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要闻

纪念叶挺同志诞辰128周年‖他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

来源:广东党史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9-10 16:37:17

    叶挺,“四八”烈士,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在1988年中央军委确定的36名开国军事家中名列第13位,是我党我军拥有特殊地位的老一辈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从北伐战争中战功赫赫的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到抗日战争时期威名远扬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一生功勋卓著,周恩来赞扬他“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6年写下第二封入党申请再次入党,经历10年流亡,5年牢狱,遍尝挫折与艰辛初心不改,高官厚禄置于前却矢志不渝,以其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而彪炳史册,一如他在诗作《囚歌》中所写:“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一、叶要上挺,人要上进

    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秋长区周田乡会水楼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谱名“为询”,字“希夷”,语自《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意为力图摆脱尘世困扰,追求一种虚寂玄妙的境界。

    叶挺少年时期勤奋好学。1903年——1910年在本村私塾腾云学堂和淡水崇雅学堂读书,腾云学堂恩师陈敬如以“为询”固然很好,如能简化成一个“挺”字,韵味铿锵上口,涵义“叶上挺,人上进”“挺身而出,拯救中华”的志向,更合乎叶挺的性情,为其取名“叶挺”。1911年叶挺考入惠州府立中等蚕业学校,受革命党人影响,毅然剪掉辫子,被拘入狱数天。武昌首义、惠州光复,叶挺深受鼓舞,立志军事救国。1912年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堂第七期学习,1916年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学习。1917年给《新青年》杂志写了一封长信,叶挺在信中说:“仆家计不堪,复哀国难”“吾辈青年如坐沉沉大夜”“函待足下明灯指迷者,当大有人在也”,体现出关心国事,关心社会,关心同辈青年的宽广胸怀,表达了忧国忧民、追求真理的志向。

    1919年叶挺毕业后不愿到北洋军阀军队中工作,为打倒军阀,统一中国,毅然参加援闽粤军,跟随孙中山先生走上革命道路。1920年回粤讨伐桂系,克复惠州,收复广州。1921年任大本营警卫团二营营长,担任保卫总统府的任务。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军炮轰总统府,叶挺率部英勇抗击,掩护孙夫人突围脱险。1924年7月,叶挺辞去军队工作,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莫斯科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和马列主义,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所向披靡,打出“铁军”威名

    1925年8月叶挺回国,9月抵达上海、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受命筹建一支由共产党直接掌握的革命武装。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在肇庆宣告成立,叶挺任团长,1926年1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又称叶挺独立团),独立团是一支新型革命武装,直属广东区委领导,以共产党员为骨干,党支部干事会是党的领导核心。独立团的前身是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战车团,其基础是1924年11月时任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长周恩来组建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主要由黄埔军校部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部分工人、农民组成,参加过农运、东征等斗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局面,北洋军阀是当时中国主导政府。1926年5月1日,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遣队出师北伐,途经广州时,周恩来代表中共广东区委召集独立团干部会议,指出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锋的重要意义,勉励大家很好地完成任务,鼓励大家“饮马长江,武汉见面”。独立团经攸县、醴陵、平江战役后,8月27日攻占汀泗桥,30日攻占贺胜桥,10月10日攻克武昌城,斩关夺隘,以赫赫战功,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铁将军”。1927年1月武昌粤侨联谊社铸造一座“铁军”盾牌献给第四军,正面镶嵌“铁军”两个隶书大字,背面刻颂诗一首:“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绩,威震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受百姓,能救国家。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如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忆万年”。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叶挺奉命担任大会安全保卫工作。5月15日,夏斗寅发动武装叛乱,攻打武汉,叶挺率部击退叛军,保卫了武汉。

    三、参与领导两大起义,竭尽全力完成使命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决定并制定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计划,委派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前往九江领导组织武装起义。中旬,聂荣瑧来到九江,按照周恩来“先到九江去,通知我们的同志,叫他们了解中央的意图”和“到九江时第一个通知叶挺”的预想,首先向叶挺传达党中央临时政治局有关发动武装起义的决策,并住在叶挺的司令部里,以其为基点,向其他共产党员进行传达布置。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7月20日叶挺参加在九江召开的起义碰头会。24日叶剑英紧急约叶挺、贺龙等在九江甘棠湖以划舟赏景为名,告诉叶、贺,“汪精卫、张发奎欲邀请其上庐山,解除其兵权”的阴谋,叶、贺决定拒上庐山,及早率部开赴南昌,按既定计划准备起义。25日周恩来抵九江,传达中共中央正式同意南昌起义的决定,制订起义计划,叶挺参加起义前的准备工作。27日周恩来抵南昌,成立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28日成立起义总指挥部,贺龙为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叶挺知道他在党的军事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挺身而出承担这一历史任务,责无旁贷,当周恩来与他交谈时,他表示坚决执行党的决定,竭尽全力完成使命。刘伯承说:“我见过的将领很多,在紧要关头没有谁能够像叶挺那样坚定沉着。”

    8月1日凌晨1时,南昌起义打响。10月3日南昌起义失败,叶挺、周恩来、聂荣瑧秘密转移至香港,叶挺写成《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对起义经验进行总结。11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广州起义,月底,中共广东省委成立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张太雷任总指挥,叶挺任军事总指挥。12月11日凌晨2时,广州起义打响,同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叶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13日广州起义失败,12月中旬叶挺潜往香港。

