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8月10日,由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的“走基层·走军营·走红色足迹”——中央、省市媒体采风行走进惠州市,见证了“惠州标准”所迸发出的磅礴动力。
惠州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逐年选树了7名“创业先锋”、10名“行业明星”、10名“最美退役军人”。该市还出台了《惠州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目录清单》,协调11家银行提供“一先、七免、两优惠”服务。
“软弱涣散村”变身为文化部落
观背村位于博罗西面,与繁华的博罗县城仅一路之隔。“外看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这是村民形容观背村的一句顺口溜。2014年,观背村被上级部门列为“软弱涣散村”。更让人难堪的是,同年村换届选举,原来的6名村干部,只有服役3年的退役军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郑国雄一个人留任。
面对人居环境恶化、大量年轻人才外流,郑国雄明白急需改变现状,他决定将观背村打造成文化部落。
郑国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改变观念入手,树立村民“主人翁”精神,让观背村的发展成为所有村民的愿景。同时,他积极把优秀村干部发展成党员,从根本上扭转了村“两委”班子原来“一盘散沙”的状况。
在整治人居环境上,由于筹不到拓路、绿化、垃圾清理等共18万经费,郑国雄就带着村干部和村民自己动手,结果只花了1万多元钱就完成了既定任务。同时,他带领村民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将村里闲置的老旧房屋打造为发展文旅产业的宝贵资源。引进文艺产业进驻,21家老旧房屋被腾空并修缮一新。
观背村阅览室一角,宁静的环境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学习
为了让村民看到前景和希望,郑国雄和村民决定打造一个进驻“样板”:将一间废弃小屋的墙面粉刷一新,画上记录了观背村的前世今生、习俗故事的《古地漫话》壁画;院内的杂草一清而光,精心设计的小水池颇有农家风情;旧瓦罐、竹篱笆,旧物新用,小屋展现出了乡村风韵……这个取名为“一亩三分地”样板很快引发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团体、志愿者协会和商家租下老旧房子,改造成他们心目中的活动场所和工作室。
郑国雄告诉记者,观背村如今已有67家文化团队进驻。文艺协会的入驻,文化产业的兴起,每年吸引近50万名游客慕名前来游览,带动了村里民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郑国雄掐着手指头跟记者算起了账: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3万元增长到目前的60多万元;观背村的老房子租金翻了好几倍,不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们不再盼着拆迁,而越来越多的外出年轻人回到了观背村创业。”郑国雄开心地说道。
“同等岗位退役军人待遇高出500至1000元”
关爱退役军人之星、企业家及公司创始人周俊雄,高度重视退役军人队伍培养与建设,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公司优先招聘退役军人,目前该公司有5名员工是大学学历的退役军人。周俊雄坚持把退役军人培养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同等岗位退役军人待遇高出500至1000元。现任公司法务部的副总监李奎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他曾是一名服役四年的退役军人,退役后2019年加入到该公司。在周俊雄的重点培养下,仅用了三年的时间,李奎从法务专员,到法务经理,再到法务副总监。李奎从刚来时面对一个个法律法规文件、协议合同文件与案例都感到头疼,到现在处理文件及案例游刃有余。李奎不仅为公司日常经营决策提供法律支持,还为公司挽回了不少经济损失,成为该公司中流砥柱、核心人才之一。
“惠州标准”打通了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三年多来,惠州市以“保稳定、打基础、上台阶”为主线,在全市建成市、县(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8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77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1325个,打通了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国栋透露,该市投入“解五难”经费共计4076余万元,帮扶14600余人次。利用社会捐赠的善款,开展“百万帮扶”“百户帮扶”和“双百帮扶”活动,共拿出346万元帮扶了697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同时,积极使用好省应急救助资金,截至目前,该市已成功申请197宗,拨付资金605.83万元,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细化政策与推动落实齐抓,健全机构与发挥实效并重,配齐队伍与建强素质共推,破解难题与防控风险结合,打牢基础与选树典型互促,率先在全省探索了服务体系建设的“惠州标准”、系列典型选树的“惠州品牌”、“惠品惠军”的拥军新法、“百万帮扶”的暖心活动、“战旗飘扬”的志愿服务先锋行动,“两个服务”的作用日渐凸显,“尊崇尊重”氛围逐次浓厚,实现了稳妥开局、稳步推进。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