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广州1万多名红棉老兵、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人员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一声“到”,一生“到”。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们退役不褪色,仍然保持军人冲锋状态。今年4月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闻令而动,统筹多方力量,向“疫”而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
在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统一组织下,4批205名党员干部“组团式”高效对口支援;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共组织2.8万人次、1.3万名红棉老兵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累计参加2369场疫情防控活动,志愿服务时长逾8万小时。
核酸检测点秩序引导、上门登记排查、生活物资配送……连日来,一个个身穿“木棉红”马甲的身影在“疫”线忙碌着。他们与公安民警、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一起并肩战“疫”,用点滴“微光”汇聚成战疫“星海”,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幸好有你们!母子平安”
“我儿媳妇马上临产了,儿子在部队不能回来,现在管控,我们自己无法联系到医院,怎么办?”4月11日,机场路附近小区的一名阿姨急匆匆跑向值班岗向志愿者求救。
“阿姨,不要慌,我们马上协调。”正在值班的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下沉干部方盛荣了解详情后,立即报告社区、协调签发通行承诺书、联系医院、调派车辆、协调管控卡口警察放行等事项,在确保全流程符合疫情防控规定的情况下,指引120救护车到场。与此同时,其他志愿者上楼搬运孕妇住院行李,随后轻扶孕妇上车。
在就医车辆驶出后,方盛荣等志愿者仍放不下心,一路电话跟踪孕妇入院路况、手续办理以及后续需求保障。
“幸好有你们!母子平安。”家属在婴儿出生后第一时间向方盛荣等志愿者报喜。
“我们了解到孩子妈妈产后高血压,无法进食医院的配餐,由于区域管控措施进一步升级,一小时通行卡无法到达医院。”方盛荣马上向在场的三元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何杰聪、机场第二社区副主任郑刚勇报告了相关情况,三人当即决定将产妇配餐送至医院。
4月15日,现役军人鲁先生从部队匆匆赶回家,不停地向白云区机场社区志愿者道谢:“有你们在后方,我们军人就更安心在边疆守卫国土了!”
蹲点志愿群 “秒杀”任务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战斗中,退役军人常常坚守到凌晨深夜,也“轻伤不下火线”,在不同战场彰显军人本色。今年刚转业到广州市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中心的金鑫正在参加全脱产的转业干部培训,得知下沉社区支援防疫消息后,立刻主动请缨。
“我白天参加培训,晚上就蹲点志愿群,‘秒杀’任务。”一看到群里召集志愿者,金鑫第一时间报名、第一时间到岗。“他就是‘闪电速度’,生怕被别人‘抢’了先。”社区工作人员打趣道。金鑫积极响应社区上门排查、防疫登记、统计报表、卡口执勤等常规工作,也主动向小区居民公开手机号码,承担夜间接送孤寡老人看病等紧急任务。
社区经前期摸查有6位行动不便老人因一直未出门,不愿参加核酸检测,并且很排斥志愿者上门摸查。金鑫自告奋勇,与其他党员组成小组承担上门检测任务。
“我们挨家走访、耐心解释,一次不行,就再去一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可能是‘感动’了他们,任务也圆满完成了。”金鑫所在的大金钟社区大都是老旧房改房、没有电梯。一晚上跑下来,他防护服里的衣服都湿透了,头上的汗水也不断往下流。
金鑫在部队服役期间因训练伤致腰椎和骨盆骨折,有八级伤残的他不能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行走。他连续数日奔波在十几栋楼之间,导致腰伤复发,有时疼痛难忍才停下来歇口气。被同事劝说不要这么拼时,他的回答是:“疫情当前,社区需要我们,我是一名老兵,这点伤痛不算什么,顶得住!”
