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一线实践

省文化和旅游厅:系统性保护让革命文物重焕光彩

时间 : 2022-10-09 10:45:20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广州解放时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一封封革命烈士留下的书信、一座座经过修缮重新开放的红色场馆……数千散布在南粤大地的红色遗址和革命文物,将广东百年红色历史串联成篇。

  一物胜千言,睹物思历史。广东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也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多措并举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系统性保护,用“绣花功夫”保护历史遗产,探索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相结合,让革命文物“穿越时空”,重新焕发熠熠光彩。

  奋斗岁月

  修旧如故 革命遗址重获“新生”

  每逢假期,位于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内的汕头红色交通站旧址陈列馆总会迎来众多市民游客。

  很多人不知道,这座焕然一新的交通站旧址,曾经只是汕头老市区一处不起眼的危房。此前,市民来来往往,留下的印象是“一家普通的电料行”。

  直到2017年前后,文史专家和修缮团队陆续进驻,这份红色记忆得以被“唤醒”。不同于其他革命遗址,该旧址的修缮吸引了政府、社会、公众多方参与到修缮活化中:修缮之初,有本地乡贤听闻消息,匿名捐赠600万元作为旧址的修缮资金;陈列馆建成后,众多民间收藏爱好者、市民自发捐出这一时期的历史物件,丰富馆内陈列展览;馆长张如强多次带着专家团队赴北京、上海等地,寻找同时期的见证物,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交通站的内景……无数人的深切情怀,令这段本不为人知的历史成为汕头乃至全国人民共同的红色记忆。

  如今,这座秘密交通站经过精心修缮,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馆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观展模式,向往来游人述说当年地下工作的惊心动魄,成功入选“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这些年,在日渐完善的政策保障和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奋斗下,像汕头红色交通站一样重回公众视野的革命遗址不计其数。

  在广州,拥有百年历史的杨家祠历经风雨,经过抢救性修缮和史料发掘,隐没多年的“红色记忆”浮出水面——上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杨匏安曾在此撰写大量文章,成为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修缮后的杨家祠还原了当年杨匏安著书立说的场景,观众沿着楼梯拾级而上,能看到桌面依然点着一盏不灭的灯,仿佛房间的主人还未曾离开。

  在粤北,散落在韶关坪石、清远连州的一段段抗战时期华南教育遗址经过文物工作者的发掘,被重新串珠成链。曾经传来朗朗书声的校舍,如今再度成为孩子们的课堂。韶关、梅州、清远、云浮四市共同签署“粤北四市华南研学联盟合作协议”,推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2020年以来,研学基地累计吸引超6万名游客学子前来重温抗战历史。

  随着众多遗址的重新开放,红色旅游的热度在广东日渐高涨。

  2021年,我省再推出10条全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岭南文化·人文遗存”等3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专家认为,这批线路全景式呈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革命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打造了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教育课堂,有助激发湾区文旅新活力。

  摸清家底 创新文物活化利用方式

  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佩戴的红布带、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用过的铁锥、广州起义时张贴的标语……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多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都与广州起义相关,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近距离瞻仰这些革命文物的真容。

  摸清文物家底,是精准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我省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管理,建立统一登记和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全省革命文物资源名录和大数据库。

  去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首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文物1513处,可移动文物4544件(套),覆盖全省21个地市。

  “广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市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占总数量的57.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数量位居全国第四。由此可见,广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不仅总量多,质量也高。”参与《广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核定工作的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导师郭世强分析。

  为深入挖掘革命文物遗存,我省不断创新举措,加大资金投入,为红色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提供坚实的政策和财政支撑。2018年,我省印发《关于建立红色革命遗址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省财政设立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5年安排15亿元用于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建设、展陈提升行动。全省统筹各项相关资金70亿元,用于红色革命文物管理提升和免费开放、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和红色志愿服务行动等。

  2018年以来,广东维修保护了包括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乐昌抗战时期粤北办学旧址、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等在内的一大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也在持续探索文物行政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创新举措。去年8月,广东为全省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0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首次“上保险”,共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49.5亿元,为其他省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样本借鉴。

  多措并举 革命遗址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落实“应保尽保”原则、明确革命遗址调查认定程序、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相结合……今年,我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再推新举措,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成为国内首批出台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省份。自此,广东的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纳入了统一、明确、可操作的法制化轨道。

  自2017年起,广东先后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军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意见》《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锚定方向、保驾护航。

  去年,广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全面提升革命文物保护水平,《方案》指出,将推进我省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整合资源,对主题相近、区域相邻、功能相似的革命文物进行统一规划保护利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将结合南岭国家公园建设,有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保护建设。

