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造林风起云涌,林业产业成为外商投资热点,林业产业带雏形初现,“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延长了林业产业链,河源基本形成了造林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四位一体的林业产业化新格局。据统计,“十五”期间,河源共建成商品林基地222.6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81.6万亩,竹林60万亩,经济林81万亩。据预测,未来3年,河源速生丰产林基地要达到250万亩以上。
两年造速生丰产林近80万亩
河源是林业大市,森林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河源通过政策拉动、市场驱动,服务推动,大力扶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为多元主体投资林业创造条件。目前已有香港嘉汉、惠州南油、亚洲创建、日照森博、深圳泽浩、中山美景、广东绿海以及中肥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落户河源投资造林、办厂,为河源林业建设注入了活力。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市已引进造林资金约2.3亿元,营造桉树速生丰产林约80万亩。非公有制林业在河源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资源培育、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河源林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河源共营造速生丰产林近43.6万亩,其中,仅地租一项,全市林农每年就可增收近500万元。到2009年,河源规划营造速生丰产林基地可达 250万亩。
“打造后发林业,必须在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商品林业,特别是丰产林基地建设,才能满足社会对林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河源副市长张丽萍说,当前,河源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林业建设的一条“短腿”,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把“短腿”加长跟上“长腿”的步伐。只有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并驾齐驱,协调发展,河源林业才能真正实现由“绿”到“活”,由“活”到“富”的目标。要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竞争力强的成本优势、自然条件优越的林地优势,促使河源林业资源培育和产业后来居上,以商品林的大发展带动林业产业的大发展,以林产加工业的大发展带动森林资源培育业的大发展,以森林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森林服务业的大发展,提升林业经济占河源国民经济的比重,努力打造后发林业。
民营造林占河源林业半壁江山
引进民营资金投入是培植“绿色银行”、增强林业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河源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通过招商引资,借外力、聚民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加林业建设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增强了河源林业发展的后劲,使林业生态旅游、基地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出台,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对林业的投入不断增加,非公有制林业迅速兴起,个体造林、外资造林、企业造林在全市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大大地推动了全市林业发展。
当前,种植业的发展见效慢、周期长,而产业的发展能在短期内迅速增强林业实力。河源审时度势,成立了“河源市林业产业协会”,为投资林业的各大企业和主体提供了交流信息、共谋发展的平台。同时,各级林业部门抢抓机遇,上下联动,争取政策倾斜和项目立项及资金投入,使河源林业工作逐步实现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由资源开发为主向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并重的转变,形成了政府扶持、社会补偿、群众投入、外资补充等四个方面相结合的林业投入机制,优化了林业投资环境。
新机制打造新林业
资深人士指出,发展木材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已经成为河源林业的重要战略任务。河源应通过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广大农民通过种植经济林、商品林、开发林副产品和生态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林产品与山区综合开发、各类林产品的深度加工利用及相关辅助行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奔康致富。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在第一产业领域,突出用材林、速生丰产林、薪炭林等商品林基地建设。在第二产业领域,要突出木材和林副产品加工生产的培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延长林业产业链,实现林产品的多次增值。在第三产业领域,要突出森林旅游业的培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利用河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一品牌,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精品,开辟旅游黄金线路,做大做强河源森林生态旅游业;重点扶持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亚洲创建”龙头企业,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下游产品,加快工业原材料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走“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对造林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应重点扶持,以带动更多的业主上山营林护林。要积极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税的目的。
有识之士指出,河源各级政府务必为林业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环境,通过引外力、启内力、聚民力,优化林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完善林业产业政策。根据林业“五大转变”的客观要求,彻底改变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产业政策,建立可持续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通过林业产业政策,引导、规范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结构优化的林业产业新格局。二是改革林业资源政策。加快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制度,建立活力木市场,鼓励森林资源进入市场流通,盘活存量资产,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产业开发的积极性。三是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通过承包、租赁、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参与林业开发。四是优化投入和信贷政策。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和农业资金为主体,信贷资金为支柱,社会资金、外来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开放式的林业产业投入新机制。同时加强林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放宽贷款、融资政策。五是严格执行税费优惠政策,为林业发展大开绿灯。
