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1960株古树名木已“触网”

烈日炎炎,

走在滚烫的水泥路面上,

很多人都会怀念小时候村口

那些曾给我们带来习习凉风和童年欢乐的古树。

在河源,现在还保留着很多古树,

这些古树大多生长在村口、祠堂、寺庙旁边,

遒劲挺拔,高耸入云。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我市古树名木资源种类丰富,榕树、木棉、朴树、枫香、樟树、银杏树、竹柏、龙眼、荔枝等较多,这些古树名木中,寿命排名前五位的是榕树、蕈树、木荷、枫香、龙眼,其中榕树排名第一,而位于源城区上城街道办、由源城公园负责管理的一大叶榕,根据普查树龄已达824岁,堪称见证了半部槎城历史,成为了源城区不可或缺的一张生态名片。


客家乡愁“古槐树”


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行万里不忘乡。其实,古树就是根和魂,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和思念,于客家人来说,更是如此,“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关于客家先祖的民谣响彻了大江南北,印证了这一点。


离乡万里,客家人为何恋恋不忘的是大槐树,而非古人庭院中常栽植的桑和柳呢?其实,这与中原先祖久远的槐树崇拜文化有关。汉刘向整理《晏子春秋》里说,春秋时期齐景公敬畏槐树,曾栽下一株槐树,挂一牌,上书“犯槐者刑,伤槐者死”8字,堪称开创载于史籍的崇槐先河。“八十封相”的姜子牙所著《太公金匮》也记载,周武王曾在宫门栽株槐树,“有益者入,无益者拒之”。而民间槐树崇拜神鬼的色彩更浓,俗语有“老槐树,百年多,都说那是神仙窝”的说法,各种版本的老槐成精离奇故事,即使最胆大的壮汉对着古槐举起利斧时,也会变得惶恐不安。


经历千年的大迁徙,客家先祖仍念念不忘家乡门口的大槐树,客家人在每一次的新域开埠时,总是忘不了在村口种上一棵类似北国大槐树的大榕树,既表情系中原,根在河洛,又预示着在此落地生根,榕树由此也成了客家村落的标志,有时更是一个墟镇的象征。


千岁古榕独木敢称王


龙川通衢,山明水秀,

民风淳朴,环境清幽,

宛如世外桃源,在墟镇中心就有株古榕,

以其1100多年的树龄号称“东江榕树之王”。


7月16日,记者目睹了“树王”雄姿,远看华盖如云,近前观看,呈青褐色的树干互相攀缘缠绕,众多树枝连体交错,形成一张巨大的“树网”,其形成的“树枝”从原生树干向四周呈多纵延伸,层层覆盖处,有些更是漏不下一寸阳光。“千岁”老榕生机勃勃,碧绿如黛,挺拔飘逸,豪气干云,颇有秦松汉柏的韵味。


“树王”纵横东江逾千年,

带给人们的不单单是一丝阴凉,

还记载着人们的回忆,

更是镌刻着整个通衢镇的地域历史。


古时通衢地处沟通赣南、粤东、闽西南诸州县古官道要冲,北宋时期此地已设立“驿站”,谓“路当闽广之冲,轮蹄释不绝于道”,故以“通衢”为名。通衢历史悠久,古迹也较多,骚人墨客多有咏赋,志文历有所载。至今,城堡砖垣依稀,古屋遗风犹存。古墟榕荫,人声鼎沸,是为一景。


世事茫茫,沧海桑田,独居通衢古镇逾千年,宋榕、元榕、明榕……虽然史书不曾为其作传,但它那老态龙钟的身躯却刻满了历史。据龙川县志记载,这棵古榕树属雅榕,地处通衢古城东门,古时则在通衢巡检司公堂的左前侧。相传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邹元标任通衢司第一司长时,曾邀一些谋士在树下座谈,一时心血来潮问谋士崔嵬:“我想告这棵榕树的状,你说告它什么罪?”崔不假思索答曰:“此榕有三罪,头霸天,尾霸地,鸟雀唧唧闹公堂。”足证古榕树当时就巨大无比,“独霸一方”。如今古城早已毁损,古榕却风采依旧,成了墟镇市民欢聚的乐园,让人禁不住嘘唏不已。


