遗址、旧址等史迹和各类纪念馆、纪念设施等开展全面调查。要求各地各单位按通知要求进行调查,对存在隐患和险情的文物保护单位要尽快制订抢修、抢救计划,确保文物安全。及时将价值突出的抗战文物认定为珍贵文物,申报或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点尽早由各县级文物主管部门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从法律上确认其文物身份。在2015年开展的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评审中,我厅将抗战文物作为重点评估对象,共有6处抗战史迹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抗战文物保护基础工作较为扎实。我省的5家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有2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检查,我省列为全国重点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抗战文物基本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管理,部分保护单位编制了保护规划,“四有”工作基本完成。部分市、县级抗战文物保护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有些地区还对全市抗战文物进行了专题调研,如广州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组织文博单位完成《广州市抗战史迹田野调研报告》,共调查并确认抗战史迹149处。

   三是抗战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不断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共补助我省抗战文物22个项目共计1832万元。其中2015年省财政对抗战文物予以了重点倾斜。各地也把抗战文物的抢救修缮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加大对抗战文物的资金投入。

四是部分抗战文物安全工作有保障。省级以上抗战文物基本做到有专门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并配备了安防和消防设施。其中,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使用管理单位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现有事业单位编制工作人员14名,聘用人员8名。该馆设有安全工作委员会,并建立应急小分队应对突发事件,对安全保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管理负责人每天1次对旧址进行检查,安全工作比较到位。

  五是进一步挖掘抗战文物资源。广州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委托科研机构编制了《广州市抗战史迹保护与利用纲要》,对全市149处抗战文物进行了现场调查、制定了史迹的保护纲要、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等。珠海市文物主管部门对21位三灶侵华日军罪证见证者做了详细的采访记录工作,保存了见证者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当地政府与中央电视台拍摄反映三灶岛抗日纪录片《浴火三灶》。 

  )我省文物保护宣传与信息化工作现状

  一是发挥抗战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作用。大部分抗战文物单位结合现有资源开展展览展示活动,普遍实行免费开放,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组织教育等系列活动,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发挥。各文物单位根据要求基本做到对外免费开放。中山市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是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广东省公安消防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重要活动场所,年接待量达到了30000人次。珠海市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除了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参观、瞻仰、考察外,还开展了征文、专题讲座等教育活动。

二是加强文物信息化数据库建设。2007年至2012年,我厅牵头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全省123个县域普查单元、25005个行政村的不可移动文物情况进行了普查,基本摸清我省不可移动文物家底,为做好我省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普查,全省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核定公布25159处,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2009年至2010年,我省开展了馆藏珍贵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完成了省内116家博物馆的72899件珍贵文物信息采集工作,文物影像数据共388637张,存储总量1000GB;2013年,我省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截止2016年6月1日,广东省已注册收藏单位498家,居全国第9位;已登录藏品总数766794件/套,居全国第7位;已登录藏品实际数量1586075件,居全国第12位。下一步,将建立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的国家文物数据系统,构建国有可移动文物动态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对社会提供服务的开放平台。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我省的数字博物馆建设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代表,珠三角地区的博物馆发展较为领先,其他地区以网站建设为补充。其中,博物馆网站是数字博物馆的基础和雏形网站具有展览活动信息发布,藏品展示、展览导赏,教育活动,服务和互动交流等综合知识、资讯查询等功能,近几年,省内有条件的博物馆纷纷建设自己专门的网站,目前多为各馆自行开发运用,以本馆资源为数字信息化组织单位的“单馆模式”。目前,全省共有50家博物馆建有专门网站,网站专栏数达871个,共发布信息量超过15万条,点击率2700余万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现场调研并综合各地汇报情况,我省在抗战文物保护与宣传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抗战文物保存现状堪忧。抗战史迹散布全省各地,其中部分处于人迹罕见的郊区。同时各类史迹的物权类型多样,有的属于部队、集体、私人物业,有的属于文广新局、民政局、林业园林局等政府部门。产权单位文物意识和经济条件参差不齐,管理差异大,有些出现保护利用脱节,只保护不利用等窘况。此外,部分抗战文物存在安全隐患。省级以下文物保护状况较好,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问题就更令人堪忧。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经费使用效率低下。虽然各级财政投入不少资金,但相对于文物保护、修缮和展览展示所需的经费而言,缺口较大。各文物单位保护经费主要来自于中央和省财政,地方财政配套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少,缺口更大。部分文物单位的经费使用效率低下,有些地方2012年下拨的资金至今仍没有开始使用。

  三是一些抗战文物宣传与展示力度不够。部分抗战文物周边环境恶劣,指示牌和标识不清,没有专人管理,没有建立记录档案,没有对外开放。部分抗战文物单位展示方式单一,展示内容较为陈旧,大都停留在图片展览,亮点不多,展示效果不明显,需要更新和进一步提升展览水平。

