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人大建议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23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 : 2019-07-01 10:27 来源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B类

  

张福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我省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乡村旅游的关注!我厅高度重视您的建议,该建议被列为我厅汪一洋厅长领办的重点建议,为做好该建议的办理工作,我厅制定了建议办理工作方案,成立了汪一洋厅长担任组长、曾晓峰厅长担任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您的建议对我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质量、旅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深入,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促进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我省乡村旅游业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社会主义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休闲农业与海洋渔业发展等工作协同推进,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旅游精品,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一)科学规划发展乡村旅游

  我省近年来编制实施了《广东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组织规划单位帮扶全省59个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编制规划。在相关规划实施过程中,力促农业开发、景点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实现美丽乡村、景区治理、农田水利、农业经济等项目资源整合捆绑,并保障实施民生基础设施。

  (二)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八小工程”建设。自2017年以来,我省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八小工程”建设,即通过建设旅游厕所、购物商店、停车场、医疗站、垃圾站、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改善和提升乡村基础设施、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乡村旅游“八小工程”建设工作还被列入省府专项工作督查重点,专项督查组实地指导了韶关市主田镇大坝村、曲江区大唐镇汤溪村、茂名高州市镇江镇大岭村等20多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八小工程”建设工作。近年来,我省下大力气抓好厕所革命工作,2018年安排2300万元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旅游厕所建设,全省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071座,工作成效显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去年12月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省惠州市举办。据初步统计,我省共有乡村旅游厕所1300座左右、旅游停车场600个左右、游客咨询服务中心130多个、集散服务中心70多个、乡村驿站150多个、自驾车旅居车营地30多个,另有乡村绿道3500公里、特色风景道2000公里、南粤古驿道500多公里,全省旅游基础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并分布相对均衡。

  2.加快乡村旅游公路建设。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乡村旅游公路建设,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有效连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齐备、安全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为进一步发挥农村公路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先行保障作用,今年3月,省交通运输厅下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好农村路”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2019-2020年建设任务。重点实施“三通一防”改造工程,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通畅水平、通达深度和安全防护保障,包括打通县乡道“断头路”,加快通往南粤古驿道沿线、乡村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古村落、田园综合体、特色村镇、生态养殖基地等乡村主要产业经济节点的公路建设,重要县乡道以及低等级、无路面、“油返砂”公路的升级改造,同步配套建设相应交通安全设施,推进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客车。目前各地正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实施。去年,还开展了全省最美乡村旅游公路评选工作。

  关于代表反映的河源市部分旅游景区交通状况问题,经了解核实,有关情况如下:一是龙川县通霍山景区公路主要为珠塘至霍山旅游公路,现状为二级公路,路面宽7米。也可经新编省道S228线(原县道X176线)、乡道Y813线通达景区,现状为三级公路,路面宽6米。在河源市县道网规划调整中,地方已将霍山周边主要乡道串联规划为县道,接下来将结合实际逐步实施升级改造。随着今年底河惠莞高速公路龙川至紫金段建成通车(设置霍山出口),龙川县及霍山风景区周边的交通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二是东源县新回龙镇地处新丰江库区,目前市区通往新回龙镇主要公路为新编省道S253线(原乡道Y276、Y880线),原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建设,技术等级低,部分路段弯急坡陡。河源市和东源县计划今年将对该路实施路面改造并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在年度前开通客运班车。

  3.深入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引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委印发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近期,我厅会省直有关单位将联合出台《广东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资环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制定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和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优先治理主要河流干流沿线村庄污水和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建立健全农村排污监管机制,明确分类分级排放标准,严格饮用水源、水库等生态敏感区域周边乡镇、村庄污水排放监管,规范农村工矿企业、养殖户、农户等排污行为。

