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市动态

粤西粮仓托起“饭碗”底气足

时间 : 2022-11-25 11:01:57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秋收时节,广袤田野铺陈着斑斓画卷。

  雷州东西洋的农田里,机器轰鸣,稻谷飘香;阳江丰多采合山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青椒、菜椒、螺丝椒等各类辣椒绿意盈盈铺满地头,长势喜人;茂名高州石鼓镇深埇文化生态园,农机穿梭,收割旧茬、翻新土壤,村民们忙着为刚播下种子的农田盖上薄膜……

  粤西土地上,稻香阵阵,干群一道,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进入11月以来,茂名、湛江、阳江等地克服疫情、天气困难,一手抓粮食抢收,一手抓冬种生产,确保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数据显示,阳江89.94万亩晚造水稻收割将于月底完成,预计面积、总产实现“双增”;湛江预计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23万亩,总产量157万吨;茂名174.99万亩晚稻已经进入收割尾期,晚稻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抗疫情 抢收“突击队”冲锋秋收第一线

  这些日子,茂名高州石鼓镇村民祝庆明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受近期高州“1105”疫情影响,石鼓镇部分村庄被划为高风险区。但眼下正是水稻成熟期,所在村属于管控区,秋收如何解决让祝庆明犯了难。

  在镇党委号召下,当地的合作社、农业企业纷纷站了出来,迅速调配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帮助当地村民开展秋收、冬种。“农机手每天都进行核酸检测,大家可以放心交给我们。”深埇毓秀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祝禄森表示。

  在沙坡村,高州市庆宗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庆宗更是忙坏了。

  “我们重点做好高风险区的水稻抢收,提供一条龙服务。可以以市场价包收购,也可以免费送到指定地点,由志愿者配送到农户家门口。”冯庆宗带着两名农机手,每天在管控区为当地农户收割水稻,并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提供烘干、打包、收购一条龙服务,免除了农户居家期间的秋收烦恼。对于低保户、五保户以及相对困难家庭,冯庆宗更是不收取任何加工费。

  连日来,冯庆宗已经为当地疫情管控区域抢收水稻超500亩,这支在高风险区的水稻抢收队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据统计,目前,高州秋收粮食约31万亩,超过八成的稻谷如期归仓。

  与茂名相邻的阳春市春湾镇新明村,由30多名党员干部及志愿者组成的突击队正在争时间、抢速度,力争3天内帮助隔壁村完成200多亩农作物的收割。田间地头上演着一条龙服务的忙碌景象。

  “请您安心居家,我们帮您收割!”党员干部登记好每一个农户的收割信息和数量。村党支部在做好水稻收割的同时,还联系好销售志愿者帮助农户找销路,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

  晚稻完成收割,如何顺利走向市场?茂南区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生产工作组,一边抓抗疫一边收集“农情”,一边为农户联系收割机收割水稻以及联系农产品收购商,有序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采摘相应的农产品。

  疫情最严峻的时候,该区公馆镇东华岭村一家生产农用薄膜的企业,因车辆出行受阻,生产订单面临取消。工作组知道后,立即线上指导企业通过网络申办广东省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用于进出高风险区。

  有了车辆通行证和工作组的指导,企业顺利完成订单,确保了“菜篮子”供给和农产品流通。截至11月中旬,茂南区累计组织130台收割机,收割了18.22万亩晚造水稻,累计成功申报农产品车辆运输“通行证”110多张,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解难题 全流程托管助力藏粮于技

  深秋,坐落于“粤西粮仓”东西洋平原上的湛江雷州南兴镇,金色稻浪连绵不绝。

  南兴镇拥有6.9万亩水稻田,种植面积占东西洋四分之一。得益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今年10月,该镇党委、政府投入帮扶资金150万元,立项购买了5台联合收割机械,交由5个村集体合作社使用,用成本价为农户提供水稻收割服务,降低的成本转变为水稻种植农户的增量收益。

  “南兴镇本地水稻收割市场价每亩80元,而我们采取的价格是:平原地区每亩45元,山区每亩55元,5台收割机一造估算服务3000亩水稻,可为农户增加收入10万余元。”梅田村梅兴合作社社长吴湛军掰着手指计算道。

  多个合作社将成本价服务理念逐步扩大到种管收全流程托管服务过程中,降低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成本。“1亩水稻田全流程农机服务成本能够降低165元。南兴镇6.9万亩水稻农田,一造水稻能够为农户增加一千多万元收益。”对于托管新模式给农户带来的好处,南兴镇党委书记陈锡广如数家珍。

