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文明整合的现实基础
恩格斯指出:“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全球化进程中文明整合的根本原因,在于时代的变化,人类的变化。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 文明整合的时代要求
时代主题是世界范围内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现状和趋向的综合性反映, 也是人类主体对世界客体的一种理想指向。一个多世纪以来, 世界历史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转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是文明冲突走向文明整合的过程。
战争与革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工业经济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然而,这种经济本质上是以土地、能源、矿产等物质资源的占有和消耗为特征的经济,它建立在精神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城市与乡村、人类与自然分裂的基础上。当工业经济发展到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必然导致寡头政治。寡头之间掠夺市场、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对立, 在国内则表现为阶级对立,这时战争与革命就变得不可避免。这些战争和对抗引起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同时也是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冲突。这些冲突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宗教等各个方面。工业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 它所引起的文明冲突随着这种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世界化,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文明整合也日益发展,然而,文明冲突的趋势占据主导地位。
和平与发展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战后, 随着以信息技术、生物遗传工程技术为先导的第四次新技术革命的来临, 世界经济结构逐步发生重大的变化, 即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知识经济不是以自然的物质资源的拥有和使用为决定因素, 而是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决定的因素。与工业经济靠生态平衡的破坏和人的片面分工来实现增长相反,知识经济的增长建立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各国从过去着重追求军事、政治的优势转为追求经济、技术的优势,从过去致力于自然资源的无限的占有转为对知识的拥有和人才的培养,从过去只注重一代人利益转为顾及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尽管知识经济时代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但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民族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展示了从理想到现实的美好前景。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转换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文明整合取代文明冲突成为时代的主流。
(二)全球性问题的凸现— — 文明整合的客观要求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全球性问题--也就是关系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问题突出起来,这些全球性问题包括人口爆炸性增长,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此外, 核武器、 核污染对人类的威胁,粮食短缺造成亿万人饥饿(1995 年发表的一份报告称,目前每天有7.5亿男女和儿童挨饿),也是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这些全球性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如此广泛和深远,以至不得不把每一个问题都提到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加以考虑。人口增长过快与资源、经济、文化发展不协调,不仅会降低人口素质、造成人类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而且会造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平衡,在创造工业文明的同时造成地球生物圈的损害,不仅使获得的经济效益为生态的负效应所抵消,而且使人类与环境的循环系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产业进步与人的素质不平衡, 不仅引起贫富分化,饥饿和社会动乱,而且会妨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提升。马克思早有预见地指出,“ 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每一个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和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 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12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现代化的同时,也使主客体关系的异化从民族国家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的范围。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不仅给当地居民造成沉重的灾难, 而且给其他欧洲国家的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
全球性问题对全人类利益的重大影响迫使人们形成和增进全球共识,从而为文明整合创造了客观基础。“我们只拥有一个地球”,它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它既是人类改造和征服的对象,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它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因素的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一个地区的局部的问题随时可能上升为全局性的、世界性的问题。每一个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的价值观,而当这种民族价值观与全人类利益尖锐对立的时候,就不能不重新加以审视和调整。如美国社会高消费的价值观导致着这个少于世界 5
人口的国家, 消耗着世界资源产量的1/3以上。据测算,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那样,那么地球上的石油储藏仅够用 1.5 年。除消费观,还有发展观、平等观、环境观、战争观、人权观等一系列的观念都需要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高度上,用“求同存异”, 逐步增进合作点和共同点的方式去协调,以解决人类当代迫切的问题。“文明冲突论”无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客观要求,呼吁着全球协作,平等协商,增进共识的新思维。唯此,才能使人类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矛盾面前, 在空前严峻的生态危机、价值危机的窘境中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指出的:“ 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彼此之间的分歧,要坚持对话、不搞对抗,以双方长远利益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加以解决, 反对动辄进行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
(三)人类协同体的形成— 文明整合的主体条件
马克思以解放全人类的广博胸怀,在科学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指出,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 他在震撼旧世界的共产党宣言》中得出的结论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由人联合体与共产主义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认、自由和必然、个体和整体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作为一种形式, 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 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类的最高理想,它的本质是消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异化,使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精神活动置于联合起来的人类的控制和协调之下,实现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现代化大生产在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异化的同时,也创造着消灭这种异化现象的物质力量、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实质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个以协调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行为,谋求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的人类协同体正在形成。虽然阶级、民族国家仍然存在, 独特的利益仍然被强调甚至相互间有时发生尖锐的冲突,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经济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技术、资本、金融市场在内的大网络,使各国利益的一致性、互联性明显增强,构成一个“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整体。各方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成为制约矛盾冲突的基础。人类协同体既承认竞争, 更强调合作和对话,既尊重民族国家的主权,同时又要求民族主权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让渡。相对于消灭阶级消灭国家的自由联合体而言,人类协同体仅仅是它的初级阶段,然而毕竟是人类的一个巨大进步。它以国际性的组织机构为载体, 以国际共同承认、遵守的原则为纽带, 构成一个将各个民族国家联合起的巨大网络。人类协同体到目前为止虽然仍处于初级阶段形态,但已经在国际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波黑战争、海湾战争、中东和平、亚洲金融风暴等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的解决,都充分体现了协同体的功能,它展示了人类必将以科学理性精神,以最无愧于自己本性的方式联合起来, 有效地解决困扰人类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