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粤文旅函〔2020〕178号
江周敏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全省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第1055号)收悉。经综合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省广电局、省体育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推进全省乡村文化建设的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以来,省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乡村文化振兴专项组,全面协调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经过长期努力,我省乡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一)出台系列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政策规划。2010年以来,我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先后制定出台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20年)》《广东省关于加快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2020-2022年)》《广东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关于文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专项性文件和《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广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规性文件,为我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法规指导。
(二)大力完善乡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网络。“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镇、村两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累计投入近4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用于推动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共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865个,基本实现全省全覆盖,有效夯实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大力加强镇、村文体广场建设,目前全省镇、村两级已基本具备大小不等的文体广场并配备体育健身器材,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省广电局积极推进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有效落实省财政资金755万元扶持偏远山区50万户“户户通”设备维护。为进一步整合乡村文化资源,省委宣传部推动全省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9万余个,乡村文化建设阵地得到巩固、思想道德引领更加凸显、供需对接更加顺畅、常态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三)有效丰富乡村文化体育服务供给。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推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目前共建成图书馆总馆93个(921个分馆,3650个服务点),建成文化馆总馆101个(912个分馆,3473个服务点),有效促进了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流通共享;立足群众需求,创新举办了群众艺术花会、“同饮一江水”劳动者歌唱大赛、粤曲私伙局大赛、民歌民乐大赛、“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活动、广场舞展演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等一批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省体育局以体育活动赛事为平台,以历史文化为依托,持续开展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活动,并指导韶关、河源、潮州等地打造了系列乡村体育品牌赛事活动。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开展农民群众性文化活动,指导开展了广东省美丽乡村摄影活动,组织各地积极参与全国农民诗歌、楹联、摄影、书法大赛等,并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全面展示了我省乡村振兴的新风采、新成就。省广电局积极指导全省32个省、市级无线发射台站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完善、评议达标工作,目前省、市、县级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均向其覆盖区域的观众提供了17套无线地面数字节目以及累计6套以上的无线广播节目信号。
(四)积极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各地大力挖掘乡村非遗资源,目前我省有701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729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2018年省政府批准并公布的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海丰歌谣、封开山歌、龙川杂技、双朝节、玩坡节、林村盒箩制作技艺、遂溪北坡游鱼等均来自我省乡村地区;不断加强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对省定贫困村不可移动文物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公布了《广东省贫困村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广东省贫困村可开发利用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广东省贫困村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指引(2018-2020年)》等,为贫困村文物保护工程简化工作流程提供了依据;积极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配合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开展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管理工作。省农业农村厅积极推动岭南先进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大力挖掘具岭南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有效促进乡村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保持乡村特色,注重文化传承发展,注重乡村文化融合,积极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积极通过美丽乡村评选工作,有效呈现了岭南乡村的广府文化、华侨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海洋文化等。
(五)着力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指导各地乡村地区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鼓励乡村地区依托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观光游、休闲体验游,开发富有地方乡土特色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民俗表演项目、非遗技艺展示等文化旅游产品,带动乡村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积极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展示交流,扶持和推荐粤东西北乡村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项目进入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在国家级产业服务平台上进行宣传推广;鼓励和指导粤东西北乡村地区积极参加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借助深圳文博会平台,加大对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的宣传及推介。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做好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认定工作,2019年推荐的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东莞)3个项目获农业农村部认定通过,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有效带动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美丽乡村评选工作,举办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系列活动,评选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20条“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50个“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举办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发布会,仅2020年国庆期间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拉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超5000万元,评选外溢效益显著。
(六)不断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推动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每年下达25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对全省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进行补助,扎实开展全省文化站站长轮训、群众文艺骨干培训、非遗传承人培训以及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培训等项目,努力提高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素质;着力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修订完善了关于分类推进文化艺术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推进文化艺术系列职称评审改革,调整职称评审相关资格要求,更加注重以工作实绩评价人才,并向粤东西北和基层一线倾斜;组织开展广东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选拔推荐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激励乡村文化人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省体育局大力加强乡镇(街道)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建有乡镇(街道)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1372个,占镇街总数的87%,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普遍、更科学、更周到的体育健身服务提供了基础。
在回顾总结我省乡村文化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正如您在建议中所言,目前我省乡村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地方财政对乡村文化建设配套投入不足,乡村文化资源总量偏小,人均文化资源占有量有待提升;二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基础设施后建成后管理运行较为困难,文化供给较为单一,创新水平较低;三是乡村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统筹的规划,在乡村振兴中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特色元素保护传承利用水平有待提升;四是农村文化体育人才不足,队伍老化较为严重,总体素质偏低。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文化服务总体水平的提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地方加大乡村文化建设财政投入。以推动各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等法规政策为契机,结合文化领域省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部署,推动各地人民政府落实乡村文化建设主体责任,建立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行财政保障机制。
(二)进一步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和评估定级、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打造群众文化惠民品牌项目等手段,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并通过加快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进一步提升乡村公共文化发展活力和精准度。
(三)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在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乡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村史馆,加强乡村习俗文化、乡村历史文化、乡村农耕文化、乡村家谱文化、乡村侨批文化等建设。并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创作一批源于乡村生产生活,充分反映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加强乡村文化传播,讲好乡村故事。加强全面推进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活动,引导群众身体力行传承传统美德、参与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文化品质。
(四)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以乡村文化为依托,以“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互联网”等为手段,大力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通过利用文物古迹等设立博物馆、纪念馆、参观旅游场所、文化创意园区、遗产客栈等方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使文化遗产保护逐步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五)进一步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建设,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规范人才管理,培育一支适应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乡村文化干部队伍和辅助队伍,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和惠民水平。同时,指导各地各级进一步完善文艺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文艺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培育一批业余文化人才和文艺团队,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