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政协提案

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对政协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160001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 : 2016-09-01 16:44 来源 : 厅办公室 作者 : 秩名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粤文函〔2016〕238号(B)

 

倪根金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等广东高校办学旧址的普查和保护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全面普查、摸清家底

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我厅一直高度重视各类办学旧址、教育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广东贡院明远楼、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中学旧址、揭阳学宫、升平社学旧址、观澜书院等一些重要的教育类建筑及遗址实施了必要的文物保护工程,并组织编制了韶州府学宫、台山县立中学、七贤书院、化州学宫、海阳县儒学宫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专项保护规划。目前,我省教育类建筑及遗址已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

2007年8月开始,我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省123个县域普查单位、1601


个乡镇、25005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进行了拉网式排查,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7万多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2.7万多处为了确保100%的普查到达率和调查覆盖率,全省共组建了147个普查队,动员、培训了1000多名普查队员与14000万多名联络员、志愿者,建立了四级普查领导机构联动机制,省与市、市与县政府之间均签订了《普查目标责任书》普查工作一直持续到2011年底完成,基本摸清了我省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及保护现状。

二、国立中山大学等高校旧址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我厅查找到国立中山大学等高校有价值的办学旧址及相关不可移动文物点共13处,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不可移动文物点5处,分别是: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省保)、康乐园早期建筑群(省保)、邹鲁故居—敬爱堂(省保)、中山医学院校本部(市保)、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市保)、南华医学堂旧址(市保)、邹鲁故居—椿森第(县保)、报福寺遗址(县保)、李应林故居、梁伯强故居、黄祠、塘头村坪炮楼、临江桥遗址。

13处现存办学旧址及相关文物点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现状较好,建筑总体格局和形制保存完好,结构牢固稳定,内部格局基本保持原样。其中,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现由广东科技报社管理,用作办公用房;康乐园早期建筑群现为中山大学南校区,该建筑群目前正在编制整体文物保护规划;邹鲁故居—敬爱堂修缮工程计划2016年5月竣工;中山医学院校本部现为中山大学北校区,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南华医学堂旧址现为孙逸仙纪念医院,保存现状均较好,基本维持原貌;邹鲁故居—椿森第于2008年作了局部维修,现保存基本完整,部分瓦面损坏、墙面油漆脱落,需进行保养维护;报福寺遗址于1997年修建后重新开放,近几年扩建了门口广场并进行了绿化,2008年在寺庙后新建了大雄宝殿,目前占地已达10000平方米。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已经按照普查的相关要求进行公布,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实施保护。各县(市、区)文物行政部门已设立保护标志,建立文物保护网络,定期组织巡查,发现损坏情况能及时做出处理或报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李应林故居现由李应林后人亲属管理,建筑保存基本完整,无安全隐患,暂无修缮计划;梁伯强故居保存现状较好,2016年初,梅州市政府为改善此区域人居环境,修建了一处公园,故居周边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黄损祠和塘头村坪炮楼的保存现状均较好,黄损祠目前由村民维护,主要用于祭祀活动,炮楼闲置;临江桥桥面已经崩塌,仅存石桥墩两个,水泥桥墩一个、东岸码头一个。

抗战期间,国立中山大学迁往梅县和乐昌市坪石镇的办学旧址已经损毁,迁往连县的具体位置已不可考证。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近年来,中央和省财政加大了文物保护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和文件意见,报请省政府抓紧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增加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求各级政府文物保护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责任制。

对国立中山大学等高校旧址的保护利用,我厅将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对办学旧址的变迁历史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厅即组织当地文物部门进行了初步调查。1938年,广州沦陷国立中山大学被迫迁校,第云南澄江,粤北乐昌县坪石广东梅县、连县(今连州市)。1945年1月中旬,日军进犯粤北包围乐昌坪石之时,国立中山大学分流成部分往东迁梅县,往西迁连县。迁往连县后,只设国立中山大学连县分教处,农学院设在西岸镇,其他院系设在三江镇。抗日战争胜利后,连县分教处迁回广州石牌原址。

广东省立师范学院及其附中,在抗日战争初期从广州先后迁往广西藤县、融县,之后于1939年迁到粤北乳源县,改名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及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附中。同年底,从乳源迁往连县东陂镇西塘村和江夏村,附中设在塘头坪村。此时,高中、初中各有三个年级,共有学生五、六百人,全校教职员工五十余人。附中在塘头坪村山坡搭棚做教室,祠堂做膳堂,村里四个碉楼为学生宿舍,教师和其他学生分散租住在农户里。当时,黄庆云、虞泽甫、梁汉生都是进步教师,学校里活跃着钟国祥、张越宽等中共地下党员学生。1940年,文理学院和附中开始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40多人,接受连中心县委书记张江明、中心县委委员张达明领导。党支部的带领下,进步师生组织读书会成立歌咏团、剧团,通过演进步剧,唱进步歌,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成立学术团体“文苗社”,“文学研究会”开展学术讨论,出版墙报、油印物,宣传抗日救亡。这些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当地引起轰动在全县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因而文理学院和附中有红色学校之称

二是加强对现有办学旧址的保护利用。对现存在我省境内的13处办学旧址及相关不可移动文物点,我厅会给予重点关注,联合当地文物行政部门,加强文物日常养护巡查和监测保护,对需要修缮或发现险情的不可移动文物及时开展修缮工程或抢救性保护,在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对于闲置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点,我厅将督促当地政府及文物行政部门,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探索陈列展示、旅游场所、文创产业、教育基地等丰富多样的文物建筑合理利用模式。

三是推动高校与办学旧址地对接。我厅将积极配合省教育厅引导中山大学等高校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对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战时高校迁徙史是民族灾难史的缩影,那一代师生在炮火硝烟中艰苦奋斗的历史故事,在我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保护迁徙地校址及其文物资源,对于学生们认识国史校史,激发爱国爱校热情具有重要意义。我厅将指导有关地市博物馆,利用现有办学旧址及相关文物、史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韶关市博物馆和连州市博物馆已经着手开展相关历史研究。韶关市博物馆征集了一批相关的实物、资料、图片,制作了《韶关在华南抗战中的历史地位特展将中大、岭大等高校在韶关办学历史情况融入其中,更好地宣传了中山大学等广东高校在韶办学历史

四、积极配合中山大学等高校对办学历史及相关旧址的调查研究。中山大学有着一百多年的办学传统,一直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学府,现在更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已建有中山大学医学博物馆生物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地质矿物博物馆,目前正在筹建包括综合校史馆等在内的中山大学博物馆。除中山大学以外,广东其他高校也都有着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专业人才队伍,对本校的历史已经有较全面的研究。我厅将积极配合各高校组织校史研究机构等专业力量对办学历史及相关旧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并沟通联系省内外相关文物行政部门,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对新发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我厅将与当地政府部门共同做好下一步的保护利用工作。

感谢您及各位委员对广东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并请继续关注和多提宝贵意见。

 

 

                                            广东省文化厅

                                          2016年5月23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