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珠海市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主办,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政府、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大会”在珠海市斗门区上洲村正式拉开帷幕。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澳门中联办宣传文化部部长万速成,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民,珠海市副市长李翀,省港澳办二级巡视员区剑伟,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武林,珠海市政协副主席陈依兰,香港中联办宣传文体部文艺处处长、香港文联秘书长彭婕,珠海市斗门区委副书记、区长韩云,香港康文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总监何惠仪,澳门博物馆馆长卢可茵出席活动。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各地市文旅部门负责人、非遗专家学者、代表性传承人、市民、游客近千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大会以“打造交流合作新高地,构建湾区非遗共同体”为主题,由稻田非遗秀、非遗巡游、非遗集市、非遗体验、非遗展映、非遗交流分享会等多项特色鲜明的活动组成。来自粤港澳三地70多项非遗项目和百余名非遗传承人及嘉宾相聚珠海市斗门区上洲村,集中展示多项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共同展现粤港澳三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2023年适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现场组织了相关宣传活动,展示活态遗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高人们对保护活态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开幕式上,珠海市斗门区上洲村被授予“粤港澳非遗乡村旅游基地”。建设“粤港澳非遗乡村旅游基地”,利用广东乡村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背景,通过沉浸式非遗演出和体验,将非遗元素植入乡村民居和场景中,使自然村落升级为“自然+人文村落”,以基地的形式示范引领全省非遗乡村旅游建设,指导全省通过“非遗+旅游”的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力“百千万工程”有效落实,推动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认同,为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广东智慧和广东方案。
据了解,珠海市斗门区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7项、市级21项,通过区、镇(街)联动保护机制及非遗展厅、传承基地、传习所多层布点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保护体系。斗门区长期将乡村振兴和“非遗”有机结合,积极把握文旅融合的趋势和机遇,致力非遗活动品牌创建。连续举办了15届“斗门区民间艺术大巡游”、8届“斗门民俗文化展”等非遗活动品牌。举办了11届国家级非遗项目“斗门水上婚嫁习俗”集体婚礼,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的新人们报名参加。另举办了10届“装泥鱼大赛”、20届“戏剧曲艺大赛”、14届“沙田民歌大赛”。打造了乾务镇装泥鱼活动、斗门镇赵氏家族祭礼、白蕉镇客家文化美食嘉年华、莲洲农艇赛等非遗元素浓厚的特色活动,年均吸引游客达40多万人次。斗门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为依托,探索粤港澳乡村文旅建设发展新模式,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