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鸬鹚、黑嘴鸥、黑脸琵鹭、红嘴鸥……随着初冬季节到来,大批候鸟再次回到广东,南粤大地的最佳观鸟季再次来临。
不少观鸟爱好者发现,今年的南沙湿地特别热闹。
“最近几年,南沙湿地的鸟群数量和种类都有明显的上升,今年2月,我带学生来观鸟时,记录了63种鸟类,观鸟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生物老师陆穗军说。
今年以来,广州南沙湿地共监测到鸟类134种,其中不乏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黑脸琵鹭等珍稀品种。而纵观全省,广东省候鸟种类多达389种,占鸟类物种数的70%,在全国省级单元中排第五。近年来,广东野生保护鸟种、数量不断增加,各地频频刷新鸟种新纪录。
候鸟的种群、数量,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的环境情况。在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调查监测与生态恢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春兰看来,候鸟是一种对环境非常敏感的物种,只有具备相应的生态环境条件,候鸟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才会扩大。因此,候鸟可以被称为生态的“晴雨表”。
“比如珍稀鸟类勺嘴鹬,这种鸟类对生境依赖很高,最近广东多地频频观测到勺嘴鹬的出现,这是广东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证据。”张春兰说。
候鸟生境的改善,得益于广东省林业部门的一系列措施。近年来,广东多措并举,着重加强11个国际鸟区建设,提升广东沿海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上重要停歇点、繁殖地和越冬地的重要作用。此外,持续推进珠三角地区19条水鸟生态廊道、74处生态节点建设,构建“两横四纵多支多点”的水鸟生态廊道空间布局,提升廊道节点质量、修复水鸟栖息地生境、打造科普宣教系统、发展水鸟生态旅游和开展水鸟廊道监测。
其中,广州南沙湿地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湿地,是候鸟的重要迁徙路线之一,尤其受到各路候鸟的青睐,今年以来已有近10万只候鸟将在此地栖息过冬,数量超过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
“这片人工湿地中有滩涂、红树林、池塘等各种生境,非常适合不同体型的水鸟栖息。通过有效管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程度也非常高,可以为水鸟提供充足的食物。所以候鸟在迁徙路线上经过时,就会优先选择南沙湿地。”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程师袁倩敏说。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广东各地严格落实省政府禁猎野生鸟类五年的规定,加大候鸟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以及其他野生动物集群活动区域的巡护力度,及时清理各种用于非法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猎捕工具,同时加大执法监管,充分发挥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鼓励举报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行为,切实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