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粤环函〔
2011〕1244号
关于报送环境应急产业发展有关情况的函
环保部应急办:
根据环保部《关于开展环境应急产业发展有关问题调研的函》(环办便函〔2011〕64号)的要求,现将我省环境应急产业发展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应急产业发展情况
我省应急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省政府高度重视。一是从法律法规上支持应急产业发展。省府办公厅2010年1月印发的《2010年全省应急管理工作计划》中,提出了推动建立应急产业体系、加强对应急产业发展的指导,推进应急产品认证中心的举措。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6月颁布实施的《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中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机构等开展公共安全技术理论研究,开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促进应急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2011年3月,我省在东莞召开省应急产业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健全应急产业体系,打造应急产业平台”,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企业参与应急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产业发展。二是强化应急科技支撑力量。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科技厅组建了化学应急检测、饮用水安全等10个省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为应急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以示范基地推动应急产业发展。目前,我省正在开展东莞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试点,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广东省应急产业基地建设方案》,广东中基应急产业技术有限公司落户东莞市松山湖高新科技产业园,首个应急产业基地示范项目“中国南方应急科技大厦”在筹建之中。
二、环境应急产品基本情况
目前,我省环保部门的环境应急产品主要是各监测站配置的应急监测装备,主要包括应急监测车(大气、水污染应急监测车)、防护用品(防护服、呼吸器等)、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便携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多组分气体分析仪、综合毒性测定仪、重金属电化学测定仪、水质检测仪等),这些装备大多为进口的,一些环境指标还无法检测,价格也比较昂贵,县级监测站难以配置,目前市场上缺乏质优价廉,符合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的国产品牌。我省尚未专项开展环境应急产业发展有关工作,据向省环保产业协会了解,除危险废物和化学品处置企业外,我省环境应急产业的企业缺乏。
三、对推动环境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然而,先进的环境预警监测体系尚未形成,环境应急处置技术研究滞后,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大量依赖进口,大力发展环境应急产业,特别是在流动监测车、在线监测仪器设备、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应急平台建设、应急物资建设、应急处置技术、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市场前景。
(一)健全有关应急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健全应急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发展应急产业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应急管理的法律和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等对应急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新增了“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产业类别,提出的43项鼓励类发展产品,涉及突发事件的监测、预防、处置及其相关服务。但以上规定只是提出了应急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还需要各地结合实际,做好应急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细则。“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推动应急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来抓。建议环保部将环境应急产业发展纳入“十二五”环境应急体系规划。
(二)加大对应急产业发展鼓励和扶持力度。
作为一个提供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产业,应急产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具有较大的风险,企业要实现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需要政府主导,增加投入,提供投资融资、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大力培育应急产业市场。要明确应急产业定位,出台扶持政策,制定相关产品标准,鼓励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发展应急产业。实施应急产业示范点和应急产品示范工程,对应急处置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应急产业参与应急救援要及时给予补偿。发挥环保产业协会、应急管理学会等组织的作用,为应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和技术服务,帮助开拓市场。环保部门要主动协调发改革、财政等部门,统筹指导环境应急产业的发展,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三)加强应急产业科技支撑。
通过政府科技计划和基金等,对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给予支持,并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和专业建设,鼓励、扶持具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培养应急产业科技人才,在环科院等单位设立环境应急技术中心,推进环境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企业立足自主研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开发应急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快环境应急和在线监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和标准化。推动“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联系人及电话:肖文 020-8753531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主题词:环境 应急 产业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