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动态

【厅属动态】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获评优秀

时间:2021-02-07 09:32:22 来源:本网 文号: 【字体: 【打印】

新年伊始,喜讯传来。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了全国地质调查工作视频会议,对推进地质工作转型发展、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中心工作成绩突出的10家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其中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获评2020年度优秀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近年来,总站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的领导下,聚焦省级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管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地质环境监测事业转型升级。


坚持政治引领,在强化党建中提站位


总站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做到“三个坚持”,把鲜明政治导向贯彻地质环境监测事业始终。


坚持人民至上,引领业务发展。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每周一召开支委会和站务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每周五举办学习论坛,集中研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原文原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厚望重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发展。采取“1+N”的方式,与18个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合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抓好“党员示范岗”流动争创机制,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坚持底线思维,防御重大地质灾害。时刻保持临战状态,不断提升“防灾”的前瞻性和“减灾”的实效性,以实际成效诠释“两个维护”。2019年强降雨期间,第一时间指派“党员抢险救灾突击队”赶往河源灾区,开展24小时监测预警,牵头3家地勘单位组成5个工作组80余人,不分昼夜连续奋战2个月,确保了5.92万名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6年至今,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4起,避免人员伤亡1199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544万元。2020年6月,央视新闻频道对我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我站指导清远市赤狮坑村成功避险作了专门报道。



坚持宣传导向,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坚持抓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传播自然资源故事,扩大社会影响力。2020年共制作公益科普宣传片4集在广东卫视、广州地铁等媒体发布,连续开展知识有奖问答58期。组织编写7本教材,举办3期全省视频培训,培训人员1200余名。与团省委联合培训一批志愿者进村普及防治知识。


坚持服务大局,在提升防治能力中谋实事


总站聚焦省委省政府省厅工作部署,正视编制少、技术力量薄弱等短板弱项,迅速调整工作重心,从过去单纯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监测预警等技术支撑转向推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建设,实现了受威胁群众减少9.6万人、人员伤亡与同期相比减少了59%、直接经济损失与同期相比下降74%,潜在经济损失减少26.8亿元。


推进防治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配合省厅推动建立“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体制。目前,全省所有隐患点已落实市、县、镇政府领导干部挂点,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在省联席会议领导小组领导下,总站深化与多地多部门的交流合作,配合完善调查排查、巡查核查等制度,做到了防治有规划、工作有计划、年度有方案、点上有预案。落实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四个一”工作推进组责任,督促各地加快落实三年行动和省民生实事。联合省地勘单位开展工程治理项目飞行检查,推动解决工程治理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和质量问题。为提高地灾防范能力,总站还积极推动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基本建成由乡(镇)长担任责任人、村干部担任管理员、群测群防员担任专管员的“三员共管”1331管理责任体系。积极推动建立起以行政村为块状网,以交通设施为条状网,以水库、学校、景点等为点状网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制。积极推动技术支撑队伍体系建设,21个地级以上市和138个县(市、区)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与53家地勘单位共286名技术人员建立了技术支撑体系。此外,总站还为21个地级以上市、122个县(市、区)配置了无人机等14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为5865名群测群防专管员配置了激光测距仪等8项简易监测工具,提高预警、应急能力。大力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将无人机、雷达、遥感等技术手段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



推进调查评价能力进一步提升。总站积极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能力提升,从1:10万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到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从单一灾害体的调查研究到灾害体和致灾体的全面调查研究,调查覆盖面从隐患点向隐患点+风险区转变,调查广度进一步拓宽。延展深度,以区域地质条件和地壳稳定性为背景,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要对象,采用遥感调查、地面调查、山地工程、物探等手段,开展以孕灾主控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隐患判识为主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组织开展83个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 1∶5万详细调查和6个重点镇1∶1万勘查示范工作,地质灾害基础调查精度从1∶10万到1∶5和1∶1万转变,调查精度稳步提升。


