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南粤古驿道定向赛 > 赛事新闻

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出炉

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出炉

发布日期:2017-11-30来源:广东省体育局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至2025年底,基本完成全省6条南粤古驿道线路建设,古驿道线路、发展节点、特色镇村互通互联,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22日,《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出炉,这项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全部行政区域、面积约17.98万平方公里的设计蓝图,对南粤古驿道线路的发展目标、空间结构、线路布局、设施配套、功能引导、实施机制等方面做出了规划安排。
  记者注意到,《总体规划》提出,要打造六条古驿道线路和四个重要节点,贯穿全省21个地级市、103个区县,串联1200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全长约11230公里。共规划1200多处发展节点,其中人文节点959处,包括古驿及相关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文物古迹;248处自然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旅游景区等。
  同时,全省规划24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区域作为南粤古驿道线路的重点发展区域,包括18处重点人文发展区和6处重点自然发展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户外运动、都市休闲等功能。
  《总体规划》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旅游局共同发布,其制定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战略要求,提升广东省文化“软实力”,以南粤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岭南优秀文化,促进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根据《总体规划》,至2030年,全省南粤古驿道线路的维护和管理规范化,保护与利用常态化和品牌化。不断完善和提升线路设施水平,形成多功能、网络化的南粤古驿道线路系统,实现遗产保护、健康休闲和村镇发展和谐共赢,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总体规划》阶段目标:
  1.至2017年底:两年试点,形成示范效应。完成“南粤古驿道典型线段及示范地区”建设,重点围绕示范地区的设施提升、遗产活化利用、村镇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统筹规划,初步建立“南粤古驿道”品牌。
  2.至2020年底:五年成形,突出重点区域。初步完成“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及重点发展区域”建设,沿线文化、体育、服务、标识等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古驿道综合功能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使“南粤古驿道”在全国形成品牌效应。
  3.至2025年底:十年成网,塑造文化品牌。基本完成全省6条南粤古驿道线路建设,古驿道线路、发展节点、特色镇村互通互联,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
  4.至2030年:全省南粤古驿道线路的维护和管理规范化,保护与利用常态化和品牌化。不断完善和提升线路设施水平,形成多功能、网络化的南粤古驿道线路系统,实现遗产保护、健康休闲和村镇发展和谐共赢,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六条古驿道线路和四个重要节点
  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以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广东省迄今发现的古驿道及附属遗存202处,是军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民族迁徙、融合之路,更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
  《总体规划》明确,南粤古驿道线路是指以广东省古驿道历史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核心,通过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水道等多元的线性载体,串联沿线的古驿道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文物古迹以及自然景观资源等节点,挖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公众创造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线性文化空间。
  规划范围为广东省行政范围,包括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全部行政区域,面积约17.98万平方公里。本次规划的重点为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
