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文旅资讯 > 政务活动

广东“粤书吧”:让书香浸润旅程

时间 : 2022-01-26 09:02 来源 : 本网 作者 : 中国旅游新闻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在窗明几净的酒店里看书,在渚清沙白的大海边阅读,在浓郁民国风的民宿里品读传奇,在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街区里研读历史……在广东,阅读成为一种享受,“粤书吧”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春风,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景区、酒店、民宿、历史街区里“破土而出”。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的新型阅读空间品牌——“粤书吧”,不仅搭建了全民阅读与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的文旅融合体验新场景,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进行了“有温度、接地气”的创新探索,营造“悦读书、粤旅游”沉浸式消费场景。

微信图片_20220126085314.jpg

梅州雁南飞茶田景区“粤书吧”(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拓宽文旅融合思路

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落实公共文化重点改革任务,自2020年开始,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景区、酒店和民宿等旅游场所开展“粤书吧”文旅融合创新发展项目,通过树立全省统一品牌,在旅游经营单位设立当地图书馆分馆或流通点,将公共服务率先打造成为文旅融合创新探索示范领域。

为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广东省“粤书吧”建设指引》《“粤书吧”必备书目》等规范性文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打造一批以公共阅读服务、全民艺术普及为主要功能的先行先试典型样板。

2021年,建设“粤书吧”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被列入广东省政府民生实事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任务。截至2021年12月,全省“粤书吧”已超150家。“粤书吧”建设也成为广东各地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以佛山为例,该市在推进“粤书吧”建设中,一方面,因地制宜探索“公共文化+景区”“公共文化+民宿”等新模式,并结合水乡文化、樵山文化、美食文化等开展特色化品牌活动,进一步形成“一吧一特色”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坚持内容为王,在信息咨询、阅读休闲、活动体验、非遗传承、文创展销等方面为受众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着力打造企业产品与书吧相结合的产品组合,营造“悦读书、粤旅游”沉浸式消费场景,提升受众的黏性。

“粤书吧”不仅数量增加,各地还推出了系列品牌。广州“花园书吧”、佛山南海“读书驿站”、深圳“简阅书吧”、河源源城“槎城书吧”、韶关“风度书房”、茂名“好心书屋”等品牌的新型阅读空间相继建成并形成规模,以舒适环境、智能服务、多元活动丰富游客的感受与体验,推动广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景区(点)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唐琼表示,“‘粤书吧’将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有机结合,是广东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典型探索,使近者悦、远者来。”

微信图片_20220126085323.jpg

白天鹅宾馆“粤书吧”(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打造特色“文化风景线”

“粤书吧”将文化带进了旅游景区,也实现了景点历史文化的活化利用,成为旅途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给文化“加码”,更为旅游“赋能”。

在江门市百年华侨古村落启明里一隅,江门非遗手信馆这座融汇岭南特色与西方风格的百年侨屋格外显眼,不时有游客推门而入。人们在一楼参观新会葵艺作品、恩平濑粉等非遗项目及文创产品,在二楼启明里“粤书吧”体验开平泥鸡制作的乐趣,了解葵艺等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如果碰上非遗文化体验沙龙,游客还会与当地非遗传承人进行手作交流与分享。

通过非遗作品展示、非遗体验活动、文创产品销售等形式,江门以文化为基础、创意为导向,将江门非遗手信馆和启明里“粤书吧”结合在一起,打造沉浸式城市非遗文化体验空间,使“粤书吧”成为游客旅途中一扇认识当地文化的窗口,为非遗传承开启一种全新的方式。

在广东省粤剧院里,宽敞明亮、书香浓郁的“703粤书吧”刚开放便吸引了不少游客。多种类的戏曲、文学图书,数字化粤剧资源,粤剧展演、艺术沙龙等丰富的文化活动,让粤剧迷们流连忘返。

房车露营地、民宿等新兴旅游业态也成为“粤书吧”的落脚地。

佛山市的逢简梁公馆客栈位于岭南水乡古镇,以民国风格建筑闻名。民国书舍“粤书吧”便落户于此,馆内有反映民国时期文学、历史、社会风貌的系列图书,并不定期举办“民国往事”主题讲座、民国经典老电影放映活动,富有历史文化的“旅游+”模式让游人趋之若鹜。

坐落在肇庆市中游国际房车露营基地游客服务中心的“粤书吧”,同样吸引游客眼球。中游国际房车露营基地自然风光优美,往来观光、休闲的市民众多。“粤书吧”不仅丰富了营地的旅游场景,更增强了房车露营的文化休闲氛围。除“粤书吧”之外,营地为每间房车配备了相应的图书,并设立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展示区,让书香气、肇庆味飘满营地。

微信图片_20220126085328.jpg

格力东澳大酒店“粤书吧”(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实现主客共享公共文化

“大而美”的文化场馆为城市品位定下基调,“小而精”的公共文化空间让市民游客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粤书吧”使交通枢纽、商场楼宇、酒店景区等充盈文化味儿,让主客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描绘了宜居宜游的城市新图景。

以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为例。依托自身多元的馆藏资源、丰富的办馆经验、专业的人才队伍,越秀区图书馆以合作共建的形式打造“图书馆+书店”“图书馆+公园”“图书馆+红色史迹”等多种“粤书吧”建设模式。

“我们希望市民游客无论游览景区、参观红色史迹,还是逛公园、购物娱乐,都能享受‘粤书吧’提供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越秀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图书馆根据不同的空间特点打造不同主题的阅读场景,使“粤书吧”有机地融入其中。如,在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海员亭建设“粤书吧”,引导人们通过游览红色建筑、阅读红色图书,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广州动物园、广州市黄花岗公园等地建设市民“家门口”的图书馆、游客他乡最容易找到的图书馆,打造“花园书吧”品牌。

截至目前,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已建成“粤书吧”10家,接待读者约15万人次,特色活动惠及超5000人次,成为市民和游客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覆盖面广、主题性强的“粤书吧”提供了人性化的文化服务,更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为广东公共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气象。

在云浮东高铁站乘车的旅客写信致谢道:“在人来人往的车站以书本隔绝喧嚣,让人在宁静、舒适的环境尽享阅读时光,真是暖心之举”。

清远市连樟村的“连樟书屋”成为村民与游客的交流平台,扮演了会客室、思想传播阵地、文旅发展助推器的角色,让连樟村的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为贴合现代人碎片化、电子化的阅读习惯,智能化成为“粤书吧”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亮点。

在汕头市的“小公园丹尼丹纳'粤书吧‘”,读者只需要用手机扫描电子书借阅机,便可免费下载正版图书、离线储存,轻松将“图书馆”搬回家;河源市东源县万绿湖“粤书吧”里,读者可以通过刷脸、凭有效身份证或读者证刷卡,在这座无人值守的图书馆实现自助借还。数字化的深度服务模式以更多元、智能的形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万绿湖“粤书吧”就设在游船码头的游客服务大厅,让游客在等候过程中有个休闲好去处。河源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设立万绿湖“粤书吧”是为了培育文旅融合新形态,拓展新型阅读空间,体现了共融开放的发展理念。根据需求,这里被打造为一家互联网+智能化、以“万绿湖”为主题的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图书馆。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聚焦产业融合和服务品质提升,进一步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其中,包括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动“粤书吧”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示范点建设,实现“主客共享”。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展和充实“粤书吧”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定义和内涵,拟定《广东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发展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创新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品牌,创新资源供给与服务方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