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投资动态

南沙、前海、横琴等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创新

时间 : 2013-10-12 22:51:47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走读样本

  金秋十月,距离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新区发展规划》)刚满周年。一年前,作为广东“三大平台”之一的南沙以“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定位,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正式跻身国家级新区行列。

  在前不久举行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十六次会议新闻媒体会上,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粤港澳正在向国家争取共建区域性的粤港澳自贸区。这是广东官方首次向外界正式披露粤港澳自贸区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再次将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三大平台推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

  记者日前走访南沙,但见工地上机械声隆隆,施工者一刻不懈怠,客运码头港澳商人来来往往,南沙港货运码头日益繁忙……不少南沙居民告诉记者,随着地铁直通南沙,他们正逐渐与市区无缝对接。

  “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是《新区发展规划》赋予南沙的五个功能定位。虽仅是一年时光,其正深刻地影响着南沙的发展面貌。

  南沙新区红利吸引优质企业

  位于南沙工业区的晶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这家母公司在香港的企业起初只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将生产线中较低端的部分移至内地,但随着南沙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为南沙带来了预见的红利,这家企业把越来越多的核心部分转至南沙。

  该公司市场部总监孙家鑫表示,他们认为南沙的发展潜力无限,“从南沙坐船到香港只需要40分钟,到澳门也差不多,并且到珠海、中山这样的珠三角制造业城市只需要半小时航程,这样的区位优势对企业而言是极为便利的,不仅如此,随着《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这个地方未来一定是华南乃至全国的核心商圈。”

  为争取享受更多的新区政策红利,晶科还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需求,向政府建议筹划LED产业园区,以此聚集一批LED上下游产业,吸引科研、设计等处于产业链顶端的产业进驻,以此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等。

  如晶科一样被《新区发展规划》所吸引的企业不计其数。2012年9月6日,《新区发展规划》获批,在“打造一个新广州”的期许下,南沙正式迈开了新区建设步伐。南沙区发改局局长翁殊武介绍,一年来,南沙在产业规划等重大规划编制,向中央、省、市三级争取政策,体制改革,平台建设,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广泛的进展。

  采访当天,南沙区发改局局长翁殊武一连开了9个会,傍晚时分,他依然精神兴奋地带着记者在办公现场介绍,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项目已完成部分疏浚吹填、软基处理及水工结构施工。江海联运码头一期工程吹填砂工程已完成。深中通道“A4”全隧线位方案研究已启动。虎门二桥项目已提交国家发改委核准。深茂铁路项目初步确定了采用凫洲水道桥位方案。南沙港铁路已成立项目筹备组,目前已进入环评公示阶段。地铁4号线南延段已顺利开工,18号线线位已确定。商务机场项目选址研究工作已启动……“《新区发展规划》批复一年,南沙方兴未艾,众项目已进入洽谈、在建阶段,可以感受到其脉搏中跳动的生命力。”翁殊武说。

  新兴产业提升南沙产业品味

  翁殊武所说的生命力,不仅是指复杂而有序的规划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充满活力的具体投资项目。

  在招商引资方面,据统计,仅今年1—8月,南沙新区累计签约项目48个,涉及投资总额4060亿元。这些项目主要涉及金融、总部、数据服务、高端医疗、高端商贸等占地少(或不占地)、能耗小、产出高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以及电子、飞机配件、汽车配件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不仅提高南沙自身的产业品味,也为打造广东未来的新增长极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翁殊武介绍,借助《新区发展规划》的东风,南沙招商引资迎来空前的机遇。据透露,目前有意向进入南沙投资的企业已达四五千亿。

  为引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企业,南沙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还致力于引进国内外科研平台。据悉,仅中国科学院就有3个创新平台落户南沙,包括先进技术研究院、软件研究所以及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不仅如此,南沙还与广外和美国德州医学中心分别签订了共建“广外—兰卡斯特大学”和国际合作医疗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此外,还有霍英东研究院等。在此基础上,一批物联网、互联网、电子信息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以物联网核心芯片、智能设备、信息集成服务为重点,壮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相继在南沙落户。不少高新企业告诉记者,高端的产学研合作是南沙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翁殊武表示,要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瓶颈制约,南沙就必须往“打造综合服务枢纽,提升整体竞争力”方面努力,特别是,新区的意义正是在于为广东省的经济转型升级模式进行探索。“前海、横琴虽然同为新区,但前海侧重于金融服务业,横琴侧重于旅游业,两者面积相对较小,其发展模式也有特殊性,而南沙占地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这决定了其经济建设发展模式对全省来说更具有参考和推广价值。”

