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广东金融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绿色信贷和债券规模等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

时间 : 2022-09-26 10:05:45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这十年,广东金融业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稳居全国第一;全国首创本外币一体化账户、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推动“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三大“金融通”范围不断扩展;绿色信贷和债券规模居全国首位……

  当前,广东正紧紧抓住“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站在更高平台上,实现金融业改革开放更大的跨越。

  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

  在珠海横琴,澳门居民江林(化名)通过澳门国际银行提供的“大湾区直贷方案”办理跨境抵押贷款,有近百个港澳家庭在该行办理这项业务,在内地安置新家。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一年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金融成绩单:吸引超700家金融类企业落户,2022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达82亿元。这只是广东金融创新一处缩影。不仅是珠海横琴,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当地金融发展各具特色,改革动力不断释放,实体经济得到进一步支撑。

  十年来,自由贸易(FT)账户上线、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一系列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动能。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东自贸区”)。

  大时代有大担当。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次年5月,《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发布;6月,广东推出“湾区金融80条”,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蹄疾步稳。广东紧紧抓住“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站在更高平台上,实现金融业改革开放更大的跨越。

  “我们无需逐笔提交单证材料,直接通过电子化渠道向银行发起交易申请,10分钟左右即可结算成功。跨境贸易结算效率大大提高,既减少了资金占用,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一家电视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这是广东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带来的可喜变化,截至目前,该试点业务在广东(不含深圳)累计结算11.5万笔,金额破千亿美元。

  为便利企业跨境支付和投融资活动,更好服务三地经贸往来,人民银行先后出台多项贸易投资便利化举措,简化跨境结算流程,优化跨境投融资管理,本外币合一资金池试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率先在大湾区落地。

  来自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人民币已成为大湾区第一大结算货币,累计结算量超21万亿元。

  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看来,广东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方面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与较强的经济基础,做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在改革、开放、创新方面都有着先行探索的积极意义。

  绿色金融等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金秋时分,广东仍绿意盎然。绿色银行、气候支行、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金融创新、绿色债券、绿色票据……一批全国或者行业的“首家”“首单”在广东涌现;“碳中和”债券规模、绿色信贷和债券规模不断刷新纪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广东是如何将绿色金融打造成一张新名片的?

  在绿色金融尚未走入大众视野之际,广州于2017年6月获批设立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绿色金融发展动能澎湃。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绿色金融成为《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湾区金融80条”等金融文件中的关键字。在深圳,全国首个绿色金融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于2021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广东在绿色金融发展上的优势是能够和港澳地区形成合力。2020年9月4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在广州成立,粤、港、澳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发展。

  走进广东惠州的平海发电厂,空气中闻不到一丝异味。发电厂财务部副部长欧阳驾武介绍,公司选择“碳市场履约”及“单位火力发电平均供电煤耗下降”两个绩效目标与票面利率挂钩发行中期票据,不仅有效筹集到了3亿元资金,还推动了公司可持续发展。这款在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下应运而生的创新金融工具,是广东省首单可持续挂钩债券,也是全国首单碳市场履约挂钩的债券。

  十年来,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在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产品、绿色债券等领域开创了多个国内“首个”“首单”。来自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数据显示,广东省绿色贷款余额从2017年末的3807亿元上升至2021年底的1.43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从2017年末的49亿元上升至2021年底的2200亿。“碳中和”债券,绿色信贷和债券规模都居全国首位。

  政策引领,继续在绿色金融方面做足文章。今年7月,广东印发《广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的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全省设立绿色专营机构40家,信用类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较2020年翻两番。

  绿色金融只是广东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亮点之一。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于海平表示,近年来,广东稳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深化金融开放、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全力推动粤港澳三地金融互联互通

  9月23日,一则消息从粤港两地联合举办的“拓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 活用债券融资助力大湾区发展”座谈会上传来。

  “今年前8个月,香港‘点心债’发行额达历年同期的高峰。”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宣布,作为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点心债”已成为内地企业境外融资的好工具。同时他还透露,内地投资者通过债券通“南向通”投资香港离岸债券出现增长趋势。

  得益于以“债券通”“深港通”“跨境理财通”等为代表的“金融通”的投资范围不断扩容,三地金融市场向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迈进。

  2021年启动试点的“跨境理财通”业务吸引个人投资者超3万人,金额11.91亿元;“三地通保通赔”累计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4.99万辆次;跨境医疗险、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为10万人提供风险保障超360亿元……跨境金融服务产品实现多项全国首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

  近年来,广东金融系统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助力湾区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支持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截至目前,广东吸引177家港资、澳门资金融机构进驻,成为“全国第一个且唯一外资银行地市全覆盖”的省份;港澳资金融机构布局实现多个“首家”,包括首家外资期货控股公司、首家澳门资银行营业性机构、首家港资消费金融公司、首家港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东莞银行、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平安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等机构在港澳及境外设立机构。

  当前,广东正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扛起广东担当、展现广东作为、再创广东优势。

  “广东应抓住‘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推动粤港澳三地金融运行规则衔接、制度对接、市场互通,通过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支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建议。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已经初具规模。

  【广东金融改革开放成绩单

  跨境贸易

  ●全国首创本外币一体化账户、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试点措施。截至2022年6月末,广东(不含深圳,下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6.1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17.2倍。人民币成粤港澳大湾区第一结算货币,结算量超21万亿元。

  跨境投资

  ●全国首创“跨境理财通”,目前,个人投资者超3万人,资金跨境汇划11805笔,金额11.91亿元;“深港通”“债券通”“基金通”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深港通”总成交额超47万亿元,年均增长94.5%。

  跨境保障

  ●全国首创跨境车险,累计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4.99万辆次;首个区域性重疾险落地,累计为10万人提供风险保障超360亿元。

  绿色金融

  ●截至2021年底,广东绿色信贷1.43万亿元,绿色债券规模220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创新碳排放权排污权抵质押贷款、绿色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发行国内首单绿色票据、“碳中和”债券。

  双向开放

  ●314家外资金融机构进驻广东,其中港澳资金融机构180家。新设立国内首家港资消费金融公司、首家港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首家全牌照港资控股证券公司、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