 根据《总体规划》,南粤古驿道线路的空间结构为六条古驿道线路和四个重要节点:
  1.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是秦汉时期开辟的岭南与中原沟通的重要通道,也是广东省最早的古驿道之一,以“古村、古道、古关、古洞、古陂”为主要特色,突出反映军事文化、邮驿文化、民系迁徙文化、宦游文化、瑶族文化的秦汉南拓之路。
  2.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是岭南地区自唐代以来最重要的古驿道线路,分为北江段和珠江口段。北江段是以海丝文化、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古瓷贸易之路和中原南迁之路。珠江口段是以广府文化、近代革命文化和侨乡文化为特色的南迁出洋之路。
  3.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是唐代之后粤、赣、闽三省商贸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分为东江段和韩江段。东江段是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宦游文化、红色文化等为特色的客家迁徙之路。韩江段是以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侨批文化、海洋贸易文化、宗教文化等为特色的潮客贸易之路、粤闽赣盐运之路。
  4.西江古驿道线路:以“古城、古村、古渡、古人类遗址”为主要特色,是突出反映广信文化、端砚文化、海丝文化、古人类文化、石刻文化等文化内涵的广府发源之路。
  5.潮惠古驿道线路:以“古港、古庵、所城、卫城”为主要特色,是突出反映海防文化、海洋贸易文化、潮汕文化等文化内涵的海防文化体验之路。
  6.肇雷古驿道线路:以海洋贸易文化、雷州原生文化、南江文化、六祖禅宗文化、宦游文化等为特色的海丝起源之路。
  7.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海口纪念地:广州黄埔古港、汕头樟林古港、台山海口埠和徐闻海丝始发港。
  六条南粤古驿道线路包含14条主线,56条支线,贯穿全省21个地级市、103个区县,串联1200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全长约11230公里,其中陆路古驿道线路长约6900公里、水路古驿道线路长约4330公里。
  为保证线路的连贯性,路径载体由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和水道五部分组成,走向大致沿历史线位规划布局。线路规划应尽可能避让自然保护区,确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的,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
  南粤古驿道线路共规划1200多处发展节点,其中人文节点959处,包括202处古驿及相关遗存,388处历史文化城镇村,369处其它文物古迹;248处自然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旅游景区等。
  在线路重点发展区域方面,全省规划24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区域作为南粤古驿道线路的重点发展区域,包括18处重点人文发展区和6处重点自然发展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户外运动、都市休闲等功能。
 拟设置59处区域服务中心
  《总体规划》明确,以重点城镇、重要景区为依托,结合古驿道文化、旅游等功能利用,设置59处区域服务中心。区域服务中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绿道户外活动中心等各种资源,配备完善的服务设施,提供交通集散、游客服务、商业服务、住宿和憩活动的场所。
  结合沿线主要发展节点、历史城镇和特色村,共设置255个一级驿站,主要承担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文化展示等功能,设置间距为10-20公里;二级驿站由各县市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依托沿线古村落、特色村、古驿铺遗址、古茶亭等进行设置,主要承担售卖、休憩和交通换乘等功能。
  驿站的建设应优先利用古建筑、绿道驿站、景区服务点等现有设施,严格控制新建设施的数量和规模,禁止建设破坏古驿道风貌和生态环境的设施。
  在安全保障设施方面,包括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安全防护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应与古驿道线路同时设计、施工、投入使用。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等设施应结合区域服务中心和驿站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应结合古驿道线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按照《总体规划》,在沿线重要发展节点上设置,并确保照明的范围和强度不干扰周边居民生活和野生动物生存、繁殖、迁徙等行为。通讯设施方面,应完善沿线的通讯网络,消除手机信号盲点,保障通讯畅通,并结合道路报警系统,配备完善的通讯及应急呼叫系统。宜每隔2-3公里设立一处安全报警电话。
 实现各类型古驿道交通线路有效衔接
  在交通衔接系统建设方面,《总体规划》明确,通过建设交通连接线、设置交通换乘点、完善停车配套设施、加强与绿道网衔接等措施,提高南粤古驿道线路的可达性。
