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药+”助推生命健康产业迸发绿色能量

  山环水绿、绿廊穿梭、环境优美,城在林中、景在城中、人景交融......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惠州,那么“绿”色再恰当不过。毋庸置疑,一座森林环抱、绿意盎然的城市,必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惠州城市解放70周年,伴随着近年来惠州城市的快速发展,惠州市林业建设事业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2014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这是一届接着一届惠州市委、市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久久为功,是一代又一代惠州林业人默默坚守用汗水呵护出来的,使得城市发展“绿意脉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优质的生态环境,要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让良好的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蓝图全线铺开,“脉动”绿色能量。站在新的起点,惠州市林业局将深入推进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探索推进以中草药种植为基础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用最严格制度及最严密法治保护好美丽生态,全力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推进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不断取得新成果,为把惠州建设成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绿化美化:森林小镇绿韵浓 美丽村庄处处景

  漫步市区,鸟语花香、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走进城郊森林公园,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犹如“天然氧吧”让人心旷神怡;在各地的乡镇,入村有景观路、村内有小公园、围村有绿化带、村边有风景林。如今,惠州森林遍布、绿树成荫、林水相依、绿美交融的城市形象愈发彰显,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焕发出浓郁怡人的“绿韵”。

  当前,惠州市区绿色生态“新地标”、市民游客休闲娱乐“打卡地”非惠州植物园莫属了。该园区一期于今年初全面开放,是一个具有惠州特色兼具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娱乐休闲及人文体验等多功能的精品景观型植物园。目前种植2000多种植物,珍稀植物近百种,建有温室、草药园、儿童园、盲人园等11个专类园区;有科普馆、景观塔、珍珠湖、飞虹桥、珍珠泉、珠泉问茶、滨水景观带、山体休闲带等让人留连忘返的景观景点。

  富有岭南特色的民居、绿树成荫的休闲广场……走进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农村的新气象扑面而来。据悉,该村以打造“烂漫花海”为目标,通过种植樟树、秋枫等乡土树种和茶花等花色树种,形成了绿树成荫、花海成片的美丽景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绿色村庄和主题新村。”惠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紧扣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绿满家园”活动,力争实现“建”与“绿”同步。

  近年来,惠州市通过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更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如今,全市各地森林公园建设如火如荼,各具特色。按照计划,惠州市将大力推动乡村绿化美化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变,力争在2020年前每个森林村建成一个村级森林(湿地)公园、一条绿化景观路、一块庭院绿化示范区、一个公共休闲绿地(小游园),持续开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新局面。

  建设森林小镇是惠州市森林城市建设向基层延伸、推进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的重大举措。2017年,博罗县横河镇、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成功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当前,惠州市继续加快推进省森林小镇创建申报工作,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小镇5个。

  产业聚焦:2024年森林医药康养及生命健康产业初具规模

  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指出,释放生态红利也能创造“金山银山”,充分发掘惠州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还可以孕育出生物医药、生命健康、养生保健、健康旅游等大健康产业,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如果加以引导扶持,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发展大健康产业,从未如此明晰地写入市委全会报告。惠州发展大健康产业,林业部门应当如何抓住红利、抢占这一新兴市场,开拓属于自己的产业新蓝海?

  “惠州优质的山林生态资源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奠定了基础,将考虑整合10个市属国有林场资源,并在东江沿线、环罗浮山和南昆山等区域重点布局,建设南药种植基地。”惠州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计划从市属国有林场选取3万亩最适宜的林地用于种植中草药,分三年、三期种植,采取政府招商或者政企合作的方式,吸引企业投资。“目前,全市利用林地种植中药材已有5000亩,主要品种为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巴戟天、牛大力、五指毛桃等。今年底前还计划种植中草药约2000亩。”

  “我们将打造‘林药+’,促进林业、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该负责人称,惠州市将率先创建“广东惠州国家林药科技示范园区”,扶持发展林业科技、打造林药总部经济,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延伸生命健康产业链,提高林

  业对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另外,采取“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生态旅游”模式,以森林旅游和科普研学为特色,打造象头山公园,正在编制总体规划。结合森林康养,整合罗浮山森林资源、景观资源、医药资源、人文资源,打造中医药森林康养基地,服务健康惠州、健康湾区。

  数据显示,惠州坚持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了以特色经济林、用材林、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林业总产值239亿元,涉林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705.09元增加到2018年的8158.60元,林业产业富民能力进一步提升。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林业部门将结合全市桉树林改造,营造和培育乡土阔叶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材等多功能森林,还原南亚热带阔叶林的景象。根据《惠州市桉树林改造结合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2020-2029年)》,惠州市将通过5年时间(2020~2024年),在全市林业用地范围内完成8万亩桉树林地改种中药材任务。2020年建成2个种苗培育基地、10个中药材种植示范点;到2024年全市森林医药康养示范基地及生命健康产业初具规模。

  生态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28处森林公园92处

  一直以来,惠州市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生态水网构建、森林资源管护与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开展了多项建设。据介绍,惠州市顺利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8处、森林公园92处、湿地公园10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据了解,惠州市不断加强湿地公园与湿地小区建设,强化了河涌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严格执行河长制、湖长制等各项制度与措施,完成水源林建设20311.67公顷,沿江防护林建设12003.2公顷,保护了饮用水源地的植被与生态安全。在惠东、大亚湾等区域新造与抚育管护红树林1666.67公顷,重点改造沿海第一重山,恢复地带性植被,建设纵深防护林1730公顷。

