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扎堆“上山” 广东探索生态与经济平衡点

 “油茶不仅是永不枯竭的矿产,且是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借助金融杠杆,我们将撬动和组织更多的资金进来,把更多的荒山变成我们的生态基地。”
    日前,在乳源县一六镇罗屋村,宝华农业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汪新华挨着一棵齐头高的油茶树,向南方日报记者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他们公司的发展蓝图。他的脚下,是一片郁郁葱葱、面积达2748亩的良种油茶基地。过去几年,这家省林业龙头公司以“利益分成、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从数千户农民手里逐步取得了2万多亩闲置荒山的林权,迅速成长为全国油茶重点企业。
    像宝华这样的省林业龙头企业,在广东有近百家。记者调查发现,油茶企业在粤北的开疆拓土,不过是当前社会资本纷纷进入林业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油茶、森林资源培育、森林生态旅游、废旧木材循环利用等林业新兴产业在广东迅速崛起,与木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并驾齐驱,推动着我省的林业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数据显示,去年广东林业产业总产值已达4691亿元,比2011年足足增长了四成,位居全国第一。而这里头,90%的产值由民营企业创造。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当前我省的林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同时存在着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生态功能不够突出的问题。民营企业纷纷“上山”,无疑将为广东新一轮绿化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作为林业主管部门,应该如何利用好行政手段和政策杠杆,引导非公造林逐步从“偏重经济效益”向“着重生态效益”转型过渡,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现象  社会资本抢滩林业新兴产业
    “才两年多的油茶,已经长得比人还高。”日前,汪新华带着南方日报记者顶着烈日爬上一座山头,山头周围是一片2748亩的油茶基地。目前油茶的市场单价一直保持60多元,随着“健康食用油”概念的凸显,宝华从油茶的种植和榨油加工这个产业上看到了丰收盈利的前景。
    同样对此满怀期待的,是油茶基地土地所归属的罗屋、东粉两村的村民。几年前,他们把自己村的荒山林权给了宝华公司,宝华公司则出钱并全盘负责改造、购苗、种植、管理、收采,以及加工销售等等事宜。双方约定,产生的收益按照5:5的比例分成。
    “农业+基地+企业”的模式,对于企业和农户来说是双赢。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宝华公司以类似的方式在乳源陆续取得了2万亩荒山的林权。同时,宝华公司在当地建成了2条年产能15000吨的茶籽和茶粕生产线和1条年产能3600吨的精炼油茶生产线,在整个韶关地区直接带动了5万亩油茶种植。
    社会资本的进入,打破了乳源乃至韶关油茶种植难以规模化的魔咒。油茶虽然市场价格高且有几十上百年的挂果期,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都很好,但由于油茶种植的投入期很长,从种植到第一次产果这段时间资金的投入量很大,平均一亩就要两三千,非零散的种植户可以承受,需要有像宝华这样具备一定资本实力的龙头企业才能大规模投资。
    而记者发现,油茶行业当下已经成为广东省林业发展的亮点。省林业厅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全省新种油茶65万亩,总面积达265万亩;建油茶加工厂336家,茶油年产能达12万吨。
    油茶等新兴林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社会资本,尤其是像宝华这样的龙头企业的涌入。据乳源县农林局统计,该县的整个林业,由社会资本投入的已经超过一半。作为省级的林业生态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乳源的森林覆盖率达76.81%,每年完成的造林指标中,大概有几万亩是社会资本投入的。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民营企业除了在当地发展油茶种植及桉树、杉树和松树等造林项目外,还积极发展以金银花、草珊瑚、菩提树等中草药为主的林下经济项目。
    事实上,我省林业产业的总产值,90%以上均来源于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对林业的投资热潮,仅从广东集地林地的流转情况就可见一斑。根据省林业厅统计,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面铺开时,全省共有1.51亿亩集体林地。两年后,96.8%都实现了确权。而实施林改后,全省流转林地面积达1779.5万亩,流转金额达23.5亿元。
    林改的成功,极大地解放了广东林业的生产力。而正是得益于社会资本的推动,我省林产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居全国第一。
    短板  产业结构单一  生态功能不足
    社会资本纷纷“上山”,一方面推动了林产业的大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我省的下一轮绿化行动带来了一些隐忧。