  加强古驿道线路与轨道站点、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运码头等区域交通节点的衔接,结合标识系统的建设,按照就近原则建设公路、绿道等交通连接线。
  在以风景道为路径载体的古驿道线路开设古驿道公交专线;结合古驿道线路附近的城镇公交线路停靠站或地铁站点设置换乘点,提供自行车租赁与停车服务,实现古驿道与城镇公交系统有效接驳。优化改造公共交通设施,提供自行车停放空间或搭乘设备,方便乘客携带自行车在目的地站点进行换乘。
  与绿道系统的衔接:已规划或建设的绿道与南粤古驿道线路走向基本一致的,应依托绿道布局古驿道线路,并在绿道设施、绿道标识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南粤古驿道线路标识,避免重复建设。在绿道系统和南粤古驿道线路相交处,设置驿站或休憩亭,设置转换标识,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实现无缝对接。
  同时设置交通转换节点,针对不同路径载体的古驿道交叉口,设置交通转换节点,实现各类型古驿道线路的有效衔接。与风景道交汇,可设置公交站点、公共停车场、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与绿道交汇,可设置休憩点、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与步道、古道交汇,可设置休憩点;与水道及其辅线交汇,可设置人行桥、摆渡码头、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
  建设251个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 串联沿线419个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
  《总体规划》明确,加快推进古驿道与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现代农业、特色制造业等关联产业的融合,培育“南粤古驿道”综合品牌效益,优化整合沿线的“食、行、住、游、购、娱”等资源要素,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交通接驳和运营管理,带动文化旅游、体育运动、科普教育、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发展。建设古驿道特色文化廊道,发展古驿道户外体育运动产业带,构建古驿道科普长廊,引导形成古驿道特色制造业走廊。
  《总体规划》明确,结合南粤古驿道线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及部分古驿道历史节点,建设251个融合文化、旅游、产业、生活等功能的南粤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通过挖掘、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驿道文化资源,带动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产业发展,激活沿线古驿道特色乡镇的产业活力,促进小镇的经济发展。
  同时,以古驿道线路为载体,串联沿线419个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结合广东省绿道建设、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形成以线串点的古驿道文化乡村带,为沿线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沿线村落经济的发展。
  《总体规划》还兼顾了古驿道精准扶贫规划,借助南粤古驿道线路带动粤东西北地区沿线贫困村的发展。结合广东省确定的贫困村名录,通过筛选,古驿道线路两侧各5公里范围覆盖的贫困村数量约为1320个,约占全省2277个贫困村总数的约60%。根据古驿道线路沿线贫困村自身及周边资源特点、县域产业发展思路与扶贫计划、古驿道沿线功能需求,按照扶贫措施划分为旅游观光型、农林发展型、城郊服务型和生态改善型四类扶贫村。
  规划古驿道户外运动典型段落1800公里
  《总体规划》明确,利用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水道等古驿道线路载体和历史文化城镇村、水文地貌等特色资源,开展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南粤古驿道”体育产业带。
  结合古驿道线路主要选取徒步运动、骑行运动、定向运动、水上运动等适合大众的项目类型,规划古驿道户外运动典型段落长度约1800公里。
  《总体规划》明确,结合古驿道沿线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条件,策划多样化的古驿道主题游径,并配套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其中包括:历史文化径,地理探险径、自然观光径、近郊休闲径。
  同时,以古驿道为依托,整合沿线的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开发多样化的古驿道旅游产品,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引、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的产品体系,包括古驿道文化体验产品,古驿道游览观光产品,古驿道户外运动产品,古驿道生态休闲产品等。
  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南粤古驿道线路建设
  《总体规划》提出,行动计划包括三个时间周期,近期至2017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25年。
  2017年,在全省范围内选取19处古驿道示范段,作为广东省古驿道线路的建设试点,推进古驿道线路的建设工作。包括乳源西京古道、北江古驿道梅关古道-珠玑古巷示范段等19处,长度约364公里。
