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今年1—10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其中惠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肇庆、东莞7市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的前20位。
与数据相印证,广东蓝天、碧水日益成常态。据省生态环境厅消息,1—10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93.2%;1—9月,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87.8%,劣Ⅴ类断面为0,近岸海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面积比例89.6%。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得益于今年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各地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达标
针对空气质量,广东今年以来继续提标提质,在治理思路上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
一方面,针对重点行业,推进全省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玻璃、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完成6200多个涉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排查整治。另一方面,针对移动源,持续开展重点用车大户柴油货车排放闭环管理和成品油行业整治。同时,开展“十百千企”大气污染治理帮扶、擂台比武实战练兵,加大空气污染精准防控力度。
在水环境方面,今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技术团队对重点国考断面开展一线排查、驻点巡查和技术指导,对国考断面所在水体一级支流水质加密监测、实施综合整治。针对入河排污口,广东今年推进“查、测、溯、治”,推动总氮削减追因溯源和排查整治。同时,今年全省还正式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截至10月,全省87个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100%达标。
广东今年也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其中,加强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在产企业源头预防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并建立并公开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启动渗漏排查、周边地下水环境监测。
另外,在环境治理中,广东继续高标准推进中央督察整改任务,并在今年10月、12月分两批对中山、湛江、揭阳、江门、河源、潮州等6市开展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聚焦各地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中的短板不足,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年底可达60%以上
当前,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推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是重要内容。
今年,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广东制定出台相关认定标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用治理模式、规范开展治理,并强化评估考核,常态化、全覆盖开展设施运行情况抽查监督。
截至目前,纳入省民生实事的自然村中已有674个完成整治。“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预计年底前可达60%以上。”在不久前召开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的联组会议上,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晓霞介绍。
同时,广东有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完成广东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并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指导和帮扶。
农村环境治理中,资金一直是短板。今年以来,广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应用,实施省级EOD试点、建立省级EOD项目库。目前已有2个项目成功纳入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其中肇庆广宁县项目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0亿授信支持。
“绿色通道”惠及重大项目投资超1.4万亿
在今年的环境治理中,广东更加强调通过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实施“1+3+N”环境保护配套支持政策,从强化环境要素保障、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针对大项目,广东建立重大项目环评管理“绿色通道”,提前介入、指导推进中海壳牌等重大项目环评,全省共审批9500余个项目环评,涉及投资总额超1.4万亿元;还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水养殖项目建设,推行连片聚集项目“打捆”环评模式。同时,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对近2000宗案件实施公开道歉承诺守法减罚、轻微违法免罚。
另外,广东继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近年来,推动陶瓷、纺织、数据中心、交通等行业领域纳入碳交易市场,截至今年9月底,广东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1亿吨,累计成交金额61.59亿元,均居全国区域碳市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