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被纳入广东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年初广东再次部署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并于8月完成补充调查工作。
为做好古树名木宣传工作,持续擦亮南粤“绿色”名片,广东林业开设《南粤古树名木》专栏,集中宣传报道全省及各地市古树名木保护举措及成效,展现古树名木的英姿神韵和魅力风采。本期了解一下广东是如何打造具有南粤特色的古树名木保护模式的吧!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广东省最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全省现有古树名木83042株,古树群917个。2022年,古树名木保护被列为广东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从制作保护牌到建立电子信息数据库、从管养保护到建成绿美古树乡村,广东持续加大保护管理力度,形成了具有南粤特色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广东模式”。
▲肇庆市怀集县蓝钟镇红锥古树
落实责任 法治护航严格保护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惠州鹅岭立交桥开建,一株古榕树影响了道路通行,几经讨论,这株古树被保留下来,原址未动。2020年,鹅岭立交桥改造,依旧未移动这株古榕,而是通过优化调整工程设计方案,实现古树与城市道路“和谐共处”。
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与古树名木保护之间的矛盾屡见不鲜。如何化解矛盾,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法律和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广东省林业局出台了多个规定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例如,印发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落实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避让古树名木,非政策规定特殊情况不得迁移古树名木。涉及树木迁移、砍伐的情况,必须充分征求专家、公众的意见,依法从严审批、从严监管,对未经审批的迁移、砍伐行为从严处罚。
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介绍,省林业局正积极协调省法制部门,将古树名木管理保护的有关制度列入《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并指导各地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制定修订工作。目前,广州、佛山、韶关、惠州等14个市已颁布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或规定。
此外,广东省林业局将加强古树名木管护责任的落实,明确古树名木的管护主体,由相关职能部门与之签订管护协议,让古树名木“老有所养”。
一树一档 对症下药抢救复壮
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有棵千年古榕树,树上则挂着一个小铁牌,写着“惠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牌”。
这个小铁牌,就是古树的“身份证”。早在2017年,广东省林业局就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给全省古树名木办理“身份证”,并建立全省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2021年底,针对一些地方对古树名木调查和挂牌不全面等问题,广东省林业局再次部署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并按照“一树一档”要求,落实古树悬挂保护牌。
据统计,广东全省现有古树名木83042株。其中,一级古树759株、二级古树4820株、三级古树77382株,名木81株;分布在乡村的古树名木72253株、城区的10789株。
2018年以来,广东省林业局大力推进古树名木健康诊断和抢救复壮示范工作,共抢救复壮古树名木78株。各地采取支撑、护栏、砌树池、封堵树洞、树池透气铺装、复壮沟、土壤改良、叶面施肥等措施,已摸索出一些比较成熟的复壮技术和方法。
2022年,广东对全省重要古树名木中的衰弱株与濒危株开展抢救复壮,建设复壮技术示范点20个。
改善生境 古树公园守护乡愁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陂头村的后龙山,整座山有格木300余株,树龄超过200年的有70余株。永宁街林业和园林组负责人介绍,增城区以古树群为基础建设了龙山古树公园,在保护树木本体的同时保护周边生境。
广东把村庄和古树串联起来,围绕科学保护乡土珍贵古树资源、传承乡村历史文脉、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和打造美丽乡村的目标,大力推进绿美古树乡村建设。2019年以来,全省共建成绿美古树乡村186个。
长期以来,广东省通过普查建档挂牌、制度建设、责任落实以及持续不断地采取抢救复壮等措施,织牢古树名木保护网络,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古树名木成为南粤的一张绿色名片。
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古树名木保护措施,继续在全省范围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工作,全面摸清古树名木资源分布情况,健全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推动实现省、市、县对古树名木动态化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