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前夕,大会统一组织全体代表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集中观看教育警示片,加强换届纪律教育,专门组建会风组,开展会风会纪监督,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平稳有序。
这部教育警示片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换届纪律风气的重要指示精神,详细阐述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严肃换届纪律的要求,以破坏选举、贿选等违纪违法案例为反面典型,为全体代表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警示课。与会代表观看后深受触动,纷纷表示一定要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换届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会风组下设现场监督、信访举报、问题查核等专责小组,建立各代表团会风会纪监督员、联络员队伍,负责监督全体代表及工作人员严肃会风会纪情况。会议报到时,即向代表发放《关于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要求签订《严肃会风会纪承诺书》;会议期间,每日汇总《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有关情况报告表》,在新闻媒体和驻地电子屏滚动播放“十严禁”等换届纪律,以严明的纪律作风确保省党代会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基层心声
编者按
今天,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广州开幕,来自各地各条“战线”上的900多名党代表将共同谋划广东未来五年发展大计。其中身处生产一线的基层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最直接、沟通最便捷,对广大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更了解,积累了大量实践与思考。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基层心声”栏目,把笔触对准基层党代表,聚焦呈现代表们立足岗位职责敢担当善作为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问需问计于民、开好大会谋好发展的履职风采。敬请垂注。
茂名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勇光代表:
让村民生活比荔枝还要甜
6000多亩荔枝林,环绕着一栋栋具岭南风貌的美丽村居,古荔园、水墨桥头,一个个特色景点引得游人如织……从污水横流惹人嫌,到一山荔枝满山绿,短短数年间,茂名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从“落后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蝶变的背后,离不开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勇光的努力。2020年,“90后”退伍军人吴勇光当选履职后,推动村里建立“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果兴、百业旺”的富民兴村之路。
“党组织建强了、思路明确了、产业发展了,村里把以前不敢想、不敢干的事情都干成了。”吴勇光说,如今村里荔枝产业年产值达2.5亿元,荔乡村民的生活比荔枝还要甜。
美丽风光激活“美丽经济”
如今,走进元坝村“荔乡水韵”碧道,一湾碧水波光粼粼,荔枝倒映荡漾摇红,络绎不绝的游客驻足拍照,一幅“河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岭南水乡画卷映入眼帘。
“过去村里可没这么漂亮,环境卫生很糟糕,大家都不喜欢。”说起元坝村过去的环境,老书记吴森明直皱眉头,“改变落后的局面,党员带头示范的作用十分重要,要主动站出来。”
吴森明的话被吴勇光记在心头。上任村党总支部书记后,他着力抓制度建设,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村级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制度。同时,开展“党员十带头”“党员联系户”“初一、十五全民清洁日”等一系列活动,发挥村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村民主观能动性,将党组织的领导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推动力。
“刚开始,一些村民担心我们搞乡村建设是走过场,搞面子工程。”吴勇光说,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他组织党员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耐心细致地给大家讲政策、举例子、作对比。同时,建立村民理事会微信群,将村庄的变化以音乐相册、图片等形式及时发布到群中,号召大家共建美好家园。
在干群合力下,元坝村整合空地、闲地约3.5万平方米,扩宽“瓶颈路”12.5公里,打通“断头路”5.6公里,新建停车场12个……越来越美的元坝村吸引了四方游客,截至今年4月底,元坝村共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美丽风光不断激活“美丽经济”。
把党组织建在荔枝产业链上
元坝村有1300多年的荔枝种植历史。旧时因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果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