  据雷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雷州以28万亩水稻连片种植的“东西洋”为着力点,以点带面,实现带动全市生产托管全面铺开的良好局面。秋季推进“东西洋”生产托管约6万亩,带动生产托管面积约20万亩。

  “以前家里缺少农业机械,土地撂荒,现在种地不再愁了!”谈起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化州市鉴江街道百室堂村村民李叔十分来劲。他果断把自己的10亩农用地全部托管,如今没动一镐一锄每亩地也能有500多元收益。

  不仅仅是李叔,今年百室堂村的1150亩水田,统一交给化州市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后,不仅实现了土地“零撂荒”,而且每亩节本增收170多元。据统计,在化州市,像这样整村推进生产托管服务的村已达132个,占全市行政村数量的40%,水稻托管服务面积达35万亩。

  这得益于化州全面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去年以来,化州市为了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全省为丘陵山区推动农业生产托管蹚出了一条新路径。

  有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如今“穿着皮鞋下地”已不是新鲜事,让专业服务组织替农民种地成了新潮流。

  眼下,藏粮于技正让化州广袤田野孕育新的丰收图景。数据显示,化州整合合作社263家、农机手1376名、乡土专家240多名,各类农业机械2.28万台(套),其中拖拉机254台,联合收割机733台,谷物烘干机18台,微耕机2.18万台,植保无人机72架。并设立了23家镇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站,发展了350名村级农业生产托管员。科技助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挑上“金扁担”。

  站在收获的田埂上,看着一颗颗金黄的稻粒,往前倒推其成长轨迹,有服务组织推动良种良法落地,有细碎地块连片规模经营,有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丰收自然水到渠成。

  拓产量 “冬闲”变“冬忙” 土地实现一年三熟

  忙完秋收,遂溪县城月镇石塘村,白花花的种薯被成行拋在高垄上,覆土、盖膜,村民们在说笑中忙活着,期待来年2月底的好收成;雷州杨家镇,往日闲田也种起红薯来,新建的甘薯种苗基地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岭北镇城里村,一颗颗毛豆种子“点”进土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继续谱写冬日的丰收之歌……

  “往日‘闲田’变‘忙田’,还能避免土地板结,起到养护的作用。”城月镇石塘村苏少兴已经连续3年冬季种上马铃薯,生产时间仅3个月,合作社每人能挣上万元。当地已然形成“稻稻薯”种植模式:早造优质稻—晚造优质稻—冬种马铃薯,一年可实现三熟,在雷州半岛上走出了一条“北薯南种”的致富路。

  而坐落在岭北镇的冬种毛豆产业也成为了当地的香饽饽。以“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社、农户、定单”模式,由北部湾农产品批发中心有限公司提供种子、技术和兜底收购,各村负责经营,在岭北镇3个重点村推广毛豆种植1000亩,实现了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在高州泗水镇,以四季豆为主的北运菜种植更是热火朝天。作为“茂名市北运菜生产第一镇”,也是高州最早种植北运菜的乡镇之一,泗水探索出了“稻—稻—菜—菜”耕作模式。

  “每年大概11月—12月开始上市,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分为冬、春两造。”泗水镇菜农苏敷建自豪地说道,“我们这里的北运菜,全国有名!”

  按照往年经验,高州市各地冬种四季豆面积9万多亩,预计产量可达13万吨,亩产值可达万元左右。而高州北运菜的网点更是辐射到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的20多个大中城市,不仅成为全国人民的“菜篮子”,也鼓了群众的“钱袋子”。

  在阳江丰多采合山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青椒、菜椒、螺丝椒等各类辣椒在大棚内保温系统等“护理”下,绿意盈盈铺满地头;育苗棚内,工人们忙着护理其他蔬菜种苗,为下一批蔬菜种植做足准备。

  “冬季雾气多,昼夜温差大,病虫害逐渐减少,正是蔬菜种植生产管理的‘好时节’,目前已经种植了近100亩辣椒、40多亩水果黄瓜。”该公司生产经理周龙表示,正在抢抓农时,预计蔬菜总产量有两百多万斤。

  当前,阳江全市冬种指导性计划面积45.6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61万亩,蔬菜33.71万亩,绿肥及其他作物1.3万亩。截至11月1日,全市秋冬种蔬菜面积2.41万亩,蔬菜种植工作正逐渐铺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