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推进资源保护高质量发展

  近一年来,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绕主责主业,紧盯短板弱项,以“三聚焦三突破”为抓手,高质量推动保护区资源保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图片

  聚焦智慧监管,在资源保护上求突破

  强化运用智慧化监管技术,逐步实现资源高效监管。2023年起,保护区引入无人机航拍技术,开始实施保护区全境航拍,智慧监管成功迈出第一步。去年无人机全境航拍频率由每年1次增加到4次。

  今年,保护区针对东海、麻章等重点区域全境航拍频率提高至每月3次,并增加引入高频次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实现对红树林资源的每日航拍,更加及时、精准、细致地掌握资源变化和人为活动情况。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随着保护区智慧化监管从迈出第一步到阔步向前,资源监管成效大幅提升。

图片

  注重智慧监管与人力巡护优势互补,彻底堵住监管死角盲区。一方面,保护区不断强化智慧化巡护监管,无人机“上岗”;另一方面,持续增强人力巡护,及时整合优化调巡护打卡线路,建立起“高空智慧监测+低空人力巡护”体系,真正实现保护区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监管。

  红树林监管工作从打“防御战”转为“先手战”,从“后发制止”变为“先发制人”。一年来,保护区坚持向难而进、迎难而上,累计巡护里程超过8.74万公里,及时制止轻微破坏红树林行为71起,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31份,依法清理非法养殖场4宗,移交案件线索12起,保护监管成效明显。

  聚焦灵活施策,在科普宣传上求突破

  大型宣教活动办出水平和特色,突出提升影响力。保护区充分发挥“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调研基地”优势,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融合到科普宣教内容中,不断提高宣传广度和深度。近一年来,举办各类主体活动近40场,宣传教育对象超过2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区顺利承办“2024年粤桂琼红树林保护交流活动”,首次实现红树林保护交流活动跨省(区)联动,三省(区)共同签署《加强粤桂琼红树林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形成粤桂琼红树林保护协作的良好局面。

  社区宣教活动狠抓细节和效果,侧重群众接受力。保护区持续在提高宣教效果上想办法、下功夫,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分类施策,创新探索精准宣传新途径。

  聚焦科技支撑,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求突破

  科研监测提质扩容,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加速完善。鸟类监测持续出新,保护区鸟类监测已连续开展近20年,所记录的鸟类增至314种,2023年首次在雷州九龙山湿地公园发现国家重点野生保护鸟类黑脸琵鹭和白琵鹭。为更好指导鸟类保护工作,今年起,保护区鸟类监测除了鸟类品种数量外,增加了对鸟类栖息地环境和鸟类威胁因子的相关调查。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全要素调查全面铺开,保护区监测调查对象从原来仅有的鸟类拓展至红树林植被、渔业物种、微生物、浮游生物、重金属、碳储量等,监测指标不断增加,资源监测体系持续丰富完善。同时强化数据综合分析,科学评估保护区资源状况和管理成效。

图片

  生态治理深入推进,红树林湿地资源成色更足。保护区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采取“刈割+覆膜”方式清除保护区内入侵生物互花米草750亩,完成有害生物鱼藤清理460亩,高标准抓好国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示范站日常工作。持续吸引社会公益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事业,完成红树林造林修复面积200余亩。

  目前保护区内红树林长势良好,鸟类及各类生物的种群和数量稳中有增,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接下来,保护区将进一步强化红树林巡护监管,加大生态资源环境监测和有害生物防治,抓好科普宣传和自然教育,努力以高质量保护推动保护区高质量发展。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