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南方杂志社推出“精神的力量”系列——用视听语言和镜头记录那些曾经为我们美好生活而奋斗过的老兵故事,旨在通过影像口述史,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精神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愈发坚定。
英雄的故事,永不褪色。2023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3周年,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南方》杂志记者走访了多位广东籍的志愿军老兵,聆听他们的战斗故事,忆往昔峥嵘岁月。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93岁的老兵黄镇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黄镇生亲历抗日战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长津湖战役。他穿越在生死线上,历经血与火的淬炼,回国后又参加国庆阅兵,在天安门前光荣吹响《东方红》。
近日,《南方》杂志记者来到广州市越秀区,见到了这位耄耋老兵。黄镇生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虽退伍多年,但神采中仍流露出一名军人的坚强与刚毅。他翻阅着一张张老照片,徐徐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
这些泛黄的老照片如同一个个音符,谱写了一曲绚丽多彩的生命交响曲,带着记者的思绪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11岁上战场
“我要上阵杀敌,为国效力!”
1942年,当时的中国人民深受战争之苦,黄镇生也跟着母亲逃难回到老家肇庆高要。由于黄镇生父亲去世,家里缺乏经济来源,为了生存家里准备让年纪尚小的他参军。路过佛山三水芦苞时,黄镇生亲眼看到日本人拿着刺刀迫害国人,这坚定了他参军的决心。
儿时的那段记忆让黄镇生至今刻骨铭心。
“日本人在我们中国‘烧光、杀光、抢光’,真的无法原谅。我想和大家一同为祖国效力,把日本人赶回去,保护我们的国家!”谈起自己投身军队的决定,黄镇生神情充满激动与坚定。
参军时,黄镇生年仅11岁,他被安排担任通信兵,负责战场前线与后方的信息传递。“当时日军多次派飞机轰炸我们,全体军民奋起反抗,我不幸被炮弹爆炸的碎片打伤右脚,被送到了部队后方治疗。”
黄镇生年轻时的照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镇生在1948年加入了八路军,并跟随部队一路往北向徐州前进,亲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黄镇生家中收藏了多枚珍贵的战斗纪念章
“淮海战役结束后,军队继续向南挺进。这时我所在的部队正式由八路军华东三野一纵一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20军58师。”时隔多年,黄镇生仍然清楚地记得部队的番号。
1949年,黄镇生所在部队收到强渡长江的命令,渡江战役胜利后部队还继续负责警卫任务。“解放上海后,我们还经常出海训练,随时准备作战。”黄镇生说。
奉命出征朝鲜
“军令下达,使命必达!”
1950年10月的一个晚上,黄镇生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要向北出发,一行人立马启程。“作为军人,命令一下,使命必达。”
部队本打算在沈阳更换冬装,但命令调整,列车迅速北上,火车行驶到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的时候停下了,“当时战事紧急,美军已离鸭绿江不到100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在沈阳换装吗?我们要与敌人争夺时间,决不能让敌军过江。”黄镇生解释道,“中途首长动员士兵时我们才知道紧急入朝的原因。”
“一下火车,眉毛都冻得结冰了。我是通信员和司号员,随身携带一个铜制号角。那晚下车时,我把小号拿出来,天气太冷了,小号就紧紧冻在手上,掰不下来也吹不响。”回想起当时的寒冷,黄镇生仍然印象深刻。
军令紧急,黄镇生和其他志愿军战士换上了南方冬装,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滴哒滴滴滴滴......”
“冲锋号吹起来,冲啊!”
志愿军渡江后和朝鲜军队一起击溃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我们也是王牌之师!”黄镇生自豪地说。随后,黄镇生所在部队到后方整训,并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黄镇生回国后的照片
在这次战役中,美军使用榴弹炮对志愿军进行了集中轰炸。“当炮火停止的时候,我以为这波攻击结束了。我走出防空洞外,碰到一个美国军人,他当时就离我二三十米,”黄镇生回忆时,声音还带着紧张,“我马上抄起信号枪对准他,虽然我知道信号枪不能致命,但我赶紧打了一枪,就跑回防空洞报信,提醒大家撤退。”
部队急匆匆下山,但志愿军的集中转移碰上了美军猛烈的炮火,伤亡惨重。“我们都不是用走或者跑,而是跳下山的,下山后我看到很多战友倒在路旁,有的已经永远不能发出声音了,真的十分痛心。”
“我在朝鲜的时候没想到有机会能回国,每一分钟都有飞机在我头上飞过,都有牺牲的可能。一切为人民,为正义战争,为和平而战。”黄镇生坚定地说道。
天安门前奏响《东方红》
“我始终听党指挥!”
1952年春节前,在朝鲜前线的炮火与硝烟中历经磨炼的黄镇生回国,之后他被调至军乐队,在浙江慈溪驻军。1955年,黄镇生光荣地被抽调参加国庆阅兵。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
“10月阅兵,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出发了。8月先前往南京训练1个月,然后9月又到北京天坛训练1个月。国庆前半夜三点,我们就坐车出发前往天安门。在天安门一站,只能立正、稍息。”
“准备奏乐的时候我们屏息凝神,现场非常安静,连一只蚊子飞过都听得非常清晰。我非常激动,但也不敢分神,就盯着指挥员的动作。”回忆起参加阅兵的情景,黄镇生难掩兴奋。
1955年10月,黄镇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成员参加北京国庆阅兵
随着指挥员发出号令,《东方红》的乐声在天安门广场准时响起。
参加大阅兵后,黄镇生向组织申请复员,回到广州工作。“从军的时候我当过通信员、施号员、文书、军乐队员,虽然我只有小学文化,但我很愿意学习。”戎装在身,情怀在心,无论在哪个岗位,黄镇生始终坚持退伍不褪色的军人作风,主动摸索,善于学习,坚持听党指挥、为国为民。
多年来,黄镇生生活十分节俭,家中摆设也很简单。“我是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人,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只能吃甘蔗渣、糠、树皮。现在人们的生活很幸福,更要学会珍惜。”
从岗位上退下来后,黄镇生也一直坚持规律生活,每天去公园锻炼身体。“闲暇的时候我最爱弹琴,最喜欢《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这两首曲子。每次弹我都会沉浸其中,忘记时间的流逝。”在动听的乐曲声中,一个个音符陪伴着黄镇生再次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