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旅游规划与营销协会承办的“品粤剧悠长韵味 传岭南曲艺精髓”——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体验日活动圆满收官。
粤剧爱好者参观粤剧艺术博物馆
粤剧爱好者参观兆祥黄公祠
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粤剧,以粤方言演唱,又称“广东大戏”,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粤剧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粤剧是联结粤港澳三地文化传统的重要桥梁,是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通过体验品味粤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挖掘文化遗产游径文化底蕴,在全社会营造品读文化遗产游径的良好氛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以粤剧为代表的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记忆。作为近现代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广东首创以游径的方式串联粤港澳三地文化遗产,将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景观串点成线,实现可读可游可看,读懂这些游径,就读懂岭南的历史。非物质(粤剧)文化遗产游径是目前公布的两批游径中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径,它选取了粤剧文化遗产资源点较为集聚、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现存文化遗产资源点保护情况较好、且具备对外展示游览条件的文化遗产集聚片,构建长度适中、适宜步行或骑行、品质较高的观光游览实体游径。广佛两地的粤剧文化遗产游径位于城市老城区,长度均不超过3公里,充分考虑到游客的游览体验感,方便串联老城区内其他的景区景点。通过旅游景点、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将粤剧文化串联起来,整合大湾区共有的粤剧文化资源,构成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使游客在游览中了解粤剧发展历史,品尝粤剧悠长韵味,感受岭南艺术瑰宝。
本次活动以粤剧为主题线索,由国家一级演员、粤剧广东省级非遗传承人关青老师和粤剧爱好者代表组成体验团,赴广州和佛山两市开展体验活动。活动除了游览粤剧艺术博物馆、八和会馆、兆祥黄公祠、祖庙万福台等著名粤剧文化遗产资源点,还穿插粤剧戏服种类等粤剧知识讲解、学习粤剧身段如“耍水袖”“耍把子”、交流粤剧发音和技巧等活动,让游客零距离感受粤剧艺术的魅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对中国优秀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推进粤剧艺术文化传承和发展。
国家一级演员关青带领粤剧爱者好学习粤剧身段
本次活动主要覆盖广东粤剧名伶纪念游径和佛山粤剧故乡游径。由粤剧艺术博物馆起,依次游览八和会馆、兆祥黄公祠、祖庙万福台。粤剧艺术博物馆为传统岭南园林式建筑,主要承载展览、演出、教育、研究、公共活动等功能及文物修复、粤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等配套服务。八和会馆坐落于广州市西关老城区,是由邝新华、独脚英、林之等粤剧艺人在光绪十八年(1889年)所建立粤剧仝人的行会组织。它作为粤剧艺人行业协会,对研究广东粤剧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传承地的重要物质载体。兆祥黄公祠起初是由旧祠堂活化利用建成,馆内存放有粤剧剧本、戏服、乐器、粤剧名伶的书画、粤剧电影等3000余件展品。祖庙万福台,作为专供粤剧演戏用的戏台,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它是广东现存最完整、装饰最华丽的古戏台,且至今仍用于粤剧等舞台艺术表演。戏班首台演戏必选万福台相沿成习,万福台首演成功才有资格继续演出,故老百姓俗称万福台为“审戏台”。
活动期间,主办单位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全力做足各项防疫措施,严格落实信息登记和体温检测,在广大游客的共同努力和自觉配合下,本次活动总体平稳有序、安全祥和。
体验日活动合影
活动结束后,体验团各位成员意犹未尽,对本次活动表达了由衷的喜爱。据悉,本次体验团通过网络方式向全社会招募,团友来自广州各区,其中不乏90后和00后的青年粤剧爱好者。游客们表示,本次活动既有现场观摩,又有互动交流,通过与粤剧的亲密接触,深度体验了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对粤剧的起源和发展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此类活动可以经常举办下去。游客纷纷建议,类似粤剧艺术博物馆和祖庙等粤剧文化场馆,可参照本次体验团活动形式,定期向社会招募大众体验员,由粤剧名家现身现场教学,让广东粤剧真正走向广大游客和普罗大众,为我省文旅融合和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创新转化作出新的有益探索。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认真总结本次体验活动成效,持续深化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和宣传工作,组织策划形式多样、游客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游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资源特点,加强与港澳沟通互动,擦亮广东文旅融合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