一等功臣变身“大白”志愿者
在白云区白云湖街,海苑社区共有退役军人近400名,其中军转干部有300余人。被划为疫情管控区后,前来社区支援的退役军人实行挂牌服务,分工明确、责任明晰。
4月8日,疫情防控警报拉响,白云区启动全区居民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当天下班后得到消息,直接就去了社区支援。”家住海苑社区的一等功臣、退役军人梁宽说。在位于石井国际大厦附近的核酸检测点,他穿好防护服直奔黄码检测区。
“我首选风险高的岗位。”梁宽是一名有着近30年军龄、27年党龄的军转干部。从当晚8时许到次日凌晨近4时,他跑前跑后引导居民有序排队,不时观察队伍后方。“发现老人、孕妇等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众,我们会把他们请到前面走优先通道,现场还放置了板凳,供有需要的群众使用。”
梁宽说,工作人员通过扫楼的方式请居民下楼进行核酸检测,“凌晨一两点,不少群众穿着睡衣、拖鞋就过来了,大家的高度配合也深深感动了我们。”接连4天,他都在黄码核酸检测点忙碌着,回家最早的一次是晚上10时许。
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插曲:有些群众排着排着突然健康码就变色了。“黄变绿或绿变黄,都需要前往相应的队伍重新排队,对方有情绪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曾经参加过2020年湖北战疫的他志愿服务经验丰富。
梁宽的军旅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1995年12月退役返乡途中,他所乘大巴出车祸翻滚到桥下。在车辆即将爆炸起火的紧要关头,他冒着生命危险,与其他两名战友一起救出十几名乘客,后被授予一等功,并特许他第二次申请入伍。此后,在部队工作期间,他还曾参加过1998年簰洲湾抗洪、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
在他看来,危急关头,在人民需要的地方,退役军人总会挺身而出,因为他们的身体里留存着“向前冲锋”的肌肉记忆。
历时5小时为近30位老人上门检测
4月8日晚,大东街新南社区的在职党员群里,社区主任“兵支书”武文华转发了越秀区要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通知。虽然还没提及要招募志愿者,但身为红棉老兵志愿者,广州环投集团员工陈红平立马赶往社区的检测点帮忙。
在部队服役期间,她是一名护士,在医疗护理方面接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经验丰富。疫情发生以来,她曾多次支援社区的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
“那天凌晨1时许,还有一对老夫妻手牵着手排队做核酸,我心里挺感动的,这么晚了,老人家还是很支持社区的工作。”陈红平说。当晚,她穿上防护服参与到核酸采样工作中,从晚上9时许忙到凌晨近2时,采样近600人。
4月12日,越秀区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9时,陈红平又来到新南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参与志愿服务。当天下午1时许,武文华和她一起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核酸检测。
5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人上门共采集了约30位老人的核酸样本。其间,除了在下午4时30分左右陈红平脱了一次防护服上厕所,中途她不吃不喝一直上门检测。
去年5月广州抗击疫情期间,陈红平和同为红棉老兵志愿者的丈夫张成强一齐上阵,一个负责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指引,一个负责核酸采样。
“近期,我先生因为手术需要卧床休息,但是他仍然惦记着为抗疫做点事情。我的一部分志愿工作是把挨家挨户收集的信息登记成册,他躺在床上读出来,方便我输入电脑。”陈红平说,“真正遇事时才体会到‘退伍不褪色’这句话的含义。人民群众需要我们,我们就力所能及地去做!”
