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参事馆员风采 > 著书立说

馆员田丰:弘扬人文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读“横渠四句”有感(三)

三、承传创新的精神

“圣人”在秦之前是儒、道、墨、法之共同用语,汉以后,“圣人”基本为儒家专用。张载“为往圣继绝学”,很大程度是要继承儒家绝学。中国古代曾认为,传道从尧传舜,舜传禹,经若干圣贤,再传到孔孟,就结束了。韩愈曾在《原道》中讲“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事实上,儒学是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主导思想,在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没有“绝”过,更多体现的是儒学大家对儒家学派处境的担忧。在汉代以后,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比较大,尤其是外来的佛教,自汉传入我国,经魏晋南北朝,发展兴盛起来,南朝四百八十寺,反映出当时佛教的盛况。当时最聪明的人都被佛教吸引过去,出生于广东的六祖慧能,就是这一时期代表人物,他把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创立了南宗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坚力量的儒家学派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张载以承传创新的精神,悟出了儒、佛、道互补和互通的道理,创造性地批判和吸收佛学,创立了关学学派,并成为理学奠基人之一。

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体现了他自觉的文化传承使命的担当。南宋的陈亮曾说:世以孟子比横渠。张载与孟子一样都对继承“往圣”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同时张载在学理上与孟子有传承联系,他诠释和发挥了孟子的心性思想,阐发了天、地、人、心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从主体能动方面使天人相互贯通,使儒家心性论在理论、实践、境界等方面更加丰富和完善。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弘扬张载的传承创新精神十分重要。全球化在推进贸易、市场、金融一体化的同时,也打破民族国家的文化界限,造成各种文化的整合与分化,传统文化正在面临文化同质化的影响和冲击,许多有识之士大力呼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必须保护民族本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民族文化、文明的中断,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许多精神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要素和财富。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变局、大调整的挑战,中华文化要为增进世界共同价值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