“全村父老乡亲的富,才是农村发展的福。”为解决荔枝产业发展的困境,吴勇光把党组织建在荔枝产业链上、设在专业合作社中,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
吴勇光介绍,2021年村级换届中,元坝村党总支部从荔枝种植、电商销售、合作社经营等领域,物色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年轻学历高的党员能人,吸纳进村“两委”班子。同时,还对全村74名党员进行精准管理,按照每名党员的年龄、特长及履职能力等,设定了组织员、宣传员、助理员、调解员、联系员、清洁员6种岗位,引领村民投入乡村产业发展。
今年,高州市推出“我在高州有棵荔枝树”定制活动后,吴勇光迅速发动元坝村党员,带领村民通过电商平台直播等手段,创新“荔枝定制”模式,让消费者提前定制2393棵荔枝树,价格比普通销售价提高一倍以上,有效促进荔农增收。
“定制了一棵荔枝树,还挂有专属名牌,很新奇。”5月初,来自湖南的王小姐在线上直播看到了元坝村荔枝树定制活动,随即通过小程序下单认养,“等荔枝成熟了,平台免费提供采摘和包装服务,在家里就可以吃到广东的荔枝了”。
在党组织的推动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村民家家户户种荔枝、制干果、做电商,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5.8万元。“荔农的生活越来越红火了。”村里的林大姐不住感叹。
来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会场,吴勇光坦言,对会上透露更多乡村发展利好充满期待。“‘三农’工作任重道远,但我对乡村未来很有信心。”他说。
惠州市心连心公益协会党支部书记、战旗救捞队队长赵喜昌代表:
带出更多东江水上“活雷锋”
翻开泛黄的救援记录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一首“打油诗”:“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自愿救捞不图利,为人解难解忧伤……”这既是赵喜昌内心声音的表达,也是他多年水上救援生涯的写照。
赵喜昌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惠州志愿者救捞队队长。从辽宁抚顺“雷锋团”退役后,在本应安享晚年的年纪,他却“自找苦吃”,在惠州东江水上义务干起了救人工作,14年来分文不取。
在赵喜昌的带领下,2008年至今,惠州志愿者救捞队一共拯救了109条生命。“雷锋团”里走出来的“救捞队长”,成为东江的水上佳话。
两名队员成立最小志愿组织
“任务收到,马上行动!”农历大年三十,救捞队办公室里仍有人值班待命,接到任务后,赵喜昌和队员立即出发。这股劲头让很多人难以想象,他是一名年过六旬、5级伤残的老人。
赵喜昌对水上救援的热情,始于一次意外。
2008年8月,他在东江游泳时,看到两名儿童不慎落入江中,一名被游泳爱好者救起,另一名则沉入江中。
“东江水看着很平静,实则水流湍急,大家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落水的孩子。”这一度令赵喜昌心事重重。
回到家,赵喜昌便与老伴商量:“我水性这么好,喜欢游泳的朋友也不少,我想组织个义务救捞队,当志愿者。”老伴一听着急了:“老赵呀,你一把老骨头了,还是个残疾人,别到时候把命给搭进去了。”
沉默半晌,赵喜昌叹了一口气:“那个娃和咱外孙一般大,多可惜。而且,我是‘雷锋团’出来的人,我不能不管。”
赵喜昌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李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向惠州市志愿者联合会提交了申请书,并附上“志愿救捞、后果自负”的承诺书。就这样,仅有两名队员组成的惠州市最小志愿组织成立了。
人虽少,力量却坚韧。“救人第一位。”他们主动与110接警中心联系,每当惠州水面出现溺情,总有他们第一时间救援的身影。
协会志愿者已超过500人
赵喜昌和队友救人经常倒贴钱。
为赢得救捞时间、帮助更多溺水者,赵喜昌买来各种大小的钢钩,制成单杆直钩、网挂排钩、连环5挂钩和甩钩等打捞工具,还找来了人体模型,对照溺水者的常见姿势,绑上沙袋,丢进水里模拟救援现场,撒下打捞网和拉网,一遍又一遍地尝试。
在赵喜昌的记录本里,详细记录着每次救援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被救者是生还是死。每一次记录背后,都是一个个沉甸甸的生命。
多年的水中救援和打捞经验,让他深感防溺水宣传的重要性。2013年夏天,为提高群众的防溺水意识,赵喜昌自制30米长的防溺水宣传画,到学校、厂矿和滨水公园巡回宣讲,为4万多名学生和企业员工讲解预防溺水的常识和技能。
在赵喜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他的义举,并主动加入到学雷锋做好事的队伍中。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单枪匹马能帮助多少人?”赵喜昌说,加入到这个队伍,不一定要下水救人,宣传防溺水、宣传雷锋精神同样重要。
多年来,赵喜昌所在的心连心公益协会不断壮大。目前,惠州市心连心公益协会下设有一个志愿者救捞队、一个来去自由乐队、一个防溺水宣讲团、48个企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已超过500人。随着人员的增多,志愿服务范围也在不断丰富。
“我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走出来的老兵,一定要为雷锋和‘雷锋团’增光。”赵喜昌说,雷锋精神是让他14年来坚持下去的动力。他希望身边能有更多“活雷锋”涌现,不断把雷锋精神的种子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南方日报2022年5月22日A02版)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