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广东工业投资连续2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 创历史新高

时间 : 2023-06-27 09:23:56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半年来,犹如这个盛夏的热度,工业投资的热浪在广东翻滚,“燃”出了新高度。

  “卡位”新赛道!6月1日,现代汽车集团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 广州”正式竣工,从今年6月开始正式量产和销售;

  “鲶鱼”又加码!6月15日,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在深圳龙岗开工建设,两个项目计划投资共220亿元;

  “智造”再升级!在顺德拓野零碳智造产业园,好几栋厂房已经封顶,超过300名工人在这里挥汗如雨、抢抓工期;

  ……

  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广东工业投资维持高位运行,完成投资增长24.0%,已连续2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如此良好势头下,广东工业投资靠什么保持后劲?当前,财政资金“好钢”有限,“刀刃”应该往哪里用,才能以“小支点”继续撬动工业“大投资”?

  广东工业有多“燃”?

  吹响“制造业当家”冲锋号的南粤大地,工业投资到底有多“燃”?

  今年前5月,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等“优等生”保持工业投资快速增长态势,湛江、珠海、汕尾等地重大项目快速上马,广东制造业一派“万马奔腾”的气象。

  不仅是今年,近年来,全省工业投资增速走出了历史最高水平的行情:

  由2019年的6.3%提升到2021年的19.5%,2022年增长10.3%,已连续2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并连续3年高于全国和江苏。

  “近期,我们将在佛山新增投资,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智能智造等方面生产技术和设备采购,打造一座绿色、安全、先进、高效的新型现代化酒厂。”嘉士伯中国总裁李志刚表示,项目将成为嘉士伯在中国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在保障公司华南市场供应的同时,辐射周边市场。

  据广东省发改委数据,2023年广东省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由于投资项目建设的周期性,它们在今年乃至来年还会持续释放投资,为工业投资增长提供动力。

  尽管工业投资增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应该清醒地看到,当下高速增长的背后实则为过去数年疲软的强力反弹。

  数据也在说话:1—5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24.0%,工业投资保持领先优势,但是相比起1—4月增长25.8%、一季度增长29.4%,领先优势在减弱,亟须再添把火、加把油。

  工业投资后劲在哪?

  已经连续高位增长27个月的工业投资,如何避免后劲乏力?又要靠什么继续发展?

  除了卡位新赛道、抢占新风口、上马新项目外,还要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实现存量向增量转化,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比翼双飞。

  目前,传统优势产业依旧是广东制造业“顶梁柱”之一,占全省规上工业三成以上。“从制造业起家走向制造业当家,广东传统产业分量重,还要克服工业发展的‘中年危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认为。

  “从需求上看,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用户依然是传统产业;从供给上看,高技术产业中的多数环节,依然需要传统产业提供的产品作为基础,如生物制药工业离不开瓶子。离开了传统产业,高技术产业的能力也不能完全发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表示,中国的产业升级应该是基础广泛的产业升级,工业不能分三六九等。

  实际上,近年来,广东工业技改增长严重失速,据广东省工信厅统计,2018—2022年,广东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仅1.7%,远低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

  短板就是潜力板,广东技改投资的韧性强、空间大。近年来,广东不少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形成很好的“叠加”效应。

  轻点鼠标,车间里的机械臂自动开启;打开App,电气室温湿度各类参数一目了然;中控室的大屏幕上,各个生产环节的实时画面、数据尽收眼底;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一日尽览湛钢塔”,钢铁遇上5G,通过技改,湛江钢铁将设备有效故障预警率从40%提升至90%,运维时效提升50%。

  在潮州,三环集团通过坚定不移的技改路线,成功组建省内唯一一个广东省先进陶瓷材料创新中心,实现利润连年增长。“4年来,我们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9.63亿元,实现营收年均增长24.38%。”三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通过技改,“小支点”可以发挥“大撬动”的作用。

  据广东省工信厅统计,2020—2022年省级技改资金支持技术改造项目合计2963个,获得支持的企业技术改造总投入1040亿元,上缴税金2122亿元,新增净利润172.42亿元。

  简单换算下,每投入1元技术改造资金,预计可新增净利润0.17元!

  锚定技改,今年年初广东就定下硬目标:

  广东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提出,广东在2023年要新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全力实施广东工业技术改造“双增”行动。

  “技改”应该怎么改?

  “技改”并非一蹴而就。

  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仅为20%。“不敢改、不会改”的顾虑仍深深笼罩在广东制造业。

  “我们的设计软件完全靠进口,企业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严重受制于国外,想转也转不动。”广州中设机器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梅州联进化工公司作为化工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跃跃欲试,“然而我们对转型的路径、内容、效益心中无数,想改又不敢改”。

  此外,社会融资渠道不畅、产业政策细分不足、财政资金形式单一等问题,也成为广东工业技改“拦路”的一个个堵点。

  以社会融资为例,不少制造业企业反映,目前企业技改资金多来源于自有资金,社会融资渠道少,企业技改面临贷款周期长、发债难度大、融资租赁行业渗透率低等问题,常常会错过最佳改造时间。

  “广东要实现今年技改工业企业9000家的目标,就必须保持‘追赶者’的心态,培育建立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加强智能制造公共平台、技术、人才、金融等资源供给。”白明认为。

  企业始终是技改的主体。近年来,广东已经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中小企业联动改造”“链条式”改造的新路,交出了“硬核”的成绩单:

  ——在佛山,美的集团近年打造“链主企业出资+产业链企业配套”的技改模式,推动企业整体生产效率提升44%,年均节省成本超3亿元。

  ——在东莞,华为推进“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采用华为出资30%、政府补贴30%、企业自筹40%的“334”投资模式,带动产业链200多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推广‘行业龙头制造企业牵头’和‘行业公共服务企业牵头’转型路径,支持建设一批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委员会成员宋军华建议,同时,加快培育为细分行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第三方转型服务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产品供给解决方案。

  在资金支持上,不少企业则建议,建立“银行让利、政府贴息、风险共担”金融组合支持政策,引导合作银行推出技改专属信贷产品。

  正如美国商学院教授利昂·梅金森说,自然界生命力最强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适应能力最强的。制造业更是如此。

  技改小支点,撬动制造大发展。这是一篇大文章,更是一个系统大工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