  中期至2020年,选取23条重点古驿道线路及18个重点发展区域,形成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古驿道线路及古驿道发展区域,构建古驿道“重点线路+重点发展区域”的雏形。至2020年末,古驿道线路长度约4900公里。
  远期至2025年,全省古驿道网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建成14条古驿道主线、56条古驿道支线,古驿道线路长度约11230公里。同时,建成24个重点发展区域,1200多处人文和自然发展节点,59个区域服务中心,255个一级驿站;带动251个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419个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1320个贫困村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全面打造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
  《总体规划》还提出,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南粤古驿道线路建设。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各界采用无偿捐助、认建、认捐、认养、认管、出资命名、服务外包等方式参与南粤古驿道线路建设工作;鼓励沿线居民参与南粤古驿道及其周边产品的管理经营,利用经营收益补充南粤古驿道线路建设和维护资金。
  同时,采取多元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推进南粤古驿道线路的市场化、多元化经营。
  9条特定主题的文化遗产线路
  《总体规划》整理和挖掘古驿道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事件、人物及与驿道往来联系紧密而富有吸引力的人文素材,策划9条特定主题的文化遗产线路,促进古驿道的活化利用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1.南北通融文化遗产线路。是我省历史最悠久、古驿道遗存保存最完整的线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古驿道成为武力和政治确保统一的基础交通条件和纽带,也为南北通融创造了交通条件。线路结合古道、古关、海防卫所、古遗址等军事设施和文化遗产,开展户外徒步、骑行和文化展览等活动,体验感知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版图的演变历史,提升文化自信。
  2.葛洪与中医药文化遗产线路。以葛洪的炼丹和研究中草药为主题,深入挖掘葛洪的典故传说,结合利用罗浮山、南海西樵山和广州越岗院(即今三元宫)等历史文化遗产,策划中医药健康旅游、非遗展示、中草药种植与博览等活动。
  3.汤显祖岭南行文化遗产线路。该线路反映了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岭南远谪之行所发生的历史轶事。他在岭南的韶关、广州、湛江徐闻、惠州罗浮山、深圳南头、端州、徐闻、澳门等地均留下过足迹与众多不朽诗篇。结合徐闻贵生书院、深圳南头参里山等重要节点,策划戏剧节、文化论坛、参禅访道等活动。
  4.驿道古酒文化遗产线路。岭南美酒凝聚着岭南人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韶关石塘村的“堆花米酒”、广州的“石湾米酒”、佛山的“九江双蒸”以及梅州、河源和潮汕等地的糯米酒等。结合沿线村落丰富的古酒品种、酿造工艺和酒器皿等内容,打造驿道古酒文化之旅,体验先民生活的智慧之道。
  5.西学东渐文化遗产线路。岭南地区自古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南粤古驿道也随之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通道。智药三藏、菩提达摩、沙勿略、利玛窦和马国贤等重要历史人物均在岭南留下足迹。结合光孝寺、南华寺、西来庵、台山上川岛教堂、澳门圣母圣诞主教堂等文物古迹,开展宗教游览、文化远足等活动,体验历史地理场景,感受中西文化的交融。
  6.瓷器文化遗产线路。对外贸易的航海航线是南粤古驿道系统对外的拓展,用于古代丝绸、瓷器和茶叶运输的古驿道是体现南粤对外贸易历史记忆价值的重要载体。在南粤古驿道上至今仍保留有许多知名的窑址,如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宋窑、惠州东平窑、新会官冲窑等。结合南粤古驿道沿线的古码头、古窑址、古商行、古瓷器等文化遗产,形成体验岭南瓷器文化的遗产线路。
  7.香山古道群英故里文化遗产线路。这是一条改变近代中国命运,英才汇聚的线路。沿线群英荟萃,涌现出了孙中山、郑观应、张文湛、容闳、唐绍仪、唐国安、肖友梅、苏兆征、古元、马应彪、唐翘卿、徐润、郭乐、唐廷枢、黄宽等名人,是南粤古驿道中最具有中国现代国家记忆历史意义的线路。活化利用沿线名人故居、古村古镇,策划徒步、骑行和文化展览等活动。
  8.《世界记忆》侨批和银信文化遗产线路。银信和侨批是海外华侨与国内眷属亲人情感联系的精神纽带与经济纽带。“侨批之旅”可以从汕头历史城区开始通过驿道一直延伸到梅州,串联樟林古港、西堤公园、汕头小公园、饶宗颐纪念馆、潮州古城、茂芝会议旧址、三河坝纪念馆、梅州松口移民纪念地、大埔侨批博物馆等重要节点。“银信之旅”将教堂、学校等公共建筑、碉楼群、近现代工业遗产、华侨名人故里和银信银号等串联起来,打造成为体验海内外华人的集体记忆情感空间的主题文化之旅。
  9.红色之旅文化线路。古驿道曾书写众多革命先烈们的不朽传奇。如毛泽东飞舟险渡韶关乐昌九泷十八滩、朱德主持召开“茂芝会议”、陈毅在梅岭写下著名诗篇《梅岭三章》、梅州大埔三河坝战役”、红七军“血战梅花,强渡武江”等。该线路将结合主题载体和节点形成红色主题文化之旅。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