  与此同时,我省还将编制原中央苏区片区、海陆丰片区、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和广东片区四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保护利用规划,强化整体规划、连片保护、统筹展示、示范引领,并推进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中央红色交通线、红军长征过粤北、东江纵队抗战等革命遗址群整体保护利用。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省将继续坚持“政治引领、科学保护、教育为主、守正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廓清广东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形成整体保护格局,不断激发革命文物资源活力。

  赓续奋斗

  各地展览活动持续“上新”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广东各地博物馆依托革命遗址、红色文物与特色展品等开设展览,举办多场研学活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在广州,多家博物馆与革命旧址将持续“上新”。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等多个常设展览,以及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将持续开放,并同步展出“时代画卷 人民有感——中国这十年”主题影像展,展示2012—2022十年精彩摄影作品百余幅,通过代表性的难忘瞬间展现人民群众生活变化,呈现中国十年发展创新成就。

  广州起义纪念馆将于11月推出“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览,精选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饱含对家人、对国家热爱之情的遗书、手稿、家信等珍贵文献及文物,充分展示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懈奋斗、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结合当地革命历史,开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特色展览。在梅州,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将推出新展“墨缘五色——贺国庆﹑喜迎党的二十大中国画作品展”,展出100件(套)表现梅州市人文﹑历史﹑地理﹑建筑与自然生态特色及反映乡村振兴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的中国画作品;在清远,连州市博物馆开展“喜迎二十大,赓续红色血脉——连州人民革命史展览”,分四部分介绍1924年到1949年期间,连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敌斗争的英雄事迹与光辉历程。

  学校是红色革命类博物馆宣讲红色历史、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肇庆市博物馆特别开展“2022年社科普及周暨馆校企合作文创交流活动”,联合馆校企合作单位,组织师生开展现场教学,征集、展示创意设计作品;联合社区、中小学校持续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红色讲解员进校园活动等,都将持续至2022年底。

  清远市博物馆依托博物馆阵地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志愿活动、巡展活动,目前已于7月开展“讲好红色故事,喜迎二十大”红色故事阅读分享活动、线上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等,以线上直播形式,讲述红色历史、同唱红歌,讲好清远红色故事,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一线案例

  “文物+”组合拳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去年4月2日,一场名为《游曦》的木偶剧在广州花都花城小学校园拉开帷幕。《游曦》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复原了1927年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19岁女兵班长游曦一生追随革命、奋勇守卫天字码头的场景,跌宕起伏的剧情让现场的小观众们沉醉其中,热泪盈眶。

  这是“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首站现场。自2021年3月起,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正式启动。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文艺演出工作者组成的一支“红色文化轻骑兵”从广州出发,沿着红四师的转战路线,途经花都、龙门、紫金、海丰、普宁等五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

  沉浸式话剧“1927·红色广州”、“广州起义”主题图片展、红色故事分享及经典诵读、百名青年学生追寻革命足迹、推出纪实纪录片《红色追寻》……“红色文化轻骑兵”跳出博物馆展馆局限,将分散在多个地市的数十处红色史迹、革命旧址有机串联起来,融合展览、文艺演出、党课、研学、诵读等形式,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在活动举办的短短4个月时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打出“文物+”组合拳,立体、生动地将党史学习教育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线下行走的同时,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还积极打造线上红色教育学习平台,让“红色文化轻骑兵”的足迹遍布“云”端。各展演活动在学习平台实时更新。据统计,超33万线上观众跟随“红色文化轻骑兵”点亮革命足迹。经专家评议,“红色文化轻骑兵”系列活动被评为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2021年以来,广东各地博物馆创新红色展览形式,推出一系列配套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展”展厅内,近3米高的红色交通站复原外观,带领观众穿越回风云激荡的年代;在三面“铁窗”围蔽下,墙面上正在投映全国首部粤剧红色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将周文雍和陈铁军的革命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围绕重点革命文物,粤博策展团队还将相对应的革命场景“搬”到展厅内,并首次推出沉浸式导赏,选取五四运动在广东、中共广东支部正式成立、刑场上的婚礼、中央红色交通线以及广州解放五个场景,通过现场演绎情景剧的方式,让革命历史“活起来”。

  数读

  ●广东共有21个市82个县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是全国为数不多全域覆盖的省份

  ●2021年公布的首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中,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位居全国第四;可移动革命文物4544件(套),均为珍贵文物

  ●2022年以来,广东修缮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并有10处列入省民生实事之“实施30个具有岭南特色的文保单位保护利用项目”名单

  ●广东遴选38个展览作为广东省建党百年精品展览,其中3个展览入选了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

  ●广东拥有4A级红色旅游景区10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家,推出10条全省精品红色旅游线路,3条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各地文旅部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共推出129条红色旅游线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