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无障碍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公开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518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0-08-05 14:29:35 资料来源:本网
【打印】
分享到:

粤教案函〔2020〕373号

A类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第20200518号提案答复的函

王大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应用型本科教育基地(群)的提案收悉。经综合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统战部、省港澳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的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应用型本科教育基地(群)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完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广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促进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在政策、项目、资金等多方面同步发力。

一、以产教融合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加强政策顶层设计。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


划纲要》,制定《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招生考试配套改革等十一条政策措施,推动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出台《广东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设培育100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广州市纳入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建设城市,指导广州市编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方案及问题清单、政策清单和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清单。发挥中央和省属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着力深化重点产业领域产教融合。

(二)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深化校政行企多元融合。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出台《关于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高校战略整合各方资源,依托优势学院或学科专业建设多元共建的新型产业学院,打造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载体。目前全省已建成80多个产业学院,形成了“校园”“校地”“校企”等多种建设模式,覆盖电子、通信、农林、医药20多个产业领域,立项支持建设了广东工业大学粤港机器人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广州工商学院智慧冷链产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产业学院等多个粤港澳合作的产业学院。

(三)布局实施《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与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分别成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佛山基地、东莞基地、中山基地。此后,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陆续协同广东科学院、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共建了联合培养基地。自承担试点改革任务以来,联培基地聚焦制造业创新需求,共联合培养研究生近3000人。这些研究生在基地联合培养期间,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企业里;学成毕业以后,大多数留在基地所在地行业企业一线从事研发工作,成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重要新生力量,成为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的重要纽带。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4年多来,有效促成了校企协同解决技术难题超过3000项,助力多家家企业跻身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四)以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为依托,强化本科实践基地内涵建设。目前,我省本科高校已立项建设涵盖各专业学科的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54个,通过校地协同,协调产学合作,应用研究及转化,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更多优质平台;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人才建设研究,立项支持暨南大学“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法律人才培养的四方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等16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促进学校教学、企业教学、行业教学有机结合,有力提升基地实践教学能力。

(五)打造教育科技协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平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统筹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布局建设了首批10 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首批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境科技”等重点领域,由粤港澳三方或粤港、粤澳双方具有合作基础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法人单位联合建设,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等一批国际知名院校,涉及港澳科研人员近百人。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省内重点高校以及比亚迪锂电池公司、中集智能科技公司、泰斗微电子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也共同参与。同时,大力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龙头骨干企业合作,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与产业对接融通。启动首批13 个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财政资金总投入5.6亿元,平均资助强度约4300万元,其中高校牵头的有5项。

二、深化合作,联合打造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

(一)积极推动港澳高校到大湾区内地合作办学。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在省教育厅的推动下,2019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教育部批准筹设。香港城市大学与东莞理工学院拟合作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公开大学与肇庆学院拟合作设立香港公开大学(肇庆)的申报工作已经按程序开展中。香港理工大学与佛山市政府、澳门科技大学与中山市政府、澳门城市大学基金会与珠海市政府已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或合作备忘录。省教育厅及有关地市正在积极推动上述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引进港澳高校到大湾区内地合作办学,大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水平,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深入发展。

(二)打造粤港澳院校交流平台。在教育部、国务院港澳办等国家部委的指导下,我省积极推动、大力支持中山大学协同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牵头于2016年11月15日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3年来,联盟已汇聚粤港澳三地37所高校,并在框架下成立及筹备成立近20个专业联盟,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协作共赢的优势。联盟整合了三地高校学科优势,组建各专业联盟,实现粤港澳协同创新发展。联盟积极鼓励各成员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在联盟内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组建各类专业联盟,并以此为依托开展粤港澳三地科研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的协同建设,助力湾区科技创新发展。设立专项计划,支持广东高校与港澳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行双导师指导,深入借鉴港澳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粤港澳三地人才和科研资源的有效共享、深度融合,提升培养层次和质量。