  四是抗战文物整体信息化水平不强。目前,根据职能,我厅主要开展了大量的抗战文物保护与展示工作,对抗战文物的宣传主要以传统的陈列、展览和开辟作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为主,宣传辐射面较为有限。虽然省内一些较大的博物馆,如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都建立了网上纪念馆,但大部分的抗战文物或遗址还未有专门网站或宣传平台。此外,全省虽然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库、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库、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但限于人力物力,尚未建立起一个专门的抗战文物的信息平台。

五是保护队伍和专业力量普遍薄弱。多数文物单位对抗战历史资源的研究整理不够深入。如土洋东纵司令部旧址无编制人员,只聘用一名人员进行讲解和看管,管理人员和专业力量严重不足,亟需加强人手配备。三罗民众抗日指挥部旧址暂由市委党校代管,未按法律规定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关于抗战类文物保护利用的相关要求,结合贵会的工作建议,我拟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抗战文物的保护、宣传和信息化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抗战文物爱国主义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藏品资源、陈列展览方面的优势,提升基本陈列,增设临时展览。在举办专题展览等传统形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途径,实施抗战文物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学术研讨等活动。积极开展青少年的抗战教育展览项目,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加强抗战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抗战文物资源整体优势,大力开展联展、巡展等展示、教育、体验活动,实现规模效应,扩大活动影响。

二是加快推进抗战文物保护和展示工程。在前期组织各地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辖区内抗战文物保护工程和纪念设施项目进行排查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保护设施陈旧、展示手段落后的抗战文物和纪念设施,整体改善文物保存状况,提升展示利用水平。对已完成立项工作的,抓紧组织编制和审批工程技术方案,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对部分由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管理的抗战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积极沟通协调,提供必要的专业辅助,力争尽早实现向公众开放参观。

  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抗战文物保护与宣传工作。建立以政府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体制,完善省、市、县(区)三级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支持城乡群众自治组织保护管理和使用区域内的未定级抗战文物;加快开展抗战文物确权工作,积极研究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文物保护补偿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多方筹措保护资金。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推广对民居类抗战一般文物的“认养”、“认领”,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

四是加大抗战文物经费投入与队伍建设。对于抗战主题类的展览和亟需修缮的抗战文物保护单位,我厅将会同各地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财政部门的经费支持,加大经费投入,我厅将在今后几年的省财政重点文物保护经费中继续加大对抗战文物进行抢救性维修补助,以便更好地使其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同时,我们要求各级文物部门要按要求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员编制,加快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立文物保护标志牌和说明牌,建立永久性的档案资料等基础工作。

  五是继续做好抗战文物的宣传工作。高度重视抗战文物展示利用工作和有关活动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向公众和媒体推介辖区内的重点抗战文物,主动联系新闻媒体,做好宣传策划,为媒体提供相应的资料和服务。总结去年在《南方杂志》、羊城晚报等媒体集中宣传抗战文物的经验,我厅在今年5月份南方日报社联合开展六期文物保护系列专题报道,其中第二期即为抗战文物专题。此外,我厅下一步将积极促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通过开办网站或数字博物馆等方式,使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类新媒体,构建起实地展示和网络展示的立体空间,丰富抗战文物宣传方式。同时加大我厅“广东文物”政务微博的抗战文物宣传力度,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大力开展抗战文物系列宣传活动。

  六是加大力度推进抗战文物的信息化建设。根据我厅“十三五”规划,下一步我们将利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建设集全省文物资源基础数据、动态管理、展示教育和公众服务于一体的文化遗产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珍贵文物的二维、三维空间信息。根据我厅职能并结合贵会建议,下一步我们也可以在该系统中设立专门的抗战文物专题子系统,以便于全省抗战文物的收集与共享。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厅将重点打造“广东文化云”项目,该项目综合运用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技术,深度整合现有数字文化资源,将省、市、区(县)、镇(街)四个层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纳入一个总的门户平台,面向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老百姓通过手机、移动终端、电脑和电视接入,只需在门户上点击相应服务模块,就能快捷享受文化服务内容,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达到社会公共文化最大程度上的均等化。在文博公众展示方面,目前初步设立有文物建筑导览、数字博物馆、数字展示等模块,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贵会建议,考虑在设立单独的抗战文物模块,或在各模块下设立专门的抗战文物专题,以利于公众更便捷了解和查询我省宝贵的抗战文物资源。

  再次感谢贵对广东文化文物工作的关心支持,并请继续关注和多提宝贵意见。

 

 

                          

     广东省文化厅

                                       2016年6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