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滚动播报

“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展”29日起向公众开放

时间 : 2021-06-29 10:44:13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周恩来赠送的红毯、叶挺使用过的指挥刀、彭湃所著的《海丰农民运动》、杨匏安诗稿手迹、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徽章……暖黄灯光映照下,红色展厅内近200件(套)文物,700余张图片史料紧密排列,将百年红色历史娓娓道来。

  6月28日,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协办,广东省博物馆承办的“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并于29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

  据悉,展览展出广东省博物馆及省内各地市23家文博单位的重要藏品及图片史料,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系统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波澜壮阔、逶迤雄奇的斗争历程。

  呈现多个“广东党史的全国第一”

  走进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门口一面鲜红的党旗首先映入眼帘。循着党史时间脉络,展厅内一件件文物和史料图片交替排布,述说着属于广东的红色记忆。

  据悉,该展入选了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

  “在内容创新上,本次展览提炼了‘广东党史的全国第一’,全面展现亮点场景和精品文物。”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介绍,展览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以革命地理标识为主轴,分为“广东党组织的创建”“中国大革命中心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华南抗战的中流砥柱”和“为广东的解放而战”五个部分。

  “在许多重要历史时期,广东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敢为人先,在革命进程中‘先行一步’,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党史专家陈弘君说。

  1922年,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1924年,大元帅大本营铁甲车队——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由中共广东区委组建;1927年,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丰、陆丰苏维埃政府诞生……

  经过专家组多次审改,这次展览的解说文字达6万余字。广东党史中许多令人瞩目的闪光点被提炼成多个“广东党史中的全国第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展览中,我们根据史实说话,体现最新的党史研究成果。”陈弘君介绍,本次展览中对粤北地区“中央苏区县”的呈现,正是本世纪初以来广东党史研究的成果。过去的党史研究认为,中央革命根据地(苏区)集中于赣南和闽西。最新的研究通过史料征集与研究,申报并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了广东境内大埔、兴宁、平远等11个县(市、区)为“中央苏区县”。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广东党史研究的空白。

  陈弘君说,本次展览的筹备工作长达一年,参与筹备的不仅有文博和党史部门的负责人,还有退休的党史专家。“这是文博工作者与党史工作者的一次合作,展览的筹备过程也是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

  展出37件珍贵革命文物

  透明展柜中,一幅略微泛黄的画卷引人注目,画面描绘的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的历史场景,画中人物形象清晰可辨。

  时针拨回到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所长,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他们奔赴全国各地,宣传农运理论,发展党的组织,成立农民协会,推动全国农民运动发展。

  “这幅作品名为《毛泽东在农讲所》,出自爱国艺术家司徒乔之手,非常珍贵。”肖海明介绍,展览中有两件与毛泽东相关的馆藏“红色经典”书画作品——《毛泽东在农讲所》和《激扬文字》,均为入藏广东省博物馆以来首次向观众公开亮相。

  据统计,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及省内各地市23家文博单位,多为馆藏意义重大的文物。其中,珍贵文物达37件,包含6件国家一级文物。

  “在全省各地文博部门的积极协助下,我们还幸运地找到了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陈弘君回忆,多位烈士后人和革命后代听闻展览消息后,立即翻出自己珍藏的父辈照片,将图片资料提供给博物馆展出。例如,在第五部分“为广东的解放而战”,由广东南路部分人民武装骨干队伍参与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的珍贵照片,就是由时任司令员庄田等人的后辈提供。

  此外,不少珍贵的历史档案更是由基层党史工作者从民间征集而来,首次在观众面前亮相。其中,一封由化州市党史办原主任陈土富提供的共产党员遗书格外感人。临刑前,粤赣先遣支队司令部参谋、曲(江)南大队武工队队长李卡致信友人:“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将实现的乐园,让人类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

  还有一封信,则出自粤赣边支队九连地区五战五捷中牺牲的16岁文化教员朱振汉。他在写给母亲的遗书中写道,希望母亲教育弟弟成才,以“准备建设将来新的中国”。质朴的文字背后,闪耀着共产党人英勇无畏、无惧牺牲的革命信念与理想。

  数字化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相较于传统展陈,这次展览融入了众多别出心裁的设计,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把可感可触的真实史实还原进场馆,让观众“身临其境”。

  “在整个展览中,我们采用了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数字化资源处理技术、人机互动技术等科技手段,为观众打造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场景式观展体验。”广东省博物馆策展人伍洲说。

  展厅内,一块老旧的木招牌上,“永丰”二字清晰可见。这是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的红色交通站青溪永丰客栈木招牌,被悬挂在一面木质墙面上。向上延展,是被还原了外观的近3米高的交通站建筑。

  1930年,一条从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进入闽西永定、长汀,最后到达江西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建立起来。青溪永丰客栈就是这条秘密交通线上的一个点。

  策展人员把多个历史场景“搬”进展厅内。在三面“铁窗”围蔽下,墙面上正在投映着全国首部粤剧红色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将周文雍、陈铁军的革命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穿梭在展厅内,犹如“穿越”回不同的历史时期,得以近距离感知革命先辈的奋斗环境。