  (三)推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近期,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民宿的定义、管理原则、政府部门职责、开办条件和程序、经营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将为我省民宿业的健康发展、提质升级提供法治保障。为积极推动广东旅游民宿健康有序发展,我厅于今年4月下发了《广东省旅游民宿服务指引》。近年来,我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绿色农业基础和浓厚人文底蕴,按照“量质并举、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富有特色”的总体思路,充分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培育广东特色乡村民宿。重点打造深圳大鹏古城、韶关丹霞山、惠州罗浮山和南昆山、梅州雁南飞、阳江海陵岛、潮州古城、增城白水寨等重点景区周边和古驿道、滨海旅游公路、环南岭生态旅游公路沿线的乡村民宿集聚区,培育了“较场尾民宿小镇”“丹霞仁家”“清新人家”“万家旅舍”“潮汕人家”“龙门客栈”等区域民宿群品牌。

  (四)搭建对接平台,拉动乡村旅游项目投资热潮。推动省旅游控股集团设立了母基金10亿元、总规模超300亿元的广东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发挥“旅游+金融+产业”的优势,整合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项目建设。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共同搭建投融资平台,首批支持8个总投资达40多亿元、拟申请贷款额度28亿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项目建设,并积极争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低息贷款,重点扶持我省珠海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揭阳望天湖农村农业融合示范区、梅州瑞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汕尾华侨城螺溪谷等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建设。成功举办2018广东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对接会上涉及乡村旅游投资建设的项目共99个,占投资项目总数的47%,其中田园综合体、古村落、乡村民宿等业态成为投资热点。自2002年以来,全省共投入旅游扶贫专项资金6.25亿元,高端旅游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资金14亿元,共扶持重点项目19批815个,其中11个高端资金扶持项目先后获评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

  (五)加强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工作。自2016年以来,完成了8处示范段和11条重点线路的保护修复工作,挖掘了一批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修复并串联重要历史遗存、古村落、历史建筑、自然景观景点,将沿线优秀文化与自然资源节点深度融合,形成了各类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和历史文化游径,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文化旅游生态产品。同时,在古驿道沿线村庄成功举办了27站定向大赛、12站文化创意大赛,以及少儿绘画大赛、征文大赛、摄影大赛、微纪录片大赛以及其他文化展示推广活动,吸引了百余万人参与,为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注入新动能。仅2019年春节期间,纳入监测的14段南粤古驿道重点区域共接待游客441.2万人次,同比增长8.2%,收入31.1亿元,增长11.3%。

  (六)致力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针对目前乡村旅游从业者特别是一线服务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而非旅游专业人员这一现状,2017年原省旅游局分别在惠州、肇庆举办了两期由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村长、第一书记和致富带头人参加的培训班。针对乡村旅游创业难问题,去年联合团省委举办全省乡村旅游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训班,邀请台湾和国内乡村旅游发达省份专家、学者和成功创业人士授课,共培训乡村旅游创业者200多人。同时,创新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全省乡村旅游视频培训和省外培训,举办全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干部乡村旅游浙江培训班。各地市也加强了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收到了较好成效。