(三)加强技工教育师资培训交流。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我省技工院校与港澳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自主对接合作,探索开展交流合作项目,推行联合招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办学模式。目前,我省珠三角地区已有深圳市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东莞市技师学院等多所院校与香港、澳门的职业院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师资培训、学术研讨、技能竞赛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香港职业训练局职业培训合作交流协议》,积极推动我省技工院校与香港、澳门教育职业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粤港澳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交流机制。2015年以来,共选派了7批191名专业骨干教师、教学管理骨干赴香港职业能力训练局培训交流。

(四)积极推进青年学生交流工作,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和友好交往。为构建从学校到实习、创业的发展链条,我省协同粤港澳相关部门,共同实施推动粤港澳青年实习计划和青创基地建设等项目。自2015年起,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澳门青年实习计划”,吸引了3600多名港澳青年暑假期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开展4周至8周不等的实习。协同港澳方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市确定了首批10个粤港青创基地和3个粤澳青创基地,积极引导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创新创业。鼓励各地各技工院校通过搭建平台,创新举措,促进与粤港澳地区职业院校青少年的交流。如与香港、澳门和成都合作举办的“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等,有效推动了粤港澳三地青年技能人才交流,加深港澳青年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认识,为其融入大湾区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三、加强配套政策保障

(一)完善办学经费保障机制。近年来,省级财政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了“生均拨款+专项资金”为主的稳定的经费保障模式,2020年共安排198亿元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占省级教育资金的34.2%,支持学校统筹相关资金开展基地(群)建设。

(二)发挥中央资金的撬动作用。“十三五”期间,我省积极争取教育现代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我省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累计争取3.24亿元支持我省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产教融合工程实训基地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等4个项目建设,撬动总投资逾10.5亿元。这些项目大多为实训基地建设,对于牢牢扭住实习实训这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三)推进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2019年,印发《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从构建全面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体系、推进各领域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认可、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融合发展机制等三方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自由流动。以“分类有序、突出重点、先易后难”作为基本原则,逐步建立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资格认可机制,先期选择市场成熟度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和社会重点关注的专业领域,成熟一个推动一个,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

(四)狠抓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人才平台建设,推动实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我省自2008年起先后启动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分别面向海外人才和本土高层次人才给予经费等一系列支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杰出人才参评“百千万工程青年拨尖人才”。积极推动实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2017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粤发〔2017〕20号),通过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统筹培育人才队伍、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完善人才发展政策和环境,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发挥党外人士在教学基地中的作用。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以打造活动平台为切入点,按照“五有”标准,在广州、深圳打造了党外知识分子活动基地;在珠海市容闳博物馆建立了全省首个“留学报国教育基地”;长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培训,重点支持港澳青少年群体依靠高校、企业提升专业素质。2019 年召开全省部分高校统战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高校学生交流平台与统一战线实践平台联系,整合我省与港澳已缔结姊妹学校(园)等学生交流平台和统战实践基地、留学创业基地的资源,引导三地高校师生共同开展国情教育和社会实践;积极谋划在广东东莞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创建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面向港澳台办学的职业技术学院,为港澳青年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港澳学生提供职业教育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积极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协助解决基地(群)的重点难点问题,助力基地(群)发挥更大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进一步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为产教融合服务的社会组织,开展人才需求预测,促进校企合作对接。打造覆盖全省的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汇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各类信息,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其他相关服务。发挥好“粤港澳高校联盟”等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学校和企业、产业园区等各类主体在教育培训、项目合作、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

二是大力支持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支持地方政府新建集教育、科研、产业为一体的联盟型教育基地群,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产业的匹配度与支撑度。鼓励现有高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加大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合作力度,强化科教协同,培养现代高新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建设独立运作的公共实训基地,为当地学生提供基于真实生产项目和生产岗位的培训实践场所。

三是深化教学基地内涵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实施意见》,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断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重点支持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继续以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为抓手,深化教学实践基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全程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研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评价等环节,支持校企联合开发建设紧贴岗位实际需求的系列课程、教材,探索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方式、建立完善实践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基地实践教学质量。

四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各有关单位资源优势,立足社会需求导向,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本科实践教学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各类教育基地的交流,促进优势资源互补,推动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服务互通,使合作成果惠及各方。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0年7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瑜,020-3762682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统战部,省港澳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教育厅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