  多屏互动,让展览更加立体生动。在展厅入口处,一台高清数字化触控设备格外显眼。观众通过触摸屏幕,可以翻页浏览珍贵的红色典籍。

  在中共三大会议展区,多面高清屏幕呈现出会议上重要人物多方会谈的场景,指尖划拨,便能弹出相应人物的视频介绍;在体感互动区内,通过伸展手臂、做出指定动作,画面上多组广州重要地标的古今影像资料接连显现,带领观众深刻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展览结尾处,一段特别的影像资料循环播放,再现了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时的历史画面。伍洲坦言,这段史料极其珍贵,来之不易。在筹备过程中,策展团队经过多方寻找,最终在上海音像馆找到并购买了这份影像资料。经过专业的影像修复,画面中的广州城、入城的解放军、夹道欢迎的广州人民都清晰可见,人们的笑脸和满街的五星红旗让人心潮澎湃。

  本次展览将展至11月17日,观众可以提前通过广东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入馆门票。

  【文物精读】

  周恩来赠送的红毯

  陆丰市博物馆藏

衣服.jpg

  1927年10月,周恩来率领南昌起义军南下时,在陆丰县南塘区兰湖村地下党员郑阿仲安排下,住在郑阿仲堂兄郑端良家,受到了郑家人的悉心照料。临别前,他看到郑家一贫如洗,郑母只能用麻包袋作被子,于是将随身红毯送给了郑母,以表谢意,并鼓励郑阿仲努力做好革命工作。

  叶挺使用的“叶希夷印”木章

  惠州市惠阳区叶挺纪念馆藏

res03_attpic_brief.jpg

  1941年“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国民党囚于狱中,蒋介石以高官厚禄,一再劝降,叶挺丝毫不为所动,并慷慨陈言:“头可断,志不可屈。”此印章藏于叶挺纪念馆,是叶挺在1941年—1946年,长达5年多的铁窗生活中使用的木质私章,上面刻有“叶希夷印”四字。

  曹安“省港罢工工人凭证”

  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古城博物馆藏

凭证.jpg

  1925年,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为声援五卅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5年6月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证册封面有“省港罢工工人凭证”字样。内页用毛笔填写,有“相位”的方框,并盖有“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印。

  省港大罢工是大革命时期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实践,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属罕见。

  《海丰农民运动》

  广东省博物馆藏

展览.jpg

  《海丰农民运动》为彭湃所著,封面书名由周恩来题写,1926年由广东省农民协会出版。

  彭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他在故乡海丰点燃了农民革命运动的星火,以燎原之势燃遍广东,影响全国。

  1924年4月,彭湃在广州参与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任第一届和第五届主任,培养了大批“坚韧卓绝的农民运动战斗员”。《海丰农民运动》正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稿。

  【红色+文创

  馆校合作设计红色文创

  青年学子讲活红色故事

  以广州起义为背景的运动国潮品牌设计、以国家一级文物红布带为原型的衍生文创刺绣贴和U形枕、以广州红色遗址为主题的桌面游戏……在广东省博物馆一楼,一场衍生的文创设计展让人耳目一新。

  与平时的博物馆文创不同,这批文创设计以本次展览展出的广东革命文物或红色史料为灵感,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融入了诸多实用设计。

  “除了联合广东省文创联盟成员单位,组织一些红色文创产品在我馆展销外,我们还采用馆校合作的方式,与广州美术学院共同进行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与实践,由高校大学生结合展览内容,设计红色文创,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共鸣,让更多人深刻体会红色文化的魅力。”广东省博物馆开发经营部副主任王小迎介绍。

  这批文创设计吸引了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的67名学生参与,师生们历时7周,以展览为线索,从地方文化研究的视角,通过红色遗址考察、文献调查等多种途径,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广东的革命历程。

  在后续的设计中,青年学子以当代青年的视角、融入历史事件中设身处地地思考如何深刻理解红色文化,如何以设计为载体传播红色文化,思考红色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呈现出百余件套设计方案。

  以《赤卫》为例,这一作品以橙红色和桃紫色为主调,设计了滑板、帽子、丝巾、运动水壶等一系列产品,充分演绎出当代热血青年们对红色文化的鲜活理解。作者张学禹介绍,这一作品的名字来源于广州起义的中坚力量——工人赤卫队。“他们在起义中分工明确,通力协作。因此我在设计中以‘赤’字贯穿始终,寓意传承广州起义革命烈士的赤子之心,随着时代更迭从未改变,散发出新的活力。”

  王小迎透露,展览向公众开放后,文创展区也将持续“上新”,部分来自广美学子的文创设计也将“变现”为产品实物,与观众见面。

  【线上+线下

  首次推出沉浸式导赏

  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

  为让观众读懂文物背后的故事,广东省博物馆围绕展览主题,设计了全年龄、多形式、重参与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如“红色小剧场”、红色电影放映周、折纸活动、红色研学旅行等,还将首次推出沉浸式导赏,通过“展览+演艺”的模式,让传统的文物解说“活”起来。

  据悉,本次展览将进一步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推出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借助“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平台”,未来可在省内各地市文博单位进行巡展,力争为各类观众群体打造生动的“红色课堂”。同时,以智慧博物馆为依托,博物馆将同步打造数字化展览,将展览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化,将于近期上线。

  “自展览预告发出后,短短几天内,已经有很多观众和团体机构发来预约参观的意向。”肖海明说,根据防疫相关规定,广东省博物馆每天将限量错峰接待参观,观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进馆参观,有参观需求的团体机构也将逐批进行安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