古树蕴含“家族密码”


如果说,通衢千岁古榕独木成林,霸气外露,那么古竹槎岭村古荔枝树群则抱团取暖,共同进退,体现的不单单是砥砺气节的傲然之骨,更是同进退的义气相投。


三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年龄加起来也没有身后的古荔枝树树龄长


近日,在市荔枝协会会长叶浓青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槎岭,只见五株古荔枝枝繁叶茂,几成一座五米多高的“树山”。今年75岁的叶树兴说,他爷爷在世时,曾带他来摘过树上的荔枝吃,当时树就有这么高,这几十年变化不太大,仍然年年开花挂果,这树老果犹香,粒粒饱满,甜度能保持,果实也不见少,每株产量超500斤不成问题。


古荔枝树群树冠硕大,浓荫蔽日,是夏日乘凉的天然“空调”佳地,荔枝可以食用,其果叶则是人们绝地逢生的“救命粮”。叶树兴说,即便在1958年至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村民也没有受过苦。1964年东江发洪水时,村民全都上到荔枝树上,在树上吃住一两天,洪水退了才下到树下。


荔枝树下,优良民风代代相传


在古竹镇,关于客家先民的落户,有“先有邹黎谭、后有张王骆”之说,“邹黎谭张王骆”等六姓落户较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古荔枝树有关。在古竹新围村下围小组有棵300多年的“荔枝王”。新围村党支部书记黎桂方说,300多年前黎氏落户新围村后,黎氏先祖就开始种荔枝树,这“荔枝王”就是当年黎氏先祖种下的。记者走近这棵古树,发现300多年的时光没有让它垂垂老矣,粗壮到4个成年人才能抱住的树干,无数向四周蔓延伸展开的枝干,一切都在彰显着它强大的生命力。古树中间有个大大的树洞,足以容下一个人。抚着它强壮的树干,记者仿佛能感觉到从树根处传来的沉稳有力的脉搏。


树养人,人敬树,人与树融为一体,古树亦成村一景。保护古树,就是护吾家族年轮,已是村中人人所望。如今不少游客走进槎岭、新围等村,扑面而来的是声声问候,是张张笑脸,村里上下透着邻里和睦、相敬如宾的和谐气氛,各家各户教育儿孙,保护古树、孝老爱亲是必上的“课程”,用古树精神涵养着世世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


1960株古木“触网”


一棵树,一段古,一键知。

身边瑰宝,动动手指,

一键可知!


涵盖我市在内的全省21个地级市的“广东古树名木”APP正式上线。市民只要下载该APP,根据定位即可查询到周边古树名木,并通过身边瑰宝了解社会历史发展和自然界变迁,传承文明古国的文化,再也不用担心错过身边风景啦!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截至上月底,全市已成功录入省古树名木系统1960株,其中源城区86株、新丰江63株、江东新区40株、紫金县147株、龙川县187株、连平县266株、和平县433株、东源县738株。这其中,收录古树树种排名前四位为红锥、榕树、木荷、枫香等,其中树种最多的为红锥和榕树,分别为289株、262株,被收录进“广东古树名木”APP。


一株株古树,枝叶繁茂,形态万千,或遮天蔽日,或独木成林,历尽百年沧桑,堪称一个地方发展的历史见证,更让一些游子为之魂牵梦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有摸得着的古树,方能记得住乡愁。市林业局相关人士表示,我市还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保护古树名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摄影比赛、网络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展示古树名木的古朴风采、人文轶事、文化传说、优美景观和科学研究价值,既弘扬绿色生态文化,又增强全社会对重视和支持古树名木保护事业的认同感,也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