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稳就业保就业政策专题 > 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动态

江门新会:“引育用留”推进“人才倍增”工程

时间 : 2022-05-05 11:39:26 来源 : 广州日报
【打印】 【字体:

  4月15日,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应用研究院士工作站申报的“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新会区落实“人才倍增”工程取得的重要成果。4月30日,江门市2022年“侨都工匠”评选颁证大会召开,新会区2人当选“侨都十大工匠”,10人当选“侨都百优工匠”,他们既有来自市百强企业的科研骨干、技术能手,也有致力于创新非遗技艺的杰出传承者。

  当前,江门市新会区正全力落实江门市委“六大工程”,建设“一园三中心”,以“千亿GDP”“千亿产业链”为目标动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化活跃、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首善之区”。新会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人才引育、平台搭建等各项工作,推进“人才倍增”工程。

  “引”:吸引一批产业工程师建设新会

  “今年以来,我们举办了两场‘直播带岗’活动,邀请41家企业参与,发布就业岗位3526个,成功为企业招聘员工1825人。接下来,我们计划举办‘网上+网下’洽谈会不少于8场,重点吸引一批产业工程师来新会发展。”新会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3月13日,新会区教育局与清华大学签订美育教学研究合作协议,新会一中、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分别与北京志成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物理数学学科教学提升合作协议、美术教育合作协议。

  4月12日,《清华大学新会区人民政府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江门双碳实验室 新会区人民政府“双碳”人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澳门城市大学人才供给基地合作协议》等协议顺利签约,系列密集的签约活动开启了新会区“内育外引”人才新模式。据了解,近年来,新会区围绕“一园三中心”建设,依托江门双碳实验室高端平台,大力引进科研技术一流的战略性产业研发团队;围绕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银湖湾滨海新区发展以及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人才需求,精准引进经营管理和招商人才;鼓励企业与顶级团队和高端科研人才开展柔性合作;统筹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开展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产业人才、名师名医名家和名师工作室等重大人才项目评选。

  “育”:办学育才培养“生力军”

  新会区十分重视对本地人才的培养,致力于构建能够支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睦洲校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新会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已招生,并将与江门市政府、五邑大学合作共建江门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广东华立海洋工程学院。广东南方职业学院计划5年内升格为应用型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届时可实现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规模1.6万人,每年培养工业机器人、通讯工程等工、经、管、文学科人才4000人。

  同时,新会区全方位培养各方面人才。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圭峰杯”工业设计大赛、高技能人才创新大赛,为人才搭建成长平台;成立创业导师团,为创业大赛参赛项目、孵化器入驻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对引进的博(硕)士实行“一人一策一档”全链条培养;打造“1+2+N”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用”:打造干事“磁力场”

  新会区全力搭建人才承载平台,打造干事“磁力场”。新会区打造了以启超大道和今洲路为主轴的新会“创新走廊”,目前已汇集江门双碳实验室和中集智库、新会中科创新广场、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等孵化器,入驻企业超200家。

  目前,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建立起了由3名专家领衔,10余名博士为骨干的实验室核心筹建团队。这一团队既有“双碳”领域的高水平科研人才,也有管理人才。其中,6名科研人员都是有丰富学术研究成果及科研项目经验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有10名,包括6名博士学位人员。

  据江门双碳实验室负责人杜迪佳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实现全职院士、国家级海外人才等顶尖人才零的突破,快速引进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和青年骨干科研人员,助力实现“人才倍增”目标。二是聘请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高校的“双碳”领域顶尖专家和研究人员,开展“双碳”战略与政策规划、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储能、低碳技术集成与系统设计五大核心研究领域。三是聘请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组建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科研支撑人才梯队。

  “留”:联系机制惠才暖才

  新会区制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工作意见等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出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推荐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实施办法,重奖“引才伯乐”;建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制,将成员单位抓人才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建立领导定期联系机制。区领导“一对一”联系高层次人才,日常通过个别谈心、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建立密切联系,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切实为人才解决困难。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新增一批人才公寓,推动配建房尽快转化为人才安居房。落实人才补贴,出台相关政策,为各类人才保障提供政策支持,各类人才补贴累计发放7800多万元。

  同时,新会区还畅通绿色通道,在医疗健康管理、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便捷服务。2021年以来,为100名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解决了子女入学问题,并为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就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