绿色产业方兴未艾,“绿色银行”前景诱人,河源林业正迎来一片艳阳天。(编辑 黎明) 附件:
两年造速生丰产林近80万亩
河源是林业大市,森林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河源通过政策拉动、市场驱动,服务推动,大力扶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为多元主体投资林业创造条件。目前已有香港嘉汉、惠州南油、亚洲创建、日照森博、深圳泽浩、中山美景、广东绿海以及中肥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落户河源投资造林、办厂,为河源林业建设注入了活力。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市已引进造林资金约2.3亿元,营造桉树速生丰产林约80万亩。非公有制林业在河源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资源培育、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河源林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河源共营造速生丰产林近43.6万亩,其中,仅地租一项,全市林农每年就可增收近500万元。到2009年,河源规划营造速生丰产林基地可达 250万亩。
“打造后发林业,必须在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商品林业,特别是丰产林基地建设,才能满足社会对林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河源副市长张丽萍说,当前,河源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林业建设的一条“短腿”,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把“短腿”加长跟上“长腿”的步伐。只有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并驾齐驱,协调发展,河源林业才能真正实现由“绿”到“活”,由“活”到“富”的目标。要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竞争力强的成本优势、自然条件优越的林地优势,促使河源林业资源培育和产业后来居上,以商品林的大发展带动林业产业的大发展,以林产加工业的大发展带动森林资源培育业的大发展,以森林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森林服务业的大发展,提升林业经济占河源国民经济的比重,努力打造后发林业。
民营造林占河源林业半壁江山
引进民营资金投入是培植“绿色银行”、增强林业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河源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通过招商引资,借外力、聚民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加林业建设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增强了河源林业发展的后劲,使林业生态旅游、基地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出台,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对林业的投入不断增加,非公有制林业迅速兴起,个体造林、外资造林、企业造林在全市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大大地推动了全市林业发展。
当前,种植业的发展见效慢、周期长,而产业的发展能在短期内迅速增强林业实力。河源审时度势,成立了“河源市林业产业协会”,为投资林业的各大企业和主体提供了交流信息、共谋发展的平台。同时,各级林业部门抢抓机遇,上下联动,争取政策倾斜和项目立项及资金投入,使河源林业工作逐步实现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由资源开发为主向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并重的转变,形成了政府扶持、社会补偿、群众投入、外资补充等四个方面相结合的林业投入机制,优化了林业投资环境。
新机制打造新林业
资深人士指出,发展木材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已经成为河源林业的重要战略任务。河源应通过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广大农民通过种植经济林、商品林、开发林副产品和生态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林产品与山区综合开发、各类林产品的深度加工利用及相关辅助行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奔康致富。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在第一产业领域,突出用材林、速生丰产林、薪炭林等商品林基地建设。在第二产业领域,要突出木材和林副产品加工生产的培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延长林业产业链,实现林产品的多次增值。在第三产业领域,要突出森林旅游业的培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利用河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一品牌,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精品,开辟旅游黄金线路,做大做强河源森林生态旅游业;重点扶持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亚洲创建”龙头企业,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下游产品,加快工业原材料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走“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对造林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应重点扶持,以带动更多的业主上山营林护林。要积极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税的目的。
有识之士指出,河源各级政府务必为林业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环境,通过引外力、启内力、聚民力,优化林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完善林业产业政策。根据林业“五大转变”的客观要求,彻底改变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产业政策,建立可持续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通过林业产业政策,引导、规范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结构优化的林业产业新格局。二是改革林业资源政策。加快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制度,建立活力木市场,鼓励森林资源进入市场流通,盘活存量资产,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产业开发的积极性。三是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通过承包、租赁、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参与林业开发。四是优化投入和信贷政策。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和农业资金为主体,信贷资金为支柱,社会资金、外来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开放式的林业产业投入新机制。同时加强林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放宽贷款、融资政策。五是严格执行税费优惠政策,为林业发展大开绿灯。
绿色产业方兴未艾,“绿色银行”前景诱人,河源林业正迎来一片艳阳天。(编辑 黎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