  (七)推动乡村旅游业态融合发展。近年来,我省加快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渔业有机融合,引导单一观光型产品拓展休闲、度假、美食、体验、文化创意等功能,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农民、农企,开发农(渔)家乐、森林人家、休闲农庄、农业公园、休闲度假村、特色农业小镇等乡村旅游新平台,重点发展花卉旅游、田园风光游、水果种植采摘游、森林生态游、动物养殖游、渔业水产游、科技农业游、创意农业游等乡村旅游业态。积极推动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合理有机融合,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合法地将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历史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有效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支持将农村地区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优秀戏曲曲艺等合理有效融入乡村旅游。鼓励引导乡村与专业艺术院团合作,打造特色鲜明、体现地方人文的文化旅游精品,推动戏曲进农村,2018年在贫困村演出1278场,广州市荔湾区等11个县(市、区)、乡镇(街道)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八)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宣传。积极利用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旅游文化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重要展会节庆活动以及境内外旅游推介会等平台宣传乡村旅游,同时利用互联网、OTA、网络达人等,提高乡村旅游宣传精准度。策划举办各类农耕、农事、农节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组织旅行社设计推出赏花游、采摘游、休闲农业康养游等乡村游精品线路。加大电视、报纸、广播和各类新媒体宣传力度,吸引广大游客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休闲活动。以我国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为契机,以“上山下海 广东人游乡村”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内举办2018广东乡村旅游季系列活动,去年8月至11月期间,共举办各类主题活动100多项。其中,各地结合粤菜师傅工程及乡村美食推广,共推出各类美食节庆活动34场,推出63个乡村旅游美食点和39条乡村美食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旅行社门店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产品及线路售卖,并在“要出发”APP等互联网电商品台同步推出乡村旅游季专版及设置了“食在广东”板块,并在线上对精品美食线路进行了售卖。同时,通过“新浪微博”平台对我省乡村旅游美食进行了专题的宣传报道,并以乡村美食——“乡村味蕾战”为话题开展了系列的宣传推广策划。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落实相关政策文件。推动落实《广东省民宿暂行管理办法》《广东省旅游民宿服务指引》,引导我省乡村民宿规范化发展。落实《广东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9-2020年)》,引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培育乡村旅游精品品牌。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将文化和旅游点串珠成链,打造3条或以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覆盖。编制出台《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评定标准》,引导各地依托自然风光、古村落、古建筑、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等,打造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并予以资金扶持。制定实施《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导则》,开展旅游风情小镇创建评定工作。进一步梳理乡村旅游资源,做好乡村旅游资源普查,重点做好古驿道沿线旅游资源普查,分批次发布《广东省乡村旅游可开发资源目录》,引导各地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评定一批广东省特色民宿。

  (三)抓好历史文化游径建设工作。打造广东历史文化游径,推动历史文化游径与古驿道保护利用、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等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南粤古驿道精品线路,健全沿线站点的基础设施,持续大力推介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和示范段,将已有的古驿道线路升级整合纳入历史文化游径。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联合港澳,以历史为纽带,充分挖掘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内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驿道等资源,将香港文物径、澳门世界遗产旧城区和广东南粤古驿道形成“古道游”的新旅游产品,构建形成一个极富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

  (四)完善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以滨海旅游公路、环南岭生态旅游公路、农村“四好”公路建设为契机推动旅游公路建设,按省政府分工方案和部署,从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各层次,在旅游公路中融入旅游文化要素,积极推动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结合重点区域、地段的旅游公路建设,打造贴切乡村振兴和大湾区建设的旅游公路产品。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八小工程”建设,完善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驿站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抓好“厕所革命”,将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作为助力乡村旅游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同步带动汽车营地、农村公路服务驿站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数据库建设完善、大数据挖掘和传统统计调查工作,选取旅游重点村建立电子围栏,开展乡村旅游资源普查等分析研究,编撰乡村旅游大数据报告。

  (五)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依托绿水青山、滨海、田园风光、世界遗产、历史文物古迹、红色革命遗址、岭南特色乡土文化等独特的优势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做好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四变”工程。丰富和发展农村文化业态,打造一批富有岭南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积极开发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龙舟、锣鼓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文化旅游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提升工程,试点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文创”“乡村+演艺”“乡村+节庆”等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创新创业,开展创意下乡活动,建设人文、休闲乡村。丰富“粤菜”文化旅游宣传内容,制作特色粤菜文化旅游宣传册。

  (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粤菜师傅”专业培训项目,积极发动各地级以上市依托当地职业院校,联合烹饪协会、餐饮协会协会,申报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根据省委组织部工作部署,配合开展“头雁”工程,加强对117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村干部及创业者进行培训。在我省旅游系统视频培训中,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业务列为重要内容。积极推动“三支一扶”政策落实,乡村旅游已纳入我省“三支一扶”政策范围,向省内院校、旅游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进行重点宣传,引导高校毕业生投入村旅游发展基层工作。推动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加大对参与“三支一扶”先进人员事迹的总结宣传,树立行业典型。引导高校学生参与乡村旅游。联系部分高校、旅游职业院校,组织毕业生和在校学生,开展乡村旅游暑期体验、实训等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兼职、实习、实训机会,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到基层就业和实习,投身乡村旅游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6月25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