  “我们不急于把土地填满,奠定以服务业为基础,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区,才是南沙的目标。”翁殊武说。据悉,目前南沙的落地项目已初步形成了由世界500强及知名企业、央企、省属企业、市属国企、港澳财团、民营企业等六大投资“军团”积极参与,在文化创意、工业设计、航运、旅游、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等方面全面合作的良好局面。

  “宜居优先”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根据规划,南沙定位的最大特点是“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强调以人为本,宜居优先。翁殊武说,要实现这一规划,就要将港澳高端人才吸引入驻。规划显示,5年内,区域综合交通服务枢纽的打造取得明显成效,集聚人口规模100万人左右。10年内,以南沙为中心的大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这也就对南沙的创新环境和社会人文软环境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并将新区建设的成果惠及普通的老百姓,南沙在城市“宜居”建设中下足功夫。行走于南沙街头,抬头所止,尽是绿意。据介绍,南沙新区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8平方米,人居环境优美,更拥有滨海湿地、岭南水乡、森林公园等多种生态资源。

  为此,南沙聘请国际著名专家学者、跨国公司高层人士组成发展咨询委员会,建设国内一流的决策咨询体系和公共智库,开展与国际顶级咨询机构的合作,对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粤港澳合作等方面开展决策咨询。

  不仅如此,围绕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南沙还界定200平方公里不可开发区域,明确江、河、海岸线往陆地延伸50米范围内的土地不得用于项目建设,将最好的空间资源和环境资源留给老百姓。以明珠湾区“五水汇湾、山水相连、三江六岸”为基本特质,突出钻石理念和水网特色,学习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经验和威尼斯整体风貌特点,形成独特的城市视觉景观。

  一些南沙居民告诉记者,前些年,白天在这里工作的人,一到了晚上或者周末,便纷纷返回市区或者港澳。现在,随着生活环境的便利化周全化,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以及高端技术人才选择在南沙买房常住。

  正是科研环境、城市环境的逐步提升,南沙一步步向粤港澳优质生活圈进军。今年1月,穗港合作专责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双方原则同意在通关便利化、营商环境、专业服务、金融、旅游。文化、医疗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与澳门也达成了合作开发的协议。产业的合作,产城的协调,人才的融合,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广东出手

  重大平台是广东新一轮

  科学发展“新能源引擎”

  如果说珠三角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引擎”,那么,已成全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粤港澳合作最大亮点的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以及中新广州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东莞台湾高科技园等六大平台则是广东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新能源引擎”。

  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多次表示,这六大平台不仅是简单的园区,更是广东的“特区”,是一切系统创新和改革突破的“试验田”,未来将在引领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三大平台发展含金量高

  六大平台中,南沙、前海、横琴作为粤港澳合作抓手,以一个类A字型的架构,成为大珠三角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金三角”。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内容,这三个新区承担的是多重角色:深圳前海将打造成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到2020年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广州南沙打造服务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珠海横琴逐步建设成为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促进珠江口西岸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当前,三大平台在短短几年的开发时间内,已实现了较快发展,成果丰硕。前海合作区创新发展的制度框架进一步确立,深港合作新模式逐步形成,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国务院正式批准支持前海开发开放的22项政策中,有16项政策已落实或基本落实,其中包括《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暂行办法》等高含金量政策。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合作区累计批复入区企业601家,注册资本总额约900亿元人民币,其中金融类企业占83%以上;与19家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南沙方面,在国务院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之后,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完成,大岗、榄核、东涌三镇划入南沙新区有关交接工作顺利完成。在新的行政版图上,南沙新区按照新区发展规划,明确了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等五大功能定位,确定未来3—10年以及更长期的发展目标。特别是,目前,南沙已落实了用地规模,储备用地可以满足南沙新区未来10年建设用地需要;打通了融资渠道,获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授信1600亿元,南沙近期大规模开发主动权由政府主导的格局基本奠定。

