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参事文史动态 > 室馆要闻

“广东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学术座谈会在广州举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广东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学术座谈会在广州举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主任(馆长)杨汉卿,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刘海陵分别致辞,省文史馆馆员、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宇航主持会议。省参事室(省文史馆)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杨敏,省文史馆馆员张春雷、徐真华、陈中秋、顾涧清、赖永光、罗斯宁、王见、李遇春、王增丰、郑佩瑗、赵晓苏、谢顺彬、陈劲佟、叶秀粦、黎展华、李伟,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六巡回指导组组员陈寰、陈熹,以及馆外专家学者蓝海红、齐喆、吕永强、裴继刚、钟茜、苏怀杰、方昕等40多人参加了会议。

  杨汉卿在致辞中指出,广东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代民族革命策源地,自古以来中原文化、百越文化与海洋文化在此交汇,先民们创造并留下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辉煌绚烂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宝贵财富。

  杨汉卿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飞速发展,如何探索科学有效的方式更好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体现出当代价值,已成为一项迫切而紧要的任务。一直以来,广东省文史研究馆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和探索努力,针对广东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立法保护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及时为广东加强文物古籍、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召开本次座谈会,不仅是回顾与总结,更希望籍此机会,集中智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扩大交流合作与发展、加强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等措施,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升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

  刘海陵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份深植岭南、享誉全国的文化大报,作为主流的大众媒体,羊城晚报一直把做好广东文化遗产的宣传作为己任,探索如何高举岭南文化大旗,帮助文化遗产‘开口说话’、讲述历史,助力高质量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在更高格局为广东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和传承鼓与呼。“广东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学术座谈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羊城晚报将从各位专家的精辟论述中,发掘报道题材,在新时代继续努力写好广东文化遗产的宣传文章。

  会上,来自文史、非遗、工艺美术、文保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深入交流探讨,一致认为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体现着各族人民的独特创造、精神理念、道德规范,涵盖表演艺术、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我们的宝贵的遗产。保护好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全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使广东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推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科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张春雷院长在总结中表示,此次会议认真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方面的指示和要求,专家学者的发言,观点明确,虚实相依,论据充分,论述精辟,还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今后,在室(馆)党组的领导下,文化遗产研究院计划沿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这个主题,每年举办一到两次研讨会,助力广东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

图片1.png图片2.png图片3.png

(文史业务处李飞光供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