男子发病抽搐 老兵出手救助
“快叫医生!快打120!有人晕倒了!”4月11日下午,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大兴村核酸检测点发生了惊险又暖心的一幕。周围正在执勤的村支援干部和番禺区红棉老兵志愿者听到群众呼喊后赶紧围了上去。
大石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钟宝源是一位有着11年军龄的退役军人。发现异常后,他立即上前查看,只见倒在地上的男子口吐白沫,脸上全是呕吐物,已处于半昏迷状态。一名红棉老兵立即跑向现场驻点医生请求支援。
此时,围观的群众变得多了。“大家散开点,让空气顺畅些。”钟宝源边说边协助医生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使其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不料,男子情况稍缓后,尝试翻身坐起来,随后突然站了起来,一边喊着冲向人群。
“前方就是排队等待检测核酸的人群,眼看男子可能会妨碍市民,我们跟着追了上去。”钟宝源和其他2名红棉老兵志愿者飞奔上前。仅用了大约10秒时间,他将该名男子抱住。
男子被控制住后还是不断抽搐,钟宝源立即帮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不停地呼唤安抚他。红棉老兵志愿者们有的为他拿纸巾擦拭,有的在路边疏导围观市民保持通风,有的为他拿枕头垫在头部……在大家齐心帮助下,男子身体状况逐步恢复稳定。
“他们这群工作人员日夜支援社区防疫工作,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要大大点赞。”现场的市民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
“捐房”抗疫给“大白”温馨的“家”
“4月13日,16间客房;4月14日,25间客房;4月15日,27间……”这是白云区江高镇利达酒店支援政府抗疫住宿表上的记录。
原来,当身处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四处奔波,不能得到很好休息时,学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朱东炫主动站了出来“捐房”抗疫。酒店捐出客房100间,为没有休息场所的抗疫工作人员免费提供一个温暖的“家”。
从军27年,朱东炫退役后选择了自主择业。他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将永平街一处老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成立了白云区学山文化创意谷,以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化妆品、电子商务为主,引导产业高端化、低碳化、集群化。2021年,他获评广州市“最美退役军人”。
4月8日,疫情防控警报拉响,学山文化创意谷第一时间组织园区党员先锋突击队、来穗退役军人服务队等配合元下田社区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和重点区域防控工作。他们穿上“红马甲”投入到了核酸检测点。
他们之中,年近六旬的老党员不甘人后与年轻人一样奋战,共同维护社区居民核酸检测秩序,一直到凌晨从不叫苦叫累。
与此同时,捐款捐物一并进行,白云区永平街工商业联合会捐款5万元、区产业园区促进会捐款2万元、慰问抗疫一线公安民警及抗疫人员红茶100袋、白茶100盒、饮品100箱、口罩若干……“我参与过抗疫工作,知道身处一线的工作人员有多辛苦。”朱东炫说,“作为退役军人、作为党支部书记,为抗疫出力,我责无旁贷。”
“新老”搭档化身管控区“扫楼大白”
4月13日起,海珠区军休所接到支援任务,选派4名党员干部,“老兵带新兵”的组合连夜集结,以最快速度奔赴海珠区南洲街道封控区域一线,配合开展做好重点区域封控和核酸检测等工作。
叶汉青和沈硕既是共产党员又是退役军人,从3月起连续在一线支援核酸检测。接到南洲街的支援任务,两人晚饭都没来得及吃,马上“逆行”赶往现场。
接下来的近10天里,在后滘管控区内,“老兵”叶汉青、沈硕与去年入职的“新兵”刘军一同搭档。他们变身“扫楼大白”,协助疾控人员上门为红码、居家隔离等重点人员核酸采样,为管控区的居民上门配送生活物资、派发通行证,为特殊人群送服务上门。
他们工作到凌晨,稍作休息,几小时后又回到抗疫一线,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中。沈硕说,“疫情当前,社会各界众志成城,一定能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能量。广州街坊的一句‘唔该晒’,是我在疫情防控中学会的一句粤语,真好听。”
“数据控、00后、武汉人、在穗防疫”,这些是新入职的海珠区军休所财务人员徐志恒身上的“标签”。他在疫情防控后方参与数据组的工作,为前方送去“数据”支援。
数据是划定管控范围、调配人员、筹集物资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数据组负责从收集数据到研判数据再到运用数据。徐志恒利用自己财务工作的专业所长,对3万多名重点管控人群以及管控区各分区的数据进行核实筛选、录入。每当抗疫一线缺人时,他又紧急投入协调、运送物资和维持秩序工作中。
(广州日报2022年5月24日第6版)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