    省林业厅此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我省的林业总产值虽然增速快,油茶、珍贵树种、野生植物培植、废旧木材循环利用等林业新兴产业也在迅速崛起,然而,以木材加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形态依然在我省林业产业结构里边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在政策的引导扶持下,这些年社会虽然兴起一股投资造林的热潮,然而,这股热潮仍以追逐经济效益的目标为主,“非公造林”的生态效益明显偏弱。
    对民资造林的这一短板。汪新华可说深有体会。回忆起当时刚被老板派来乳源负责油茶基地项目建设时,他整整花了7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地与农户协商谈判以获得山地的经营权,然而这7个月几乎一事无成。“我们的项目要获得农民的认可并不容易,因为有杉树、桉树等其他回报更快的产业与我们竞争。”
    据他介绍,桉树属于名副其实的速生林,投入产出快。对于想通过手中的林地赚“快钱”的农民来说,油茶项目投资周期长,且有市场风险,虽然成林后生态功能突出,但还是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事实上,油茶的投资成本也比速生林高。据宝华董事长谢志雄介绍,以5年最低投入期计算,一片3000亩左右的油茶基地,每年综合投入的成本不少于2500万元,何况管理的要求也比桉树高。高成本高技术的门槛,自然令企业更倾向于发展速生林。
    据了解,目前乳源单就桉树一项的种植面积就已经达到10万亩,远远高过油茶。而根据韶关市林业局的统计,整个韶关良种油茶的种植面积也不过8.6万亩。
    用材林的大占比不仅影响着树种结构,也使得广东林业产值长期依赖于传统木材加工业,林业的纵向延伸潜力没有能完全释放。
    记者在往韶关途中路经某林业企业,看到企业门口,载着木材的卡车进进出出,好不忙碌。一位当地的官员告诉记者,韶关虽然是广东的生态发展区,也是全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林地面积、活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三项指标均列举全省地级市之首,但近10年来,木材加工一直是该地区的林业主导产业。数据显示,全市现有木材加工企业584家,木材加工产业总值达22亿元。
    韶关的情况不过是全省林产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2012年,全省林业产业总值4691亿元,木材加工产值就达2993.52亿元,占总产值63.82%,而全省注册的木材加工经营单位已有2万多家。
    记者在韶关、河源等一些地区调查发现,不仅油茶,新兴产业中比如黄花梨、红豆杉等生态功能突出的名贵树种的种植,推广起来同样困难,原因还是在经济效益方面没有比较优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广东全省速生丰产林种植面积已达1841万亩,相比之下,油茶种植总面积只有265万亩,而黄花梨、檀香、沉香等珍贵树种的种植面积仅32万亩。目前乳源等一些县区虽然大力推广珍贵树种试点,但县农林局坦承至今尚未找到有效方法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
    此外,省林业厅向记者透露,随着各地民间资本投资林业不断升温,有个别地区还出现挤占林地资源的现象,而巧立名目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违法行为亦时有发生。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的保护面临着采伐量的控制与林农的采伐需求之间的剧烈矛盾。
    事实上,在林业主管部门面前,社会资本已成为一把不可不用的双刃剑。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为推进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共划定了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5815万亩,占全省林业用地的35.3%。然而,要把这5815万亩生态公益林有效保护起来,耗资巨大。仅2011年一年,广东落实的省级以上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就达9.4亿元,如果加上各地配套的部分,总投入无疑要翻一番。
    对于财力不够的地方政府来说,单是完成公益生态林的补贴配套就已经非常困难,更何况对商业林的引导扶持。以乳源为例,发展珠江防护林等公益林项目,该县每亩可以从上级获得300元的专款,但按规定,县里也必须相应拿出300元来配套。据当地的官员透露,乳源本身是全省的扶贫开发重点县,这笔配套资金可愁坏了地方政府。
    在这种情况下,呼吁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造林活动中,似乎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突破财政瓶颈的不二选择。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形影相随的问题是:要如何制定合理的树种规划、年砍伐量、产业调整规划,才能既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又能实现林业政策规定的生态功能。
    ■国外经验
    美国:造林补贴最高幅度可达65%
    美国政府无权干预私有林的经营,便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来激励私有林主营林的积极性。对小私有林主实行税收和贷款等扶持政策,通过税收政策对森林经营者实行优惠,从而使林业生产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还向小私有林主发放专门贷款,利率在55~6.5%,年限为1~7年。对上缴木材所得税也给予一定的优惠。
    作为森林培育的一种鼓励手段,育林者也可在正常买卖业务中通过销售林木或林产品获得收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鼓励造林更新的长期政策,即凡在私有土地上进行更新造林的费用,可以在当年纳税时扣除,但所扣除金额不得超过1万美元。
