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参事文史动态 > 室馆要闻

“近代史开篇地”东莞请出列,听听专家这些“金点子”

2月17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专家圆桌座谈会在东莞虎门海战博物馆举行。

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田丰,南方日报社原社长杨兴锋,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徐远通,广州日报社原社长顾涧清,省社科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所长、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庆新等专家学者以专家圆桌访谈的形式,为东莞打造“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和发挥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建言献策,讲好新时代的“近代史开篇地”故事,加快推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彰显历史担当

“东莞提出‘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这一口号是很有历史担当的体现。”田丰认为,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封建统治下的一次伟大觉醒,真正开始“睁眼看世界”,开启近代化进程,“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

“一座城市的定位,要考虑两点,一是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二是符合大历史观的需求。”杨兴锋表示,从这一角度看来,虎门销烟和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很强的联系。“东莞既是近代史的开篇地,又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排头兵。”杨兴锋认为,要阐释好“觉醒之门”与“复兴之路”之间的强关联,站在这一角度去传播更有高度,更有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

提到“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这个传播口号,李庆新直言“准确”,称从面向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在李庆新看来,东莞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领风气之先,提出“觉醒之门”非常准确;同时,东莞还是一个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地方,“英雄之地”当之无愧。

用新方式讲述故事,用新产品传播形象

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如何在大湾区城市群中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田丰认为,要进一步擦亮东莞城市文化名片,增强城市凝聚力、吸引力、辐射力,努力成为吸收大湾区各种人才资源、创新要素的“海绵”,“建设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要吸引全国的人才来东莞干事创业发展。要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要有传承意识,传承海洋文化、岭南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包容精神,担当精神。

杨兴锋建议,要做好策划,擦亮“近代史开篇地”这张城市名片,可以每年策划一个专题系列报道、一个论坛,对外讲好东莞故事。在此基础上,做到“三个新”:用新思维挖掘历史,在深度上做文章,讲好“觉醒”带来的启示;用新方式讲述故事;用新产品传播形象。

“‘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东莞的一种追求,一种向未来的精神。”访谈中,徐远通围绕“讲、保、展、传、创”五个字,阐述了如何擦亮“近代史开篇地”这张城市文化名片。“讲”即讲好东莞历史文化故事;“保”即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好,而且要弘扬好”;“展”即展现东莞文化特色,“‘英雄之地’这四个字概括的非常精彩,从古至今,东莞确实涌现了大批英雄”;“传”即传承东莞历史文脉;“创”即争创城市文化价值。

顾涧清则提出可以考虑像当年谢晋拍摄《鸦片战争》(于1997年上映,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个奖项)一样,拍摄一部关于“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的大型纪录片,“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不能忘却的历史”。对此,田丰、杨兴锋等人齐齐表示赞同。杨兴锋称,重点围绕“觉醒”二字做文章,将虎门销烟精神内涵与时代精神挖掘、呈现出来,跳出历史事件,讲出新时代的故事。

“放眼未来,东莞要有更高远的目标,从大局出发,从国家乃至全球的格局去谋篇布局。”李庆新表示,东莞身处大湾区城市群,各个城市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东莞要错位发展,打造一些具有标杆性的工程,“海洋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