    广州起义失败之后,叶挺辗转抵达莫斯科,却遭到共产国际的不公正对待,受到严厉批评和无情打击。叶挺性格刚烈,离开莫斯科流亡海外10年之久,经历了一个困惑与迷茫阶段,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却从未曾改变。九一八事变后,叶挺与家人由欧洲返回澳门居住,时刻关注时局变化,设法与党组织恢复联系。

    四、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全面抗战爆发伊始,叶挺即刻回国投身抗战。1937年春节过后,叶挺举家离开澳门前往上海。8月周恩来从南京到上海会见叶挺,慰勉叶挺出面参加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下山抗日工作,叶挺深受鼓舞,欣然同意。10月2日国共两党同意将湘粤闽赣皖浙鄂豫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此时,叶挺脱离中国共产党已有10年之久。为表达自己对党的忠诚,1937年11月,叶挺抵达延安,在中共中央为其举行的欢迎会上,叶挺真诚表示:“同志们欢迎我,实在不敢当。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远,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此后,叶挺全身心投入新四军工作,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与广泛人脉,往来斡旋于国民党上层,为组建、壮大和发展新四军倾尽全力;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新四军吸引各界人才和社会贤达,为壮大抗日力量不辞劳苦;他施展军事才能,领导队伍驰骋于大江南北与日军苦战,赢得嘉奖无数。事实证明,叶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在延安对党所做的承诺,虽然留在党外,但是坚决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中央敌后抗战路线。正是在叶挺的坚持和鼎力推动下,新四军在复杂局势下稳步发展,迅速成长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抗日力量,名震江南,为华中敌后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从1万余人发展到10万人,对日、伪作战4000余次,歼敌10万余人,毛泽东曾称赞新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赞扬叶挺:“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五、爱国爱党,矢志不渝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变起仓促,叶挺将军于混乱中临危不惧,率众与数倍于己的对手浴血奋战7昼夜,最后决定以一己换部下,前往谈判时遭无理扣押,被辗转关押于上饶、桂林、恩施、重庆等地,囚禁长达5年2个月。为使叶挺屈服,国民党使尽种种手段,在花样翻新的威逼利诱面前,叶挺丝毫不为所动,写下“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条幅悬挂于居室以明志。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因与叶挺私交甚厚,自诩可以袍泽之谊影响叶挺。在叶挺被关押于第六战区长官部所在地恩施的两年多时间里,对叶挺及家人多加照拂,许以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职位,并不断邀人举行各种名义的聚会以动摇叶挺意志,终究还是无功而返。即使面对蒋介石的当面劝降,叶挺也决然回答:我不能这样做,请你枪毙我吧!5年牢狱,叶挺无惧无畏,坚贞不屈,却也承受了无法征战沙场的巨大煎熬。抗战烽烟正浓,这位满腹军事才华、曾经叱咤风云的英武战将,或关押于牢狱之中,或流连于田间农舍,其内心的失落与痛苦,透过他笔下的文字得以宣泄。1942年,叶挺在重庆的牢狱写下这首名为《囚歌》的诗作: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诗以言志,郭沫若先生当年乍读这首诗,便由衷感佩,这位将军的内心,任何力量无法摧垮,因为他有着峻烈的正义感,使他对于横逆永不屈服,而同时又有透辟的人生观,使他自己超越在一切苦难之上。

    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之下,叶挺终于迎来自由,出狱后第二天,他写下人生第二份入党申请,致电党中央、毛泽东:

    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毛泽东对叶挺的申请给予高度关注,曾做三次修改,并亲笔将抬头改成“亲爱的叶挺同志”。得到同意入党的批复,叶挺兴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记者问:5年牢狱为何作出如此抉择?他回答:5年的思考让我更加深信,今天的中国,真正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的,只有中国共产党!记者又问:将军今后有何打算?叶挺回答:除了为人民外,还有什么?

    1946年4月8日,叶挺与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人乘飞机返回延安,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0岁。叶挺夫人李秀文、女儿叶扬眉、幼子阿九同机遇难,举国同悲痛欲绝,普天涕泪失英雄。4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中国人民无可补偿的损失》的社论,对“四八”烈士的不幸牺牲表示深切的哀悼。社论说:叶挺将军是“北伐时期的虎将,抗战时期的岳飞。他的毕生奋斗,是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感动,每个中国军人为之感动,足以使反动派羞愧无地。”毛泽东发表悼念文章:“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发表悼念文章:“希夷,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以及叶挺生前的战友聂荣臻、陈毅、贺龙、张云逸等人,也都分别发表悼念文章和悼词。4月19日,延安各界3万多人举行“四八”遇难烈士追悼会,叶挺遗体安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从1924年初次入党,到1946年重回组织,经历20余年奋斗,叶挺每一次面对个人荣辱甚至生死选择,都表现出极强的政治立场,经过了种种严峻考验,终于再次回到中国共产党的怀抱,其献身国家民族,矢志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忠贞,将永载党的历史。叶挺的名字与其精神,如他的诗作描述的,已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了永生!

返 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