  森林资源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蓄水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惠州封山育林15026.65公顷,成立专业扑火队8支425人、半专业扑火队68支1680人,对重点森林火险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全面提升了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同时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建设,突出抓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综合治理,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9‰。

  古树名木保护方面,惠州市通过大力推动古树公园与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建设古树公园31处、绿美古树乡村6个;完成了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工作,建档认定古树名木10879株,古树群144个。

  机构改革: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市级机构改革的第一年。当前,市、县两级林业主管部门已完成机构挂牌及人员转隶工作,改革过程平稳有序、顺畅协调,基本理顺了林业管理体制,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根据新的“三定方案”,惠州市林业局划入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以及海洋、水产类型自然保护区等管理职责,划出森林、湿地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以及森林防火以及指挥的职责。结合机构改革,市林业局调整了领导班子分工,优化了中层干部队伍,知识年龄结构明显改善,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全体林业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真正做到“事合、编合、心合、力合”,共同维护好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共同秉持纯朴坚守的工作作风以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81.4公里的海岸线,28处大小海湾,162个大小岛屿……不管是海岛数量、海岸线长度或海域面积,惠州在广东省均名列前茅。人海和谐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已成为惠州市一张亮丽名片。海洋生态、水产保护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市民游客能充分享受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背后是惠州人的不懈努力。惠州市历来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以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该保护区对项目开发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杜绝污染项目上马,制约了重工业、高污染的项目,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了经济发展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同时,有效打击了各种违规捕捞行为,逐步控制并减轻了捕捞强度,有利于渔业的恢复和保护,而丰富多样的水产资源满足了渔业经济的发展,海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渔民收入显著增加。

  据悉,该保护区成立至今累计救护海龟和海豚等珍稀濒危物种90多头次,有效地保护了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2017年联合深圳、香港及各科研单位的国内外专家连续4天3夜对抹香鲸进行救护,救护全程受到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后续还开展了抹香鲸研究及标本制作等科研科普工作,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

  绿色共建:共建生态文明巩固森林之城

  每当春季来临,万物复苏之时,惠州大地蔚为壮观的场景就是全民参与的义务植树造林。在河堤、在山区、在路旁、在学校,到处都活跃着义务植树的队伍……

  植树活动只是惠州市全民共建共享绿色生态文明新格局的缩影。近年来,惠州市在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后新建17个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而文化节事方面,惠州市以举办“植树节”“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美丽惠州·绿色家园”等生态文化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在义务植树方面,组织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5年来累计完成义务植树近3500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493个。

  事实上,近年来,惠州市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扎实开展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推进森林碳汇、乡村绿化美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重点打造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三大绿屏”,西湖、红花湖、金山湖“三大绿肺”,潼湖湿地公园、惠州海洋生态公园、考洲洋海洋生态公园“三大绿肾”。

  共建生态文明,巩固森林之城。“身为惠州人,我越发感觉到,我市近年来森林城市建设越来越好,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大大提升。我将带动身边朋友及孩子积极参加‘森林城市’‘森林惠民’等活动,进一步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市民刘昱宏说。

  正如一位普通市民如言,处在绿色发展大潮中心的惠州还将继续沿着“绿色”发展轨迹砥砺前行。惠州林业精彩,还将不断演绎。

  荣誉回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惠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自2010年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围绕森林围城,着力构筑“三山”绿色屏障体系,提升绿色护卫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围绕森林进城,实施“公园化战略”,提升组团城市宜居环境竞争力;围绕路网绿化,突出景观林带建设,提升道路景观“画廊”效果;围绕水系绿化,着力构筑“两江四岸”、河涌和“三湖”的绿色河流体系,提升环境优美、福荫百姓的幸福指数;围绕城乡绿化、推进“森林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绿色发展的“深”度;围绕绿色创建,凝聚社会合力,提升“六个单元”的创建质量。

  2014年9月,在山东淄博召开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惠州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原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数说亮点

  1.2014~2018年全市累计新造林31202.35公顷。截至2018年底,全市森林总面积达到698773.81公顷,森林蓄积达到3625.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59%,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的目标。

  2.结合森林家园创建工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绿满家园”活动,2014~2018年共完成森林城镇建设52个,建设森林村庄833个,实现了入村有景观路、村内有小公园、围村有绿化带、村边有风景林的建设目标。

  3.持续开展森林碳汇工程建设,坚持优选乡土阔叶树种造林,完成森林碳汇工程建设64140.33公顷,森林质量全面提升,森林碳汇功能等级明显提高,木材蓄积量逐年增加。

  4.结合生态公益林、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廊道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开展低效林改造13623.33公顷,中幼龄林抚育135266.68公顷,补植套种705.33公顷,提高了作业区内的林分质量,森林质量逐步提升。

  5.积极实施森林进城围城工程,2014~2018年完成公园绿地建设1454.63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在201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17个百分点,在环城森林游憩带中新建镇级以上森林公园52个,面积达5187.71公顷。

  6.2018年林业总产值239亿元,涉林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705.09元增加到2018年的8158.60元,林业产业富民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惠城、惠阳、惠东建设了一批沉香万亩示范基地,珍贵树种用材林面积达5026.67公顷,形成了生态效益、视觉享受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城市森林发展模式。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