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广东部署

广东2万多个行政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时间 : 2023-11-06 09:46:49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岭南深秋,天朗气清。

  一栋栋漂亮的“荔枝房”迎来众多“致富经”取经者,一座座古建筑形成的“潮侨”特色旅游线路吸引游客驻足观光,一条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带旺沿线特色小店……

  今年以来,广东2万多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文旅,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城乡。

  岭南大地上,一个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场景汇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厚植生态底色▷▷

  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发展动力

  在“中国李乡”——茂名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一江碧波映衬岸边整齐精致的农房,远处重峦叠嶂风光秀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信宜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培育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让乡亲们有钱赚,让强县带镇促村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排镇党委书记俞淮竞说。今年5月,双合村迎来了首次分红,共分出113万元,村民尝到了生态发展的甜头。

  目前,全省90%以上的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启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487条,一批主题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基本成型。

  放眼全省,“水经济”蓬勃发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带来的生态利好越发强劲,进一步激活了乡村经济。

  在广州市从化区鸭洞河碧道,消失多年的珍稀植物——飞瀑草长势喜人。鸭洞河治理后,当地政府吸引84家生态设计企业进驻,建成全国首个生态设计产业集群。同时,通过引原生态水进村庄、农田、景区,推动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特色商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水绕村庄,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珠海市斗门区莲江村围绕榕树风貌带建设的生态特色,结合“创美庭院”建设,采用“村集体25%+运营公司25%+村民50%”的利益共享模式,唤醒“沉睡资源”,盘活20余处闲置民房,打造了“莲江古酱”酒馆等20家“一家一品”特色小店。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岭南乡村换新颜。当前,广东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两山”理论有机结合,厚植生态底色,打造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时常绿、处处皆景的美丽村庄,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发展动力。

  做好“土特产”文章▷▷

  构建广东特色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在“中国荔枝之乡”,一大早,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农创园里就人头攒动,来人纷纷向园长林常珍“取经”。

  今年“荔枝季”,柏桥村荔枝产量接近1万吨,销售额接近1.2亿元,带动户均增收20%,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5.1万元,荔枝这个“土特产”成为富民兴村的致富果、幸福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不仅仅是茂名高州,近年来,广东各地努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着力构建体现广东特色、展现广东比较优势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在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随着春沐源小镇文旅融合项目、田园综合体蔬香园项目等多个特色项目落地,村里的土地不仅“活”起来了,还直接带动2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我们通过整合村生产生活留用地与国有企业合作,以土地作价入股收益分红的方式,每年约236万元分红分给村民。”陂角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明康说,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等新业态多了起来,人气越来越旺了。

  文旅热,百业旺。在著名侨乡——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这座千年古镇的“岭南第一侨宅”同样人气旺盛,现代化农业生态园示范园区与陈慈黉故居等特色古建筑串起了“潮侨”特色旅游线路。“村里的和美花海生态园项目自今年落地运营以来,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吸纳村民就业80人。”前美村党委书记陈练说。

  因地制宜,做旺特色产业,农民生活越过越殷实。今年以来,广东根据资源禀赋、经营能力构建完善多元发展机制,推动建成更多集体经济强镇强村,让农民在“百千万工程”实施的东风中共享实实在在的收益。

  “外延美”和“内涵美”统一▷▷

  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以来,“百千万工程”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推动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引领乡村发展“美丽蝶变”。

  南粤大地,广东乡村更加整洁有序、美丽宜居。走进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布金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次第展开,乡村旅游烟火气十足。

  内外兼修是陆河县建设和美乡村的关键词。“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处理好‘房’与‘村’的关系,助推村容村貌提档升级,把‘一处景’往‘处处景’延伸。”陆河县委书记罗炳新表示。

  走进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亭台楼阁随处可见、河清水净鱼翔浅底,仁善村风扑面而来,村民津津乐道:“有车有楼,不如有紫南户口”。

  “在迈向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率先实现了土地变资源、资源变股本、农民变股民。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936万元跃升到1.2亿元,人均分红增长了13.3倍。”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柱升说。

  在广东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万陆看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关键在于如何把农村的绿色生态要素转化为现代化产业要素。他认为,城乡融合不仅要实现要素的双向流动,而且在农村的要素集聚应该是弹性的状态,“农村就地发挥优势建立自己的特色产业,给那些心系农村、志在农村的人提供一个大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当前,全省上下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在新起点上推动我省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让乡风乡韵乡愁留得住,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