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药品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药品监管工作的强大力量。
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二十大取得的所有成果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再次宣示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明确了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最大的原则,标注了大会彪炳史册的历史地位、历史意义、历史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应对风险挑战,党中央是主心骨。穿越惊涛骇浪,习近平总书记是掌舵人。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非凡的远见卓识,举旗定向、定纲指向、运筹帷幄,是当之无愧的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时代的领路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集全党智慧和力量,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药品监管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取得巨大成就,我国药品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全面升级,审评审批体系日臻科学规范,疫苗监管体系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深化细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与时俱进。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药品监管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反复强调药品安全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容不得含糊,明确提出要把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落到实处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明了做好新时代药品监管工作的基本理念、根本方法和主要规律,确立了药品监管工作的思想基础、制度框架和方法路径。药品监管部门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精神状态做好强化监管、防范风险、促进发展、服务民生、增强能力等各项工作,确保药品监管事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开拓前行。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药监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保障人民健康,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新时期药品监管方略,深化了药品监管工作内涵,指明了药品监管事业发展方向。药品监管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践行中央药品监管工作方针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讲政治、强监管、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奋力开创药品监管现代化新局面。
一要讲政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可及关系到国家安全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公信力,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药品监管部门要坚持从政治上思考和把握药品监管工作,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的高度、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高度来认识、看待药品安全问题,切实在药品监管战线上为党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牢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药品监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把准精神航向,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目标指向,自觉把药品监管工作放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场景中去谋划,积极探索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药监特点的现代化建设路径。
二要强监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效能监管是保障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按照党中央关于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强化监管、增强能力、提升效能。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既要防止监管缺位,又要防止大包大揽,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履行好属地管理责任,督促企业履行好主体责任。强化监管协同,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综合监管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药品监管体系。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部署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药品监管法治道路,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确保药品监管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及时完善对医药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提升“互联网+药品监管”应用服务水平,探索实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实时监管。深入推进监管科学研究,加大重点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建立适应中国医药发展实际的监管制度、工具和方法。
三要保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系统阐述,提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药品安全是最基本的公共安全,守住药品安全底线是药品监管部门最基本的职责。要以“眼睛瞪得大大、““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持“风险随时都在、成绩每天归零”的危机感,切实让监管跑在风险的前面。以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为主抓手,对风险隐患强化实时监测预警、动态评估管控,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切实把风险摸排清楚,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药品安全管理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控”转型,从“随机安全”向“本质安全”升级,全方位筑牢药品安全底线。
四要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了系统深入的阐述。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医药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在服务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支持医药产业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要明晰警戒线,打好预防针,告诉企业“什么应该干、什么不能干”,对故意违法违规者严惩不贷,清除行业的害群之马,切实为产业发展营造有序、安全、可预期的监管环境。要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提升审评审批效率,加大对药品研发创新的指导力度,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把医药新科技转化为新产品、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推进我国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
五要惠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随着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特殊人群用药需求增加等,人民群众对药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需求,将长期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药品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理念,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用药权益。要把药品质量安全是否有保障、人民群众对药品的需求是否有效满足作为衡量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用监管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用监管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现实问题,用监管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推动药品监管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二十大战略性地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重大历史命题,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药品监管部门要始终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推进药品监管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基础、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督促党员干部严格遵守、贯彻、维护党章,自觉规范政治言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突出党支部“管到人头”的优势,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有效发挥党员在积极履职尽责、推动药品监管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决纠治“四风”,弘扬担当作为的优良作风,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采取多种方式深化廉政警示教育,深入开展“良药祛百病,清廉安一生”廉洁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持续完善廉政制度,找准容易滋生腐败的突出表现、重点领域、易发环节,不断完善细化管控机制,切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问题,切实以队伍的廉洁保障监管的权威、工作的落实。
(作者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国家药监局党组书记)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