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 提升适老服务

时间: 2023-11-27 12:00:40 资料来源:安徽日报
【打印】
【字体:

  “基本信息都填好了,下一步呢?”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一家股份制银行内,68岁的陈阿姨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运用智能柜台进行汇款,“现在的银行网点不像以前了,很多业务都要用智能设备,没有人引导还真的不会用。”

  银行日益普及的智能化服务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老年人望而却步,成为摆在老年群体面前的一道“数字鸿沟”。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预测,2036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23亿,老龄化水平达到29.1%。

  保障老年人平等、便捷享受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的一道必答题。

  如何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怎样更好地填补这道“数字鸿沟”?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各大银行在线上线下均推出“适老化”服务,让老年人也能轻松搭上这趟“数字快车”。

  “考虑到老年客户使用电子产品较为生疏,我们手机银行在标准版的基础上,推出了更加契合老年客户使用习惯的‘岁月长情版’,该版本字体大、界面简洁明了,便于老年客户操作。”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全面优化农商银行网点智能柜员机功能设置,放大显示屏字体,方便老年人操作;当老年人操作系统时,系统会触发自动语音提示,提醒网点大堂经理及时提供引导和协助。截至8月末,全省农商银行累计布放智能柜员机2004台。

  虽然智能化设备占据了大部分银行网点,但传统的业务办理模式并没有因此被取代。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大堂内均保留着个人业务申请单、个人结算业务申请书、现金缴款单等各类传统单据,一时不能使用智能设备等的老年客户,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传统模式办理相关业务。不仅如此,无障碍坡道、移动填单台、轮椅、老花镜、血压仪、爱心专座等人文关爱设施在各大银行网点普遍存在,为前来办理业务的老年人提供了便利,让有“科技感”的银行网点也充满了“温度”。

  近年来,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各大银行纷纷为身体不便的老年群体开辟了“绿色通道”,将服务送上门。

  前不久,家住亳州市谯城区汤陵街道丰水源社区的王女士来到附近银行为其父亲办理第三代社保卡,不曾想到,柜面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其换发第三代社保卡需要本人到现场亲自办理。

  “81岁高龄的父亲已于年初患病,卧病在床,出行不便。”王女士将情况告知之后,银行工作人员为满足老年客群特殊需求,与王女士提前预约时间,隔天携带移动设备上门为王爷爷办理、激活第三代社保卡。

  在为老人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了解到王女士也正在为其父亲今年8月份高龄老人津贴认证的事情而发愁。“王爷爷第三代社保卡已经成功激活,他的高龄老人津贴资格认证将会自动认证,您不需要带着他去现场认证。”该工作人员解释,5月29日,亳州市“无感互认”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无感互认”服务平台通过充分比对参保人员近期的金融、出行等各类共享数据信息,分析参保人的个人生活轨迹及生存状态信任等级,对其待遇领取资格进行精准确认,利用数据“互认”实现生存认证“无感化”。

  亳州的创新举措是安徽不断提升适老化支付服务的一个缩影。

  自2021年起,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组织全省金融系统以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老年人支付服务“长春花”品牌为号召,按照传统金融服务和智能化创新服务“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通过建设适老化支付服务特色银行网点、优化银行网点支付业务办理、完善适老化移动支付金融供给、开展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集中整治、加大老年人支付安全的宣传和守护力度等一系列工作举措,不断优化适老化支付服务环境。

  来自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建成特色银行网点866家,开设老年人支付服务便捷窗口8160个,合肥市银行网点覆盖率100%,全省银行网点覆盖率99.8%;全省金融机构向老年群体提供上门或远程服务超25万人次,金融宣传培训直接覆盖老年群体近250万人次。

  “今年8月份以来,我们启动了适老化支付服务提升‘百日行动’,旨在通过推动适老化支付服务和地方政府养老服务政策相结合,与‘暖民心行动’相结合,和反赌反诈金融安全宣传保障相结合,发挥金融政策和地方养老服务政策叠加效应,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再研究、再谋划、再发力、再实践,让老年群体更好地分享金融发展成果,切实解决支付领域“数字鸿沟”问题,让“长春花”温暖江淮大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