    私有林更新造林的资金来源有限,为鼓励营造私有林,美国设立了一项林业奖励项目基金,各州统一实行造林奖励政策。该基金对造林费用补贴的最高幅度可达65%,一位林主一年所获得的最高补助额可达1万美元,补贴费用由政府支付。
    探索  金融杠杆引导民资投入
    事实上,对于如何克服当前林业产业发展的短板,广东林业主管部门早已在探索。
    “为了防止树种的单一,从今年起,我们在新增林中就开始对桉树进行限制,转而鼓励其他林种。”乳源县农林局一位官员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当然,在他看来,要推动整个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光从树种上加以选择是不够的。
    在省林业厅的官员看来,这需要对林业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做出精细的调控。对于林业第一产业而言,重要的是坚持市场为导向,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来推动商品林基地建设。而对于林业加工的第二产业而言,创造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至于第三产业,则可以着力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推动从“砍树”到“看树”的转变。
    “只有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对林业相关产业进行全产业链的重塑,才能对上游资本的投资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这位官员指出,这一点可以先从一批龙头企业入手,必须让他们知道,林业是一个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的特殊产业,哪些行为是政策鼓励的,哪些行为是政策约束的,对于企业主动发展生态产业的行为,还应该调动一些有利的政策资源来帮助他们。“把引导和服务的工作做好了,企业的出轨自然会逐渐减少,反过来,这还能降低政府的管理压力。”
    据了解,为了减少企业在投资生态产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广东在全面实施林改后,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补贴和金融手段来帮扶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来引导他们从事的林产业逐步从经济功能往生态功能转变。
    在金融杠杆方面,省林业厅鼓励和帮助企业广泛使用林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担保贷款,引导农民进行小额信用贷款或联保贷款。记者了解到,宝华公司所在的乳源,从2011年至今已完成林权抵押贷款51宗,涉及林地1.4万公顷,融资金额约达2.9亿元。而自林改以来,全省累计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已达63亿元。在省林业厅的推动下,去年广东还为林业企业落实了10亿元的贴息贷款。
    同时,广东作为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省份,还积极为投资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企业提供森森保险补贴,乳源恰好也是全省的试点县。据了解,自2012年广东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保单签订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3年6月共完成2979.14万亩生态公益林和963.65万亩商品林保单的签订工作,共为近4000万亩森林提供200亿元保险保障。
    此外,记者从侧面了解到,韶关当地一些金融机构还在跟一些林业龙头公司洽谈一种 “政府帮保贷款”的新型业务,即由政府为真正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担保,向银行申办高额贷款。
    按照宝华的规划,两年内,该公司就要在乳源建成3万亩高标准油茶种植示范基地,5年内在粤北周边市县完成50万亩以上的原生态油茶种植的基地建设。“因为公司现在还没有上市,若无金融杠杆,企业自有资金链很可能会面临压力。”谢志雄坦承,有了政府的支持,公司才能拓宽融资渠道,从而在现有基础上尽快把公司做大,在实现经济功能的同时也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
    随着新一轮绿化广东高潮的掀起,我省已经提前树立了“2年后基本消灭500万亩宜林荒山,完成1000万亩残次林、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桉树林的改造任务,生态景观林带初见成效”的目标。按照这一计划,2015年广东的森林面积必须达到1.60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5.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8%,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
    “生态林和商品林分开管理后,政府可以适当放开紧箍咒,按照经济规律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林产业。”乳源县农林局的官员认为,只有从政府方面让企业清楚地看到,搞生态产业比其他产业更有奔头,他们才会响应政府号召,释出资本,改变原来的投资方向,真正把林业的生态效益做大。(记者  冯善书  实习生  陈泽云  通讯员  林荫)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