  比南沙、前海更早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横琴,开发成果已开始逐步呈现。目前,横琴新区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已经全部完成;95%左右的建设用地已经收回;历时3年,双向8车道的环岛东路已经建成并全线通车,这标志着横琴告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历史;澳门大学横琴校区9月份已开学;位于横琴的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也即将开放,拥有近2000间客房的酒店将对外营业。

  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如今,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的规划中,南沙、前海、横琴已然成为了当地的一块“宝地”,被视为带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之一。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中心主任丁力认为,从地图上来看,南沙、前海、横琴呈现出三角拱立之势,它们不仅将担当珠三角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也肩负着将“小珠三角”整合为“大珠三角”的重任,即珠三角将从只包括9个城市的“小珠三角”,变身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三角”。

  因此,搭建起三大平台对于广东转型升级、粤港澳深度和宽领域合作、进一步改革开放,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借助这几大粤港澳合作重要平台,广东全面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营造与港澳趋同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横琴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放20多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前海落实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管理权限,下放8项审批管理权,出台3项支持措施;南沙新区也着力探索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成功引入国际仲裁中心,率先在全国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试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指出,广东通过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努力打造承接重大项目建设的重大平台,将制造和研发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广东创新和研发能力,促进了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必将有力地推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已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南沙、前海、横琴,已成为粤港澳合作的重点项目。“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频频出现在规划中。而这三大国家级平台,乃至广东省的六大平台,背靠广东乃至泛珠腹地,面向港澳,令通过粤港澳合作带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想象空间。

  找差距

  上海自贸区侧重体制创新,其试点经验值得广东学习

  体制创新亟待突破用好政策从容开发

  就在上月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其创新改革力度之大,给全国上下带来不少震撼。正在紧锣密鼓申报粤港澳自贸区的广东也倍感压力。

  权威人士指出,相比之下,南沙、前海、横琴三大平台侧重的是政策,而上海自贸区的突破更多是在于制度性、机制性的创新,将来可复制推广的意义更为重大。

  而在三大平台的有关负责人看来,现有的政策突破显然仍不足以解决当前在推动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此前由省外经贸厅主办的2013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交流会上,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何子军表示,内地对于服务贸易的管理较为复杂,涉及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比较多,导致香港服务业提供者难以进入内地,比如内地有关外资物流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就有11项,部分经营牌照十分难以获取。

  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叶真也表示,横琴目前享有省级审批权限,但因外资审批体系中还有一些专项政策限制,而这部分限制又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形成现实掣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项目引进落地的效率。

  南沙区发改局局长翁殊武说,对于南沙新区建设而言,要想发挥重大平台的带动作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如何与港澳协作打破各种“玻璃门”,实现经济社会领域的融合与共赢;如何在资本市场、土地市场、价格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率先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些都需要未来用勇气和智慧加以解决。

  但一方面是现行政策体制亟需进一步突破创新,另一方面是外界焦虑期待的眼光,三大平台当如何自处?

  翁殊武反复向记者强调,虽然新区批复已经一年,但6月之前,区政府更多的工作在于对规划的反复商讨和研制阶段,6月19日,随着明珠湾建设的开工,新区规划才正式由“谋”转“动”。“现在广东省都把目光聚集在南沙,关注南沙的发展,这是好事,但是,外界的期待太大了,总是希望在新区建设这一年内,南沙的经济各项指标就能出现明显的腾飞,但这是不切实际的。”

  对于南沙而言,由于可以借鉴的经验太少,现在的每一步都是在探索阶段,因此为了避免大的错误,南沙选择了走“从容”开发路线。“现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已经获批,相信南沙的建设步伐将会加快。”翁殊武表示。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指出:“过去前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广东是当先锋,上海90年代才搞浦东开发;现在轮到人家当先锋,但是广东也不要落后,要适应国家改革开放总的战略方向。建议广东可以从这次上海自贸区的试点中加以学习,谋划好广东下一步转型的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