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11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率队到东莞展开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岭南美术馆、大岭山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中国沉香博物馆,参加“2021岭南开腊日”活动,并前往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了解东莞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此次调研旨在落实“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调研中,汪一洋充分肯定了东莞在文旅资源保护上的工作措施,鼓励要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元化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市政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黄福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蔡国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等陪同调研。
赓续城市文脉,公共服务供给韧性足
第一站,汪一洋一行抵达岭南美术馆,参观“河山闳廓——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本次展览系统梳理了梁世雄先生的艺术历程,共展出梁世雄不同时期展品455件(套),首次大规模展示其主题性创作及相关手稿,凸显他与东莞的文脉渊源。
图片由东莞市文广旅体局提供
在大岭山,汪一洋一行来到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展开实地调研。莞香制作技艺是东莞香农世代相传的沉香生产制作传统技艺,而大岭山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一大功能则是开展莞香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活动,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据介绍,大岭山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内有百年莞香母树3000多株,莞香树保有量达20多万株,是获得国家认证的有机莞香生态种植基地。每年产出优质沉香1.5吨以上,是中国沉香生产的主要园区。
汪一洋听取了上述两地汇报,与负责人深入交流,充分肯定了东莞市在挖掘文化资源、保存本土文脉上的工作措施和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取得的成绩,鼓励东莞讲好本土故事,优化公共服务,为岭南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融创文化产业,品质文化消费活力满
11日,汪一洋一行来到中国沉香博物馆,在大堂听取博物馆概况介绍后,随即到博物馆二楼了解沉香知识与中国香文化历史。博物馆三楼则实景还原了国家非遗寮步香市,给大家带来了移步换景的沉浸式参观体验。
图片由东莞市文广旅体局提供
汪一洋表示,现代人的文化需求正在蓬勃发展,博物馆日渐成为吸引游客创收的重要渠道。他鼓励博物馆利用IP赋能,把深厚的香道文化传播出去。
图片由东莞市文广旅体局提供
来到东莞文化馆时,醒狮起舞,鼓乐齐鸣,“2021·岭南开腊日”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活动广场上,一串串腊肠整齐摆放在竹架上,飘香辣味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当天,东莞腊味地图正式发布。这份美食文旅地图,以东莞市地图为设计背景,让“腊味”有迹可循。
图片由东莞市文广旅体局提供
“地图涉及的48家腊味企业遍布东莞各镇街,不仅有传统广式口味的腊味,也有湘味、川味口味的腊味,迎合市场的全方位需求。”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腊味年产值约8亿元,在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方面也颇具影响力。
汪一洋一行现场观看醒狮表演,他对地图体现的文化消费活力表示认可,鼓励大家继续开拓创新,创造更大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调研文旅资源,高质量发展动力显
下午三时,前来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散步的老人,玩滑板的小朋友,骑游观光自行车的一家三口正自得其乐,惬意地享受着周末时光。
图片由东莞市文广旅体局提供
汪一洋一行来到公园亲水平台,这里陈列了华阳湖蜕变为美丽河湖的经历。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华阳湖周边河水发黑发臭,农田大片丢荒。近年来,麻涌镇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实施系统化治理,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修复”的方式,对华阳湖进行综合整治。如今,华阳湖片区共种植各类植物35800多棵,建成35公里水上绿道,沿绿道配套各类景观设施。
图片由东莞市文广旅体局提供
结合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汪一洋勉励,要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拓展景点在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的多重功能,多元化提升服务效能,从而进一步增加人气。
让广大市民共享东莞文化发展成果,让“品质文化之都”更加深入人心。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工作人员介绍,2021年,东莞市文广旅体局聚焦“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弘扬红色文化,彰显莞邑文脉,加快文旅融合,促进全民运动,推动文广旅体事业取得新成效,为东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