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六月,一场暴雨过后,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走进东莞市大朗镇荔香湿地公园的百荔园区,绿意葱茏。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林间点缀着一些缠着白色保护膜、略显光溜、枝干粗犷的大树。这是两个多月前,从大朗镇水平村“搬家”过来的老荔枝树,共有105棵。
成活率有望达100%
说起这105棵老荔枝树“搬家”的故事,大朗镇农林水务局林业组组长叶庆华颇为欣慰和自豪。
2020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跻身科创国家队;2022年是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攻坚之年。此外,东莞提出打造“环莞一小时生活圈”,途经大朗镇水平村的环莞快速路三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大朗镇水平村与松山湖比邻而居。为了配合松山湖科学城发展和环莞快速路建设,水平村100多棵老荔枝树面临“搬家”的问题。从去年开始,这批老荔枝树开始陆续“搬家”到保育场。
“荔枝树是高密度品种,这些老树年龄又大,成活不容易。”叶庆华说,为了让这批老荔枝树更好地存活,大家先把它们移植到保育场集中保育管理,包括统一修剪树叶、施肥、打药,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保育过后,从今年4月开始,这105棵老荔枝树被陆续搬到荔香湿地公园的百荔园内,并根据园区的布局,把它们移植在不同的区域。
“移植到百荔园后,这些老荔枝树都有发嫩芽,长细叶,这是判断他们能否成活的重要标志。”叶庆华称,根据初步判断,这105棵老荔枝树的成活率有望达到100%。
2名专人“照料”老荔枝树
当然,要让老荔枝树存活并非这么简单。叶庆华说,为了给它们打造一个最舒适、最适合生长的“窝”,要先在地上挖个洞,然后铺上40-50厘米厚的河沙,防止积水、不影响根部的生长。把荔枝树移植进去后,还要铺上经过除菌的营养土,再铺上一层草皮。
此外,还要把老荔枝树的树干缠上保护膜,避免因高温或日照时间过长而导致水分流失。其中有几棵年龄较大的老荔枝树还“穿”上了麻袋,可以更好地锁住水分,保持树干的湿润。“老树的年龄越大,生长越不容易,越需要好好保护。”
大朗镇农林水务局还安排了两名专人跟踪老荔枝树的生长情况。工作人员每天早上和晚上分别浇一次水,并定期施肥、打药、除草。
那么,这些老荔枝树何时才能枝叶扶疏、开花结果,恢复往昔的风采?叶庆华称,今年11-12月,待荔枝树花芽分化的时候,要给它们打药,让它们少开花,而是先促进叶子的生长。“让它们先调养好身体,尽量恢复元气之后再结果。”预计这批老荔枝树在两年之后可以结果,而要长得枝繁叶茂则需要3-5年时间。
传承、提升大朗荔枝文化
时光悠悠,风云流转。这批老荔枝树不仅见证了大朗荔枝产业的发展,也是大朗荔枝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叶庆华看来,此次老荔枝树“搬家”,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拯救行动”。“这一批老树充满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如果把它们全部砍掉会很可惜、很心痛。”他表示,老荔枝树集体“搬家”,不仅传承了大朗的荔枝文化,还可以助力“绿美大朗”的建设,令人欢欣雀跃。
事实上,大朗荔枝发展历史悠久。根据记载,自宋末元初开始,大朗村民就开始种植荔枝。荔枝树被称为风水树,是兴村立族的象征。百年荔枝古树,在水平、屏山、犀牛陂、新马莲、水口、大井头、松柏朗等村均可见到。自古以来,大朗一直都是东莞荔枝销售的集散地。
近年来,大朗镇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大力保护、发展荔枝特色文化。镇财政先后投资建设了荔香湿地公园、凤山农业科技园,松柏朗村、水平村等村先后投资建设了松柏朗荔枝公园、水平古荔公园,将荔枝文化与城乡建设紧密结合,以传承、提升大朗荔枝文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