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广东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点企业PMI)为50.2,与上月持平(见图1);5项权重扩散指数中,生产量、新订单指数回升,其余3项指数较上月回落(见图2)。
图1 2011年4月-2014年12月广东省重点企业PMI趋势图
生产指数(生产量)为53.7,较上月回升1.8个百分点,全省制造业连续10个月呈平稳扩张态势。从区域看,广州、深圳、佛山、江门等市企业生产增加较快。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生产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新订单指数(产品订货)为51.5,比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调查样本显示主要受益于内销增长。从行业看,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业、汽车制造业等回升较多;从区域看,深圳、佛山、江门等市企业订单增长较多。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5,较上月略回落0.5个百分点,表明本月我省制造业企业原材料库存减少。
从业人员指数(生产经营人员)为46.5,较上月回落3.2个百分点,表明全省制造业企业用工较上月减少。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3,较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表明供应商供货延误情况持续减少。
图2 2011年4月-2014年12月广东省重点企业PMI分项指数趋势图
表1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广东省重点企业PMI主要分项指数值表
指数 名称 |
PMI |
生产 指数 |
新订单 指数 |
原材料 库存指数 |
从业人员 指数 |
供应商 配送时间 指数 |
2014年12月 |
50.2 |
53.7 |
51.5 |
47.5 |
46.5 |
48.3 |
2014年11月 |
50.2 |
51.9 |
50.4 |
48.0 |
49.7 |
49.3 |
2014年10月 |
50.7 |
51.9 |
52.2 |
49.0 |
49.1 |
49.2 |
2014年9月 |
51.4 |
53.9 |
53.2 |
49.8 |
48.2 |
48.9 |
2014年8月 |
51.1 |
53.7 |
52.1 |
49.3 |
48.9 |
48.7 |
2014年7月 |
51.6 |
53.3 |
52.7 |
49.6 |
50.6 |
48.8 |
2014年6月 |
51.6 |
53.7 |
53.1 |
49.9 |
50.0 |
48.8 |
2014年5月 |
51.9 |
53.7 |
53.5 |
51.0 |
50.2 |
48.5 |
2014年4月 |
51.8 |
53.0 |
52.7 |
52.1 |
51.6 |
48.3 |
2014年3月 |
51.8 |
53.1 |
52.6 |
51.3 |
51.5 |
48.8 |
2014年2月 |
47.4 |
47.5 |
49.3 |
45.5 |
42.5 |
51.0 |
2014年1月 |
48.9 |
51.1 |
51.1 |
48.0 |
41.8 |
50.9 |
2013年12月 |
51.5 |
55.4 |
54.0 |
49.8 |
45.6 |
48.7 |
2014年12月,广东省电子信息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较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食品饮料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9;纺织服装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1。
专家解读
省PMI指数特约解读专家、省政府参事、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教授认为,2014年12月广东省PMI指数为50.2,与上月持平,已是今年以来连续第10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以上;11项分指标中,5项上升,其余6项下降,表明我省PMI的波动仍处在“胶着”状态。
陈鸿宇认为,12月份广东制造业企业的运行状况比11月份略有改善,决定PMI指数的五项权重扩散指数中,生产量和新订单两项最重要指数分别比上月回升1.8个和1.1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和采购量指数也均比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的PMI都在回升;从区域看,深圳、佛山、江门等工业市企业新订单增长也较多。12月份我省制造业企业产销状况有所好转,一是近几个月来宏观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和定向调控的货币政策开始到位;二是我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措施初见成效;三是11月份至12月份历来都是我省制造业企业赶工出货的“旺季”,加之第四季度以来国外市场相对稳定,形成了企业现有产能得以较充分发挥的条件。
陈鸿宇指出,12月份的从业人员指数仅为46.5,购进价格指数仅为45.9,积压订单指数仅为45.8,分别比上月大幅回落3.2个、2.7个和2.7个百分点,均处于3月份以来的最低点。这一状况说明,我省制造业企业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的动力明显不足。新一年的1、2月份,节庆因素还会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对此,陈鸿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宏观方面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新特征,及早研判针对制造业企业出台进一步降息、减税等微调措施的可能性,为企业减少通缩压力。第二,地方政府要及时梳理目前制约制造业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改革力度,为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和调整结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制造业企业也必须认清国内外市场走势,特别是把握好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和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工业品价格指数(PPI)连续下降的机会,寻找在整体下行的大趋势下,自身降成本、增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办法。
(运行监测处、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