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总站积极对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组织开展1:5万风险调查评价。探索开展风险区管理,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将风险区纳入地质灾害智能化预警系统管理,区内群众纳入监测预警范围,形成评价防控“一张图”管理,实现对隐患点受威胁群众精准发布预警。2020年,总站指导实施省民生实事60处专业监测和440处大型及以上隐患点专业监测全覆盖,今年,总站将再指导956处中小型隐患点专业监测,推动汛期前将形成由1456处专业监测组成的地灾专业监测一张网,实现实时在线智能化监控。推进全省440处威胁百人以上隐患点视频监控布设,实现隐患点避险搬迁、工程治理、专业监测项目可视化管控。总站加快推进“四级联动”“四位一体”“三员共享”的地质灾害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1+7+1建设目标,即建成1个地灾防治数据库、7个子系统、实现1项功能拓展,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山水林田湖海草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部门的数据实时在线采集,数据存储与分类管理。同时,通过1+N张图进行信息共享展示,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专题预警、应急决策、防控治理等的技术支撑。



坚持稳中求进,在拓宽服务领域中促发展


对标部省决策部署,聚焦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主责主业,总站进一步拓宽政府公益服务领域。从单一地质环境调查转向双评价有力支撑。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矿山地质环境和地下水监测等数据,按照数据类型、时间尺度以及同类数据不同部门等方式多渠道进行汇总整合,分析研究其中的变化规律,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评价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潜力,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和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为资源环境禀赋特征水资源分析等双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合作评估海平面变化对地下水资源影响,为防御海水入侵提供决策依据。开展试点地区海水入侵机理研究,分析区域海水入侵状况,探索建立海水入侵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服务地下水资源开发适应性评价。



从单一地下水动态监测转向成果综合应用。总站开展监测成果综合应用,逐步将地下水监测成果应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问题研究等领域,为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考核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先后开展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机理研究和监测示范,建立区域监测网络,为我省经济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规划布局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与水利、环保部门建立资料成果共享机制,谋划广东省地下水监测工程二期项目。针对数据下游的应用对象,打通服务壁垒,争取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实现监测井管理单位与地方政府对监测站点的共同保护。


从单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转向生态修复利用。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监测,充分利用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效果监测,建立生态修复数据库,为矿山土地复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依据。推行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进一步调查全省矿山、特别是废弃矿山可利用土地和资源情况,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潜力评价,为我省推行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配合省厅健全市场化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机制,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市场化矿山修复模式。进行科学化生态修复研究,联合矿山企业、生态修复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态修复技术和标准研究,为全面推动我省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提高理论依据。


坚持创新驱动,在推动科研攻关中闯新路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科技创新作为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部署要求,总站从过去完成项目任务转向产学研用相结合,为转型升级提供驱动力,努力闯出一条符合省情、实情的发展新路。


加强科学研究,提出防治对策。总站联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开展广东省典型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采用多源遥感调查等方法,对典型地质灾害成灾机理、预警模型等进行研究,形成全周期全链条风险管控系列理论,破解监测不到位等难题。开展广东省重点山区县(市)人工边坡防治对策研究,分析影响人工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探讨不同失稳破坏类型人工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提出防治和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开展“北斗GNSS高精度变形监测技术应用”科研工作,进一步查明我省各种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对现有常规监测技术运行稳定性、数据精度的影响。



致力装备研发,提升预警成效。总站开展重大群发性山地灾害监测预警及快速响应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研究,攻克秒级雷达监测装备研发、强降水群发性灾害及灾害链风险预警等关键技术,提升对历史灾害反演、灾害异常信息识别、灾害信息快速提取能力,在灾害高发区应用示范。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监测图像智能分析系统,破解隐患发现难、辨别难的问题。将黑光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视频监测设备上,较大程度解决了夜晚视频监测设备拍摄光线不足的问题,可24小时不间断进行视频监测预警。


加快成果转化,全面推广应用。总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红利,加快人工边坡、监测预警、隐患早期识别的研究成果转化,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将研究成果推广全省应用,提高全省防灾减灾能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三年行动计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总站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更好地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中心工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