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豚’准备,智能巡查开启,放!”随着一声令下,工作人员将管道检测机器人“小海豚”沿着雨水井放下,随着尾巴上的高精度编码电缆自动延伸,它到达了目的地。随即依靠4个橡胶轮驶入了管道内,头顶的摄像头不断传回图像,管道中的方寸世界瞬间尽收眼底。
近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南水水质净化厂,利用管道机器人、高清无线潜望镜对辖区两个试点企业周边管道进行排查。排查人员首先利用高清无线潜望镜对目标管道情况进行快速内窥摄像检测,初步判断管道内部情况,从而使用不同“听诊器”进行针对性“诊疗”。这是为有效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而探索采用的“黑科技”。
管图1 道机器人准备大显身手
图2 机器人排查管道内部
这不是“科幻片”,而是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利用高清无线潜望镜、管道检测机器人对地下管道开展试点快速排查的现场,通过分析地下管道状况,快速溯源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来源,从而将环保执法的“阳光”照进排污监管难度较大的“地底世界”。
图3 潜望镜排查现场
图4 潜望镜排查情况显示
据介绍,当管径为150mm-300mm时,单独使用高清无线潜望镜,利用声呐排查功能,通过声波反射定位,自动分析提取出管道内壁轮廓,从而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量化分析,掌握管道走向情况。
当管径大于300mm时,则可在声呐分析基础上搭配使用“小海豚”进行管道排查、声呐分析,建立三维模型,生成针对疑似支管的排查路线。“小海豚”则通过扩展部件,沿着生成的路线行进,通过摄像镜头观察管道内部状况并进行实时录像。同时,其自身携带的AI识别系统能够自动抓取录像画面,并自动截取管道可疑部位图片(如错接、私设暗管等)并存储,形成分析报告,为工业污水排放溯源提供科技支撑。
“原本进行污水溯源,只能凭借执法人员经验判断以及周边企业逐家排查,不仅效率比较低,而且难度比较大。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通过声呐产生的模型地图以及机器人实管拍摄,这不仅降低了执法难度,更提高了执法精度。”通过高清无线潜望镜、检测机器人、管道声呐等“黑科技”结合使用,对工业企业污水排放管道打出排查“组合拳”,用智能监管对环境违规行为进行治理。
管道检测“组合拳”是珠海市生态局提升智能化监管水平、创新数字治污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不断探索数字治污“加减乘除”新模式:落实数“治”监测,加强区域环境数据监控,做好加法;实现平台一体化管理,减少企业信息申报手续,做好减法;打造智慧执法,倍化环境监管执法效率,做好乘法;建立应急预警系统,破除环境安全隐患风险,做好除法。
下一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引进科技支撑,解决环境治理技术、设备等关键硬件保障问题,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支撑管理服务,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效率和水平,用最小的经济代价实现最大的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